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不久前媒体披露出这条消息,谁能将高等学府与供奉“神龛”联系在一起。西安华中科技学院的副院长办公室内,一道布帘后面赫然竟是一座神龛,香炉、神像、净水瓶等器物一应俱全,前面供着水果、食品,香炉上香火袅袅。如果不是记者暗访时亲眼目睹,我们的想象力恐怕还没有如此发达。原来,这所全日制高校几年前招生困难,在校生仅200来名,经营亏损极其严重,于是找到一个“神汉”设下这个“坛场”。第二年,就招到了五六百名学生,到第三年,在校生已接近1000人,如今,学生人数已超过了1500名。“神汉”骄傲地告诉记者:“自从设了‘坛场’以后,学校才得以起死回生。”于是,这个“神龛”在学院教学楼一层的办公室中,一直存在了四年之久。
堂堂学府供奉起“神龛”来,拜神的香火“在最文明的大学里慢慢燃起”,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可悲的事,这样的“大学”还能叫做大学吗?当然,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这只是个案,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其中传达出来的信号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近些年来,即使不在高校围墙内,我们也不难感受到扩招大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许多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动辄上万,好象大学就是以人多取胜。对那些高校来说,确实如此,多招到一个学生,就多一分利益,也只有在这种强大的利益驱动之下,才会在西安华中科技学院出现“神龛”,祈求神灵来保佑他们生源滚滚、财源滚滚。这所学校是陕西省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府,有在校生5000多人,去年春天刚征地100余亩,大概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吧。要扩大规模,就得不断扩招,否则就是浪费,就是经济损失,在一个浓厚的逐利氛围中,他们才做出了这样的出格之举。他们被曝光之后,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很冤。
说到底,真正可怕的还不是那个布帘遮住的“神龛”,那不过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神汉”骗钱哄人的玩意儿,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设立这样一个有形的“神龛”,成为世人的笑柄。在其他高校,虽然没有设立“神龛”,但他们逐利的心态未必差到哪里去了。如今,不少高校整天为利所困,利字当头,惟利是图,已经与文明殿堂的称号越行越远,仿佛它们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为了钱,不怕出丑闻,不怕被天下嗤笑,什么廉耻之心都可以不顾。这样的心态要远比布帘遮住的“神龛”更可怕。
我们知道,大学原本应该追求教育本位、学术本位、学生本位、教授本位,而不是追求利益本位,把经济利益当作主要的乃至是唯一的目标。大学绝对不能受利益主导,放弃自身传承文明、捍卫文明的责任。而今说这些有点务虚,可能还会被人讥笑,不切实际。在一切向钱看的务实者看来,大学不就是个大企业,是一棵摇钱树吗?在他们眼里,招到计划中的学生,收到预算中的学费、其他各种形形色色的费,创造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根本大计,至于其他的一切,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天边的月,完全可以高高挂去,不予理会。大学,充其量不过是个名称罢了。什么教育者的责任、天职,一概都可以放弃。
“神龛”的现身,同时也是对以科学、民主为指向的高等教育最大的嘲讽。愚昧、迷信出现在文明之光尚未照临的偏远乡村,出现在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无知男女身上,我们尚可理解。大学校园里堂而皇之地信奉起这一套来,人们不能不感到惊讶,古人说利欲熏心,利欲还能蒙蔽人的双眼,让人背离常识,陷入可悲的境地。打破迷信,确立对科学的基本信仰,本来是大学的目标之一,如果连大学也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迷信的浓雾恐怕还将继续弥漫在大地之上。
“神龛”曝光后接着传出来的消息是,设“神龛”只是“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办公室门外那块“副院长办公室”的招牌也被悄悄拿下了。这是来自校方的说法。(据说警方已介入此事的调查。)
今天,大学版“神龛”虽然还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应该引起大学反省的是,不是有没有设立了有形的“神龛”,而是有没有将追逐利益当作办校的重心,这才是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值得我们重视的决不只是那个布帘遮住的“神龛”,而是大学向何处去?高等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到底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能真正引起国人的关心,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作者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