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的竞选过程,到两党候选人面对面辩论是最有看头的时候,在此之前都是各说各话。电视直播辩论才是候选人真正显水平的比试,无论是赞美自己、还是贬低对方,电视机前的选民都在暗暗打分,候选人分寸稍有闪失,效果就适得其反。希拉莉和川普的第一场辩论,电视收视率特别高,这是选民两极分化的标志之一。辩论后的民调,也显示出了这种分化。

为什么民调相差如此之大

辩论后CNN的民调,认为希拉莉赢的占百分之六十二,认为川普赢的占百分之二十七。可是,网上另有人公布了其他一些媒体的民调,包括Time,Fox5和CBS New York,结果都是认为川普赢了。你可以说,CNN是一向偏向自由派和民主党的,而Fox等媒体是出了名的偏向保守派和共和党,但是严肃的媒体应该有一定的中立公正姿态,民调更应该秉承客观性原则,这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不必再啰嗦的共识,怎么会对同一场辩论得出如此不靠谱的结论呢?

最可能的答案是,这场辩论并没有明显影响选民已有的立场和看法。这次美国大选,候选人和选民的两极化是最近三十年所没有过的,美国民众历来表现出的政治冷漠态度大为降低,很多人早早地就关心这次大选,给自己站了队。据民调说,只有百分之四的选民“还没打定主意”。我认为这里面还应该计算打定了主意但不愿意公开说的人。这次大选的特别之处是,两极化使得不少人不愿公开自己的选择。前一阶段双方的负面竞选,把“政治正确”和人格道德拉进了大选议题,这次大选的政策选择性被道德问题掩盖,人们争论选哪个候选人的时候,不是在讨论选择什么样的政策,而是在争论选择什么样的人品和道德。遗憾的是,只要是人,人品都会有毛病的,负面竞选将这些毛病放大了。

达赖喇嘛在前不久访问美国的时候,被问到怎么看待美国正在展开的竞选。达赖喇嘛说他不是美国人,不住在美国,所以没有资格来评论美国大选,但是他说,竞选活动最好是多谈政策层面,少搞个人攻击。可惜候选人和他们的竞选团队都没把这位老僧人的话听进去。

认知心理学早就发现,人们对外界同一事物产生不同判断的原因是,认知的大部分取决于人原有的知识和期望,而只有小部分是来自于外界事物的客观性质。也就是说,人是非常容易产生偏见的,在希拉莉和川普辩论之后民调显示的矛盾,只是选民既成立场的表现而不是辩论形势的真实状况,再加上本来应该中立的媒体实际上在拉偏架而已。

政策层面依然缺失

在政策层面上,两位候选人都没有在辩论中拿出什么新东西来。就政策大计而言,辩论一点没有看头。川普指出美国制造业的出走危机,他当选后要把美国公司带回来,可是被几次问到“how”的时候,他却没说出一个政策办法来,只是重复说首先是要终止美国公司出走,也说不出“how”。

如果各自正面陈述自己的政策主张,川普就会暴露自己的弱项:他没有从政的经验。多少年来,美国总统都选自两种人,州长和参议员,不少总统既当过参议员也当过州长。州长的职务能积累行政经验,参议员的经历则能瞭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运作,瞭解立法和国家政策。希拉莉的丈夫克林顿总统当选的时候显得很年轻,却有阿肯色州州长的经历。在克林顿总统卸任后,谁都知道他的老同学希拉莉一向自视甚高,决不愿意屈居总统夫人而退隐,雄心勃勃自己也当一回美国总统,为此第一步是移居纽约州,只为了当选参议员。这是竞选总统的前奏。

川普却没有当过州长或参议员,无论什么政策主张,若问到“how”,他无论怎么回答都非常容易招致对方批评行不通,相比之下更显得是外行。而希拉莉在参议员之后竞选总统候选人,虽然输给了奥巴马,却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强忍骄傲,当了竞选对手奥巴马的国务卿,为的也是积累经验,提升历练,以利再次向白宫冲刺。

由此可见,如果谈国家政策,无论外交还是内政,希拉莉本应更能说出个道道来,可是她也没说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次大选,川普采取的是进攻策略,当下美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是他的现成批评对象。川普的崛起依靠的是他的批评符合了美国社会相当一部分大众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至于川普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还不是这些失望大众所考虑的,他们不满的是希拉莉和民主党不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承认这些失望大众被忽视的事实。希拉莉在政策层面上只能采取守势,因为她曾是现行政策的参与者。当年奥巴马竞选时的号召是“变化”,如今希拉莉不能用这个口号,面对川普的乱拳攻击,她只能用一套“政治正确”的空话来对付。

于是,两个人都没能在政策层面上深入展开,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谁也不清楚他们中任何一个人上台后具体到底会怎么做。

竞选中的政治正确和言论自由

在全世界的民主政治中,美国大选的候选人辩论还是最好看、最有看头的戏份。对每一个问题,两位候选人都只有两分钟的陈述时间。你会发现,原来两分钟里是可以说很多话的,而这两分钟话的内容、语速、语调、态度,都可以影响选民的取舍,这对政治家是一个考试。从古希腊开始,民主就和辩论联系在一起,因为民主意味着让民众选择,选择的前提是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的优劣要靠辩论来呈现。所以,凡民选政治家都是能言善辩者,希拉莉在这方面是擅长的。这次辩论中她始终保持的笑容和风度,滔滔不绝的语流,其水准不下于当年的克林顿。

相比之下,川普的脸相和表情容易给人紧张的印象,他是个商人,和一个老牌政治家对手辩论,要赢不容易。他采取的战术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住失望大众的情绪,一再指出当下美国的问题和希拉莉参与执政失误。而希拉莉的笑容和风度,在川普的支持者看来,只是更认定了希拉莉的虚伪。

这场辩论对选情有多少影响还很难说。美国大选经过以往几十年的统计学研究,民调是比较准确的,民调准确建立在充分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可是,今年竞选中政治正确的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言论自由度。尤其是川普的支持者,被普遍形容为低收入、低技能、低教育程度、保守、偏执、政治不正确的底层民众,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轻易表示自己对川普的支持。同样,保守派长期来攻击希拉莉不诚实,在一些保守地区,希拉莉的支持者也不愿意轻易表态。

在美国建国的时代,国父们写下美国宪法的时候,是没有“政治正确”这种东西的。国父们强调的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这一自由的核心是“内容中性”,即言论自由不承认言论内容的正确性标准,社会问题的是非没有简单的黑白对错。“政治正确”的压力却使得人们在发表“不正确”的言论时有了顾虑。言论自由的压缩将伤害民主制度的运作,在言论自由不能充分展开的时候,最终投票的结果很可能会出乎民调的结论之外。

动向2016.10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