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大学期间曾读过黄仁宇先生所著《万历十五年》,记得当时在大学这本书还很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具体争了些什么现在已记不太清了。今天当我又重新翻读《万历十五年》时,竟勾起我许多感慨及联想,特记录如下,以供关心中国社会人士参考。

根据黄仁宇先生研究来看,万历皇帝是个在历史上无所建树的,但有着独一无二消极怠工的怪异表现的,以至于标示出明王朝,甚至于整个中国专制王权统治由盛到衰的代表性皇帝。

中国通常进入史家专题研究视野的皇帝要么有拓疆建政、平叛安民之功,如秦皇汉武;要么有开明仁爱、振纲兴国、立新启后之绩,如唐宗宋祖;要么有亡国灭族之哀,如夫差崇祯;要么有窃国屠民之恶,如司马昭袁世凯。等等历史人物,之所以列身史册无不有其鲜明的个性并因此在历史事件中打下自己的烙印。以此标准,对万历皇帝的研究却是超出了史家研究的通则了,他恰恰因为消极无为、平淡无奇而名垂青史。显然如此一个皇帝得享史家的青睐而赢得那么多纸墨研究的厚爱,这本身就是个颇耐人寻味的话题。

通过黄仁宇先生的剥茧抽丝,我们会发现作为明代在位时间最长——48年,天资过人,也曾有经世济时宏愿的万历皇帝,一生却无所建树的事实,正是一曲王朝专制之下皇帝个人与专制政体相左而行的悲歌!它撕开了中国专制王权制度在延续到明朝万历时期与人性背离,与历史背逆,拐离人类文明主轨,不符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质。应该说万历的平庸,非万历一人之平庸,乃是专制王权制度的平庸,万历的人生悲剧,非万历一人之悲剧,乃是专制王权制度下中国社会的悲剧。

一、很有希望的万历早年

1572年,年仅9岁的朱翊钧因父亲隆庆皇帝驾崩而继承王位,成为明朝第十三代皇帝——万历皇帝。从种种迹象表明,万历是个早熟、天资过人且学习上勤奋用功的人,这原本是给明王朝带来希望的一代。

万历皇帝早熟,据《神宗实录》3341、3375、3455页记载,万历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心,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君主。据《神宗实录》4104页记载,万历在5岁时就能够读书,按中国旧时的计算方法,那时他的实足年龄仅在3岁至4岁之间。

万历皇帝自少在老师与母亲的严格督促下学习经书、书法、历史。他每天上午学习经书后还得在宦官协助下朱批各种奏章。下午复习功课,练习书法,默记经史,以备第二天老师检查。万历10岁时就能书写径尺以上的大字,并且很有成就,以至于让首辅张居正担心他沉湎书法而将书法课取消。

万历也很注意修身自省,持守敬天法祖的信条。当他登极还不满4个月,有客星出于阁道旁,其大如盏。今天知道这是种天文现象,但当时人视此为天将降灾的警告。万历赶紧检讨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加以改正,以期消除天心的不快。这次“星灾”延续了两年之久,皇帝的“修省”也就相应地历时两年,并且在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万历不得不注意节俭勤勉诚恳地处理政务和待人接物,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化凶为吉。

万历能采纳忠言,听进劝告,厉行节约。在他登极后,取消了一年一度正月十五宫内放烟出宫灯的浪费活动;万历曾想为他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敬,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万历便放弃这种打算;万历曾关心宫中妇女们喜欢珠玉玩好的事,结果被劝要多关心天下臣民衣食而放弃对宫中妇女们的关心。

1584年入冬后北京少雨雪,次年春夏之间干旱更甚,河流见底,井中无水,官僚与百姓尽皆惊惶。万历决定以当时所认识的最可行方法向天祈雨。于是他在1585年5月斋戒三日后,率领百官从故宫承着饥渴疲惫,来回步行几十里,到天坛去祭天求雨,并颁文告诫文武百官不得贪赃枉法、酷害百姓,绝不能再将中枢的命令示为具文,如有违抗者定当严惩不贷,同时万历又命令户部在灾害严重的地区免征赋税一年。这次求雨在今天看来似乎可笑,但在那时这是一种勤政爱民克尽职守的最高表现,这对鼓舞民气、维系人心、警诫官僚却是最好的方式。养尊处优的万历为了求雨而不辞劳苦,确实表现了他对天下民瘼关心的最大诚意。

如此聪明、勤政、节俭、纳谏的皇帝,本该在历史上大有作为,然而在专制王权政体下,他却陷身于官僚集团的合围中,处处受制,以至于困窘不堪。

二、窘迫与矛盾

万历贵为一国之君在专制官僚集团的掐制下却处处陷身于困顿窘迫之中。在财政上,他因采纳首辅张居正的厉行节约、压缩宫庭开支,为天下作表率的进言,常常使自己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以致不得不记录在册子上等待有钱以后再行兑现;他被劝言而不去关心宫中妇女所喜爱的珠玉玩好;他的外祖父因为收入不足,被迫以揽纳公家物品牟利而被当众申饬。皇帝节俭到如此地步,身为官僚集团首辅的张居正却积聚了许多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还蓄养了许多绝色佳人,并且在京城及他故乡修建了远超过他薪俸所能承受的豪宅。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首辅张居正在那个时代并不是特例,恰恰相反,所有官僚集团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受贿、腐化已成为一种常态,而清廉却因其反常而遭到官场的排斥与世情的冷嘲,如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海瑞在当时竟被视之为古怪,被同僚说成“莅官无一善状,惟务诈诞,矜己夸人,一言一论无不为士论所笑”。可见当时官场生态是怎样的腐化、黑暗、堕落。

万历在财用上受节制到窘迫境地,同时他的行止与个性也受到来自官僚集团的严格限制。万历曾想亲自率兵,操练兵马,结果遭到文官集团竭力阻止。1584年万历在皇城内观看了一次御林军射箭比赛,竟也招致接二连三劝阻的奏本而此后的操练便被停止。甚至于万历出宫都引起官僚集团的不安,他们设法以各种边关来犯、恐有闪失的理由来阻止,直至后来万历深居宫中三十多年而没走出紫禁城。

不仅如此,万历的情报机构都受到官僚集团的扼制与刁难。曾经发生一个有关冒犯宗庙的案子,作为皇帝直接的情报机构欲派两名校尉去旁听审判,结果却遭到文官的阻止,不得已皇帝亲自出面才解决,但是不久负责东厂的宦官竟遭到文官群起攻击,直逼提万历不得不将其罢免。由此可见官僚集团对皇帝情治机构的防范与封杀。

如果说以上事实反映了皇帝与臣僚的角力与矛盾,那么万历皇帝立储之事就表现了皇帝与官僚集团利益、目标上的直接冲突。万历宠幸郑贵妃及她所生的儿子常洵,欲立常洵为太子,但因常洵不是长子,官僚集团以不能废长立幼的道德标准来反对,导致皇帝与臣僚的公开纷争,由此还使得两任大学士去职。按理说立储之事原本可算皇帝的家事,臣僚是不该置喙,但在明朝专制王权以道德治国的情况下,官僚集团动辄以道德标准论事,他们一则想将皇帝塑造成一个道德的象征,同时又希望皇帝不要介入一切具体事务,一切治理社会的工作全由他们官僚集团按照已有道德标准来处置,皇帝最多在一些重大纷争中起到象征性的仲裁作用。如此一来,皇帝的意志就成为官僚集团防范、阻止的对象,只有将皇帝的意志戒除于治理国家的事务之外,官僚集团才能实现自己处理事务的目的。在此情况下,皇帝对于任何具体事务意志越坚决,他所受到来自官僚集团的反对也就愈坚决。立太子之事正是官僚集团与皇帝的集中角逐。

一个皇帝在自己所统率的官僚集团左右下陷入了行止受限、财政紧张、耳目被掩、最后立储受逼的窘境,这是否是万历的无能、软弱?这种官僚集团与皇帝的矛盾是否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现象还是反映了王权专制政体的必然规律?

三、困惑与抗争

万历对于自己的处境是深有感受的,他曾为此困惑、苦思,并企图寻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1583年春,在三年一度的会试时,万历亲自主持殿试,策文的题目长达500字。他询问与试举人,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驰?这原因是在于他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如此尖锐问题的提出,可见万历有过怎样的痛苦追思。以万历的聪明,不可能不发现官僚集团意志与自己意志的相左,并且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他能深切地看到这种相左背后的原因。

中国专制王朝建立时,同时设立了专制政体运转的官僚制度并因此产生出一个官僚集团。这个官僚集团历经多个朝代上千年的演化,到明朝早已成熟。这个保持专制王权运转的官僚集团一经产生就有其不以王权建立者意志为转移的自身运转规律,形成了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个官僚集团所需要的是一个作为天命代表的君主,只是在争端无法解决时作出一种仲裁。他们要求君主与日常生活隔绝,在仲裁中不挟带个人嗜好和偏爱,也就是说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代表天命。他们所要求的皇帝实际上不是一个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如此一个官僚集团所要求的皇帝,对聪明、自幼饱读经书且有着一定人生目标的万历来说显然是一种痛苦。

万历为了摆脱官僚集团这种设定的模式而作过巨大的努力。1584年,他将首辅、自己的老师且已过世两年的张居正抄没家财,公布罪状:“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联聪,专权乱政”,并且将自己成长过程中一直服伺自己的大伴冯保驱逐出京。如此本来可以说万历已掌握大权,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仍然受到种种约束,自己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的产物而已。那些臣僚在努力倒掉张居正后一批人马上将攻击目标转向了他,要强迫他符合他们所设置的规范,而不让他个性自由发展;另一批人打着道德的大旗则从中渔利,利用张冯集团倒掉所空出的大批职位,安排亲友。

尤其后来立储纷争暴露出来后,他深刻认识到官僚集团“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弃他个人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

面对这种状况,万历可作的选择:其一,让官僚集团完全服从自己的意志。为此万历作出的努力从抄张驱冯来看并不能收到效果。更彻底地改变官僚制度,显然又超出了万历所能想象到的。在明朝只能在人的改换上思考,还达不到从制度改造上思考;其二,随同官僚的势力,成为官僚集团意志的代表,听从官僚集团的摆布。然而如此也不是万历所能接受的;其三,相持而不对抗,相处而不相容。互有离斥,但不决裂。各行其道,但不到完全背离。这种矛盾相持状态的维系,以万历所处的情势之下就只能作此选择。

于是万历对官僚集团采取既不强迫臣僚接受自己主张,也不反对臣僚意见,但同时他也决不按照臣僚的意志去办,不做那些使臣僚快意的事。如此一来在出现高级职位出缺,他也不派人递补,使官僚不再有升迁到上层的希望;一些官僚提出辞呈,他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到最后有的挂印而去,吏部提出追捕,他也置之不理。万历如此与官僚集团不合作的行为事实切断了社会中士阶层积极进取以获取名利的途径,使社会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贪污腐败更有机可乘。社会完全在一种惯性之下维持着向前运行。

1620年,万历终于走完他的人生。在他去世24年后,李自成的大刀挥向了明宫,崇祯于景山砍杀自己的女儿后上吊自杀,明王朝结束。

2006-11-9 于北京

YS论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