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以五千年的文化自豪,向来喜欢炫耀自己同化其他民族的成就,但这些成就真值得中国人如此骄傲和自豪吗?

中国历史上的同化是基于人口和文化优势的。汉族的人口远远大于少数民族,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为了不被孤立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为了融合进当地社会,他们与汉族通婚,参与当地政治、经济和民俗活动。加之当地居民对他们比较好,渐渐地就会产生比较紧密的联系,融合的程度就会加深,就会慢慢被同化。而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最终被同化是他觉得同化汉族比被同化付出的成本要高得多,而且通过反复比对、斗争,少数民族统治者最终会被同化,比较典型的是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同化犹太社团的例子,因为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最难同化的民族,所以很多人都以能同化掉犹太人而感到自豪。但犹太人的同化真的能显示出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同化力吗?犹太人大约是宋朝时来到中国,他们主要居住在河南开封,鼎盛时期达到500余家,4000多人的规模。中国人一直友好地对待犹太人,犹太人和当地族人都享有同等的待遇。犹太人也可以做官,通过学习四书五经也能够考取进士、举人,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让这个古老的民族慢慢融入中华主流社会。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开封的犹太人开始和其他民族如汉族、回族通婚。犹太在西方很难进入主流社会的重要原因是西方的反犹主义。反犹主义主要是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宗教偏见,这一点在基督教欧洲表现得最明显。然而总体来说,中国是深受儒教、佛教和道教影响的国家,基督教传统在中国没有根基。因此,这种伴有宗教偏见的反犹狂热在中国没有思想基础。而且,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还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一个犹太人1489年在一块石碑上写道:“其儒教与本教,虽大同小异,然其六心制行,亦不过敬天道、尊祖宗、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卑、交朋友而不外于五伦矣。”在近200年里,犹太社团几乎与外界隔绝,这又大大削弱了他们对同化的抵抗力。以至于我们仗着庞大的人口轻松地同化掉了犹太人。

但我们自诩为强大的同化力也有遭到失败的时候,蒙古人就是个例子。蒙古人占领中原以后,虽然在数量上还是逊于汉族人,但他们对于汉族文化和汉族人就采取了一种类似种族隔离的政策。他们不与汉族通婚,不与汉族交往,拒绝学习汉字、汉文化,汉人被迫降到社会最底层,从蒙古人的社会中隔绝开来。蒙古人蔑视汉文化,依然坚持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两种文化没有交流和斗争自然不会有谁同化谁的结果。所以当蒙古人退出中原以后,依然较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汉民族和汉文化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我们的“人海”战术并不是百战百胜的,在中国未输出价值观之前不是真正的强国,在中国人整体素质未达到一个水平的时候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相反,我们现在应该审视一下我们的被同化现状吧。一个民族的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服饰、民俗、建筑、宗教、思想观念等。在服饰上,我们已经完全西化了;在民俗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好多,而且还在失去;在建筑上,我们的城市早就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无神论者;在思想观念上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在中国近代一场漫长的批旧运动之后,我们出现了传统文化的断层。现在,我们除了汉字,基本什么也没有了。而且国民们疯狂地学习英语,还在坚决地捍卫这些“被同化”的果实。而汉语在国外却因为其博大精深而成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如果不是对中国感兴趣,很少有人会接触汉语和汉文化。

可以预见到,未来的世界将出现英语文化和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的汉语文化的对抗,但现在的汉语文化处于劣势。汉语文化的传播绝不可能再走英语文化的暴力侵略的老路,强大后的中国只能通过输出价值观来实质性地影响世界,优秀的汉语文化也只能以高素质的中国人为载体深刻地影响到世界人民。所以当务之急依然是教育,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出让世界仰视的“中国精神”。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