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看见历史失落的台湾

我初识之无的一九七零年代,台湾出现了乡土文学运动,写实文学的视野从大中国拉回到台湾本土。乡土文学运动的主力,一批是集结在《台湾文艺》的作家,而以吴浊流、钟肇政、叶石涛这些以中文复出的日治时期作家为首,另一批则是战后台湾本土成长的作家,像王拓、陈映真(永善)、李乔等等。乡土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挑战反共文学和超越现代主义文学,如陈映真对于台湾社会的分析与观察,即持马克思主义(Marxism)帝国主义论的观点,主张文学应自社会现实取材,并积极介入社会改革。乡土文学从现代主义文学当中吸收了文学观念和技巧,现代主义重视个人体验和心理特写,不赞同“文以载道”,而主张文学的独立性,反对文学依附于特定的意识型态。一九六零年台大外国语文学系学生白先勇等人创办《现代文学》,吹响了现代主义的号角,但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其实和在白色恐怖的写作环境下,迫使作家不得不向内在寻求题材和技巧的突破有关。

到了一九七零年代,当时的台湾面临了一个政治经济结构调整的状况:在经济方面,因为是被纳入以美、日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后作为世界工厂而经济高速起飞,劳工的剩余价值备受剥削,工作条件恶劣;在政治方面,台湾则面临非常重大的国际形势转变,一九七零年的保卫钓鱼台运动是触觉敏锐的台湾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前途不安的骚动,一九七一年台湾果被逐出联合国,席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对整个台湾反共的民心士气打击非常重。蒋中正当时年事已大,党国权力中心开始向蒋经国倾斜,蒋经国则推动革新保台,尤其是进行中央级民意代表的定期增额补选,将国民党的统治正当性基础由国际转向寻求台湾人民的支持,这种氛围,乃鼓励着一批关心台湾现实社会状况的作家走出来,虽然还是面临一些政治上面的压力,但是这些人则共同创造了台湾的乡土文学时代,其中代表人物像陈映真,自云受到鲁迅的启蒙,此外还有王拓、杨青矗、黄春明、王祯和、宋泽莱(廖伟竣)等等,以描写社会人物,映照时代变迁人事荒谬沧桑见长。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