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力量改造社会的活动受主客观两种条件的限制。主观条件就是主观力量的大小,客观条件包括阻碍力量的强弱与整个社会反叛状态的强弱。

没有主观力量,是绝对不行的,无论此时客观条件多么有利于进步主体,也不能达到既定的改新目标。因为,没有主观力量,在阻碍力量强大之时,进步群体注定要遭到惨重的失败;在对手的力量四分五裂或削弱减少之时,进步群体如果不具备大规模的主观力量,就不具备控制动荡局面、稳定社会秩序、实施改新宏图的组织手段和物质手段。

社会改新的主观条件必须与客观条件对应,否则进步群体的改新活动,就不能稳定的连续的有效的开展下去,就无力适时地把握诸多有利的历史时机,就不能在关键的时期有力地铲除改新的阻碍。

张良的革命生涯完全反映了这个进步群体之改新活动深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的道理。他年轻时目睹暴秦无止境地奴役劳动阶级,丧心病狂地迫害知识分子,大规模地恶毒地灭绝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铺天盖地而凶残地实行滥捕滥杀的暴政,把中国沦为一座没有一点人道的人世间最庞大的监狱。因此张良痛恨暴秦到了极点。于是萌发了铲除暴政,救助人民的革命意识,接着便立即采取了激烈的革命行动。

张良最初的革命行动是招集志同道合的义士,在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伏击暴政的总头目秦始皇。伏击失败了。这是少数人的密谋主义行为,与巴枯宁主义及十二月党人的行为异曲同工。当时整个秦王朝统治集团没有发生分化,相对统一,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而整个社会的反叛意识尚处于思想阶段,反叛力量还分散在各地各种人群之中,保持沉默,因此改新力量与阻碍力量悬殊甚大,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已弱彼强。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之下,即使张良几个人行剌成功,也不足以动摇整个暴秦的统治基础,至多包括暴秦在内的整个社会产生一点刺激作用。因此可以说,张良博浪沙的革命行为是一种仅受革命热情支配而不顾客观条件极不成熟的冒险盲动主义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激励少数热血青年的行动与一部分国民的觉醒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整个社会的改新成功不起主要作用。

陈吴起义以后,许多早就待机而动的反暴秦力量纷纷树起义旗,组织武装力量,展开了公开的革命活动,以铲除暴秦为伟大的目标。这时期张良先在项羽的阵营,后又到刘邦的阵营,积极而又卓有成效地参预了革命运动的领导活动。这时期社会改新的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观方面全国各地产生了许多公开对抗暴秦的革命武装力量;客观方面,统治阶级内部自始皇死后一直发生着内讧、分裂,已不具备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政治的与组织的基础。因此改新的力量经过正确的政治与军事路线终于战胜了阻碍力量,而且张良也是胜利者之一。

张良的革命生涯告诉人们: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改新力量必须采取不同的活动策略、不同的斗争形式、避免冒险主义、做好播种工作,以便在客观条件完全成熟之时具备足够的人群力量、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勇猛地铲除阻碍。共产党夺权也吸取了张良的教训。就是说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其最佳的改新活动方式,超前便陷入已弱他强的困境,便会使改新群体被扼杀于萌芽状态;滞后便会失去最佳的历史时机,只有按不同阶段的主客观的具体特征,采取机动主义的应变手法,才能踏上成功得胜的道路。

《杨天水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