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19日(一)

%e6%af%8f%e4%b8%aa%e6%9d%91%e9%83%bd%e6%9c%89%e7%8b%ac%e7%89%b9%e7%9a%84%e9%a3%8e%e6%a0%bc%e3%80%82%e5%9b%be%e4%b8%ba%e6%9b%be%e7%bb%8f%e5%9c%a8%e5%8c%97%e4%ba%ac%e5%8c%97%e9%83%8a

每个“村”都有独特的风格。图为曾经在北京北郊出现的摇滚村。

1990年代以后,我爱去在北京各地形成的“村”。例如,“画家村”(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圆明园画家村、大山子画家村、宋庄画家村等。另有国画村等)、“佛教村”(位于香山公园东北角。有几百个喜欢佛教的画家、诗人、市民活动家等住在农民的小院子)、“浙江村”(位于小红门附近。几万个温州人经营小工厂,那一带形成了服装的制造和批发中心)、“摇滚村”(位于北郊医院附近。年轻的庞克摇滚音乐家们住在农民的小院子)等。在1990年代后期,北京有好多这样的“村”。

大多数的“村”在郊区等边缘的地区,以利用荒废的房屋为住宿。那里交通不方便。家里有很多老鼠、漏雨。经常停电、停水。那一带有不少小偷,也有冒充警察以检查身份证来拿零花钱。居住环境很恶劣,唯一的魅力在于“房费便宜”。

但是我很喜欢呆在“村”里。他们住在那边,因为他们大都刚来北京,虽然没有钱,没有门路,但很希望在北京实现他们所抱有的理想生活。“村”里充满了他们那样的“梦”和活力。当然也有一些“村”没有那样的魅力。例如“河南村”位于海淀洼里一带,大多数的居民从事废品回收业,不但生活很辛苦,而且没有什么将来的目标,但是比他们老乡的情况还好。每个“村”都有独特的风格。通过北京的“村”,我能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下多层的社会变化。

目前北京还有“村”。但是我们在“村”里很难找到像我讲那样的“梦”和活力。例如,画家村已经成为观光地。加之,目前很穷的无名画家很难一跃成为有名人(在1990年代经常发生的)。所以在画家村里,有名人会有很多机会,无名人很少有机会。

目前北京最有名的“村”是“城里村”,就是农民工的密集地区。“城里村”不像“浙江村”那样带有地域性和特征,也很少有“梦”或活力。在那边,属于在贫富差距社会下“贫”的农民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在1990年代,“村”里存在着“未来”的气氛。而目前“村”里只存在着“现实”。

城市里的“村”属于非主流的“边缘”。由于他们没有中产阶层所带有的地位、生活水平、福利等,密集在低档的地区。可以说随着高度经济增长结束,“周缘”的意思也变化了。即1990年代的“周缘”意味着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管不了的“未来的可能性”。而目前的“周缘”意味着政府和社会管不了的“问题”。

但是我个人也认为目前“村”里能找到“未来的可能性”。“问题”会让我们成长。例如“城里村”里也有一些人,虽然他们自己生活水平也很低,但利用业馀时间,从事照顾村里的孩子等义工活动。有可能很少人把这样生活视为“成功”,但我觉得这样人生意义很大。

文章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