囯歌体现了一个囯家的精神,历史,传统。演唱国歌,能激发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爱戴,对历史和传统的骄傲。世界各国千差万别,因此国歌也多彩多姿。比如说,韩国的国歌“爱国家”和日本的国歌“君之代”悠扬顿挫,美国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和英国的国歌“天佑吾王”雄壮有力。而用中国民乐演奏的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则宛如一首江南民谣,清新淡雅,别有风味。
在世界各国国歌中,比较著名和动听的,要数法国的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aise ”)。“马赛曲”产生于十八世纪法国抵抗外敌入侵时期,是一首志愿兵战歌。它节奏鲜明,高亢激扬,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在大规模集会的时候,到场民众齐声高唱马赛曲(如二战期间法国在北非成立流亡政府市和六十年代末法国学生革命时),的确让人感到同仇敌忾,热血沸腾。马赛曲的独唱也很动听,如著名男高音歌手Roberto Alagna在国家庆典上的演唱,洪亮有力,荡气回肠,令人久久难忘。另外,歌手以法国大革命时期战士的装扮,在军号的伴奏下演唱的马赛曲也别具特色。在屏幕上,在二十世纪百大经典电影之首的“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或译作“北非谍影”)中,以及在电影“胜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中,都有民众齐声高唱马赛曲的动人场面(以上可去Youtube点击欣赏)。在1959年拍摄的中国电影“聂耳”中,也有聂耳赴抗日前线慰劳受伤国军事领唱马赛曲的悲壮镜头。
马赛曲因具有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感染力,也被很多其他国家所模仿。俄国二月革命后,当时的临时政府就把马赛曲配上俄语新词,作为国歌。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到了马赛曲的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三十年代。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是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该歌歌词慷慨悲壮,节奏劲拔铿锵,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问世后很快就风靡全国,成为最著名的抗战歌曲,堪称中国的“马赛曲”。聂耳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曾经说过,“我们现在面临着和法国当年同样的局势,我们要有中国的马赛曲来激励人心”。
中国目前的国歌,国旗,国徽都是中共建政以后制定或重新命名的。国旗和国徽的设计体现了中共权力核心,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基础等等违反历史潮流的荒缪理论,实际上是中共的党旗和党徽(从色彩上看,国旗的红色和黄色对比太不明显,五星又太小,远处一看,还以为只是一面红旗)。将来中国实现民主化以后,这些象征专制和不平等的国旗和国徽必将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或被赋予新的含义),但“义勇军进行曲”或许可以保留下来,继续作为未来自由中国的国歌。
报载一篇台湾老兵回忆文章,五十年代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队某部官兵,一次聚餐后要唱歌助兴,在座的每一个人被要求先唱一首歌。轮到一位老兵时,他实在无歌可唱,最后在大家逼迫下,起身唱了一首他年青时代的国军标准进行曲之一——义勇军进行曲,唱了一段以后,有人告诉他这首歌现在是中共的国歌,吓得他立刻坐下不再唱了(当时台湾还是在戒严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当年是一首名闻遐迩的,不分党派,阶级和职业的爱国歌曲。它是先于中共建政而问世的。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了,但是像法国的马赛曲一样,每当引吭高歌“义勇进军进行曲”,总能激励起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引导我们毋忘国耻,居安思危,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因此,作为未来中国的国歌,还是适宜的。
发表于2010年01月06日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