前几天,朋友聚会,正好抛出这个话题:王若望。哦,知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被点的名,基本的反应就是这样,一个旗杆般的名字。再往下呢,他的作品文章,政治作为及论点,大致模糊不清了,甚或有说他业已过时了。当然,是指他对民主的看法,已不太契合当今的中国现实,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新自由主义、新左派、国家主义及毛派等观点和主张层出不穷,就民主本身,也非那么简单的几个基本概念。

从学理、思考的角度而言,可梳理的确是很多,我听了一席观点后,为王若望据理力争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他作为知识分子敢于直言的人格魅力永不会褪色。我举了他几篇引起争议的杂文,并力争道,中国民主进程决非取决于哪一个关键支点,在民主化进程中,需齐头并进,除了思想领域建树、共产党内部民主改革的推进、民众的启蒙觉醒等因素外,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中国尚缺王若望这样大声疾呼的身体力行者,那种勇气和献身,不是坐而论道可以替代的。

或有人说,这远不足道。我觉得较中肯的看法应该是,今天在王若望逝世十年后,如果思考还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肯定远远不够。问题关键,我们如何思索王若望的一生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这种启示可以是直接地,也可是旁敲侧击,以某种似是而非的方式予以触发。什么理由要这样认为呢,缘由就在于,王若望的一生象征着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