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又一次回到父亲的老家——藏东康地的德格。再也不会泪如滂沱了。
我写过:“我的德格老家,最先是以路边的一堆嘛呢石的形式出现的。”
这次又见这样的嘛呢石,涌上某种类似于遇见归宿的喜悦。
图2:
这次回到德格,做了一件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
特意去寻访了父亲的母亲的出生地——柯洛洞,就在德格近郊。
那个只活了三十多年的康地女子,名叫泽娜。
图3:
父亲的表妹德秋姑姑带我去见了一位远亲。
远亲早已不记得我奶奶,但还是非常热情。
在他家的墙上,挂着萨迦法王的画像和党发的奖旗。
图4:
村里有一座嘛呢拉康,也就是专门为转经筒盖的屋子。
我进去转动着沉重的转经筒,转了三圈。
祈祷已经离开人间的亲人都有圆满的来世。
图5:
合影时,站在我旁边的德秋姑姑说“这只是很少的亲戚。”
有几个还记得奶奶泽娜的老人,据说夏天住在牧场上,很少返回柯洛洞。
我把达赖喇嘛加持的“嘛呢日布”分发给照片上的亲戚,人人如获至宝。
图6:
父亲的父亲是一位姓氏为程、籍贯重庆江津的汉人。
1930年代因为战争逃难到德格,娶了泽娜为妻,生下子女七个。
1950年,我13岁的父亲被他的父亲送到进军西藏的中共军队,最后是拉萨军分区的副司令员。
爷爷和奶奶都是在德格去世的。德格县城的葬俗由于被晚清占据康地的赵尔丰改变,时兴土葬。
所以在县城东郊的山坡上,全是高低错落的坟茔,其中就有两座是爷爷和奶奶的。
我献了哈达,点燃了藏香,磕了三个头。我默祷:我将要写一本献给他们的书!
图7:
著名的德格印经院算得上是整个西藏最大的图书馆,收藏的有25万余块的印版。
我写过:“这些印版——或书版,或画版,内容之丰富,价值之宝贵,有些还是稀世的孤版、珍版,以至在藏地,无论什么书籍,只要说是德格版,人们都会闻之起敬,趋之若鹜。几乎所有的寺院,都珍藏有德格版的经书;几乎所有的僧人,都读过德格版的经书。甚至只要凭借一部古老的德格版的经书,就可以了解德格,了解康巴,了解西藏。”
所以我像其他徜徉在印版之间的藏人一样,把头伏在印版上,渴望获得知识。
图8:
在印经院——“巴康”中,用传统工艺在经版上印刷经书的工人。
图9:
在印经院——“巴康”中,用传统工艺在画版上印刷佛画的工人。
图10:
在印经院的背后,过去是叱咤风云、领地广大的德格国王——“德格杰布”的宫殿。
现在只剩下半截城墙,记载了毁于革命手中的悲惨历史。
图11——图15:
这个叫做“玛尼干戈”的小镇,是交通要道。
在这里,能见到许多有意思的康巴,故,拍照存念。
文章来源:绛红色的地图~唯色博客 2007, August 27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