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中华见闻记之十五

云南以云岭之南而得名。这里存在过六诏的文化光辉,蒙古人和元朝官员马蹄的印痕,民国初年护国军维护正义的枪声,以及无数不知名的生民的悲欢和创造。

一、到处都有奇山异水

或者进入云南之后,山体就不似贵州的那样陡峭,渐趋于丘陵般的状态。后来游历了昭通和个旧,方知滇东、滇东北、滇南,属于丘陵和山区相间的地形。其间,经常见到溪水奔流,或清清,或浑浊,蜿蜒曲折于无名山野。可惜的是,滇西一带,还没有时间游历,据说那里山势险峻,水深树青。

滇池的景色,应该具有代表性。这里水清树茂,山脉巍峨。站在大观楼上,可见万顷碧波,西山犹如游龙。

大观公园,始建于明朝,清朝康熙年间建造了大观楼,后来此楼几经兵火,几经重建,经历了人类非理性力量的毫无爱悯之心的破坏。民国时期,国军的一些将领曾经在这里修建过自己的私家花园。这些人和驻守云贵川交界一带的一些国军将领和地方军事头人,其实都是历史罪人,因为当年,中共的红军,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个天险,那个天险,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将领,自私狭隘,缺少自由民主的信仰,为了养兵自重,不执行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敷衍塞责,故意放走了红军。

二、民风异常的淳朴

接触了大量的云南居民之后,有个感觉,就是这里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多数是淳朴的、忠厚的、善良的,一般说来,拥有比较美好的心灵。

淳朴,就是不虚夸,不狡诈。这些普遍的淳朴,明显比长江三角洲的民风,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相互之间,因为小事而吵吵闹闹的纠纷摩擦,很少看到。也不大看到他们的面容上,拥有很多东部中国居民脸上经常显露出来的自负、傲慢、虚夸、阴狠、刻毒、贪婪、狡诈、刁蛮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这里的多数居民保存了淳朴的民风呢?大概有三个因素,一个是社会传统,一个是东部中国那样的畸形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在这里得到发展,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云南的居民,少数民族很多,他们多数是有宗教信仰的,因此败坏人心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和影响,就无法熏陶他们的心灵。

三、几个下岗工人和物价的状况

在昆明的小西门大观商业城附近,有个雪兰奶业的售货亭,大小四平方米左右,除了售卖雪兰奶业的产品外,还卖些饮料、小吃、报纸。营业员是个中年妇女,她说早已下岗了,在这里奶业给她的固定工资是每个月一百五十元钱,另外按照销售量的千分之一,给以提成。一个小小的售货亭,能够有多少提成呢?她那点收入如何应付生活开支呢?她回答说:“凑合瞎过呗。”

又遇到几个擦鞋的下岗工人,一个是铁路建设公司的,一九六九年,就正式进厂,前不久公司将六九年进厂的统统下岗。他到退休的年龄,还有三年,也毫无例外。我问:“有没有六九年和你们一起进厂的没有下岗呢?”答曰:“有。”问:“那么理由是什么呢?”答曰:“有技术,工作需要呗。实际上还不都是些当官的亲戚、朋友、关系户。”我说:“大陆的腐败,已经是腐败到骨头里了。官员人人吃喝玩乐,如果一个清廉的官员,赋有自律和节制,抵制这种风气,那么他就会被同僚视为另类,便会被排挤在一边,如同闲人,由此而不能拥有实权,也就不能为亲友办事。这样很多官员在潮流的挟持之下,只好随大溜,不问道义、良心、苍生了。”那个大哥乐呵呵一笑说:“是呀。不是当官的,哪个吃得起、玩得起呢?”

另外两个,一个是牙膏厂的,一个是昆明烟厂的。他们原来都是合同工。我问:“签定合同的时候,合同上明白写有不负责你们的医疗保险和劳动保险吗?”答曰:“是的。”问:“这样公正吗?”他们的表情显得茫然。我继续说:“一个现代企业,雇佣任何一个劳工,有责任对他实行保险。企业本来付你们的工资,就很低廉,加上也不负担你们的医疗和劳动保险,是很不公平的。”答曰:“公平不公平,我们有什么说话的权利呢?还不是人家官老爷们说了算,让我们在这里擦鞋,就够开恩的了。”问:“你们三位擦鞋的月收入能有多少?”答曰:“六七白元,再说天气不同,收入也不同,不是很稳定的。”

昆明的物价,最便宜的,是几个城乡结合部,以下是该市东北下马村立交附近、东南关上村附近、西南明波立交附近、西北黄土坡立交附近的大体的物价,这些物价比市里的物价,一般每单位要便宜0.20-0.30元左右—

各种大米:2.60,2.80,3.30,3.50,3.80元/公斤;

各种面条:2.00,2.20,2.50元/700克;

食油:7.80元/公斤;

食盐:1.80元/公斤;

酱油:3.5元/500克-620克一瓶;

猪肉:五花肉14.00,前后腿肉15.00,16.00,大排或里脊17.00/公斤;

鲤鱼:6.00元/公斤,鲢子鱼:7.50,鲫鱼:12.00/公斤,武昌鱼:12.00/公斤;

各种白菜:1.00/六公两;

辣椒:2.00元/公斤;

西红柿:2.00元/公斤;

鸡蛋:7.00-8.00/公斤;

葱:1.00元/二公两;

豆腐:1.00-2.00/公斤;

豆腐干:1.00元/三公两;

洗衣皂:雕牌2.30元/一块280克;

煤气:70元/一瓶十五公斤;

居民用水:2.20元/一吨;

居民用电:0.49元/一度。

房租此处未计。

看看上面的几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可以知道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的生活,一定是艰难的。

四、生活的几个小小便利

昆明的公交站点,都有很好的示意图,并且设置了电子查询的装置,乘客可以揿进公交的数字,然后在显示器上查看沿途经过的站点,比如,按103数字,然后103路的沿途站点就显示出来。

昆明的居民楼,一般楼道都装有声感楼道灯。只要脚步声大点,后者咳嗽一声,楼道灯就亮了。这给老弱妇幼带来很大的便利。这种便利,在南京和杭州,也不曾普及。那两个地区,尽管经济上要富裕些,但是居民们多数不装楼道灯,晚上上楼,极为不便。这种不便,正是那里的很多居民一个缺少忠厚的,自私狭隘的标志。

太阳能热水器是普遍的,这种经济实惠的装置,给普通的居民以很多便利。

五、政府用心的几个例子

十月一日至二日,玉溪市通海县的纳古镇的纳家营大清真寺举办了伊斯兰圣诞节,穆斯林们称之为做节。邀请海内外数万客人,前来欢聚。

事前,各地政府是阻挠的,有的以交通会阻塞为借口,有的说那是非法集会。但是各地穆斯林们对穆罕默德心怀敬仰,依旧按照自己的传统和信念,涌向纳家营。

真正聚会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和警察还是用心维持秩序的。他们出动了大量的警力,对交通、治安、住宿,进行了很好的安置。穆斯林们说,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镇,尽管有几万人次的进出,由于警察的尽心,也由于穆斯林们的良好的顺服秩序的素养,没有发生任何拥挤和混乱。

夜晚,警察的巡逻车一直不停地巡逻,遇到行人,一般都很关注。有几个老师,半夜无法回到清真寺,警察就用车子,将他们送到一个旅馆,安置好后,才驱车离开。

这样的事情,说明什么呢?说明只要政府的首脑们极其下属,认真负责,就可以办好事情。如果当年扬州的江都县的,北京的某县的,安徽阜阳的或者的,郑州火车站的头人们,也能够如此尽心,他们那里就不会发生因拥挤踩死几十个人和几个人的惨案。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穆斯林做节,是个敏感的事情,中共对少数民族事务,一向是重视的。他们一定是因为担心引起民族矛盾和冲突,才如此认真维持秩序的。就是说,这样的用心尽职,还不是制度性的,只是策略性。

只有在自由民主制度之下,政府和警察才能做到制度性的尽心尽职。

尽管云南是中国大陆伊斯兰宗教政策最宽容的地方,我们也不能隐瞒,对于穆斯林们,除了圣诞节可以聚会,其它节日的聚会,政府都会定性为非法集会。

在昆明街头,人们会经常看到盲人按摩群和挂牌的擦鞋群。这都是这里工会下岗再就业安置的结果。他们身边有牌子,上面写有昆明工会服务中心的字样,并且标有服务的价格。因为有这样的安置和许可,他们可以不受驱赶拥有一个小的谋生地点,总比没有饭吃要强点。遗憾的是那些盲人,不便之处很多,应该设法让他们拥有固定房间营业,以免刮风下雨或行人拥挤给他们造成的不利。

六、遇到了一个国军名奖的后裔

国军在撤离大陆之前,有个名将,叫杨德亮。他是云南昭通人,黄埔三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任国军191师师长,西北补充旅旅长,后来历任42军军长,西北行营参谋长(张治中为西北行营主任),新疆警备区司令,南疆警备区司令,17军军长,西安警备司令,到台湾后,任要职而后退休。

在昆明我们遇到了他的儿子杨正立老人。他讲了几件乃父的轶事。这些事情,说明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了正义感和局限性并存于一身。

中共红军长征时候,曾有西路军的故事。在河西走廊作战的时候,杨将军差点就抓到了中共的要人杨尚昆和刘伯承。

在南疆任警备司令的时候,有几个维族东突分子,在斯大林势力的操纵下,利用经常在清真寺做礼拜遇到杨德亮将军的机会,企图拉拢他一起分裂中国,在南疆成立东突国家。杨将军佯装同意,暗中布置武力,在酒席间一举擒获之,然后予以处决。

在任西北行营参谋长的时候,杨将军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发现张治中通共,便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到南京国防部告状。国军败退以后,中共统治大陆,那个国防部接待他的长官,成了共产党的一个部长。杨将军才知道那个人早已就是国民革命的叛徒,由此而曾经感慨曰:“士无信仰而为一己之私者多矣,此乃战败之大因也。”

以上两个事情,说明杨将军赋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人都有美中不足。杨将军也在所难免。抗日战争的时候,共产党人也是回族人杨晋仁在西北一带,参与回教促进协会的活动等等,目的无非是扩大中共的力量,暗中和国民政府作对,事实上当时大敌当前,这种在后方作乱的行为,不利于救国救民。民国最高领导机构电令:一旦发现杨晋仁,立刻予以逮捕,就地枪决。杨德亮将军,明知杨晋仁的行踪,私下还是放纵了他,使得他有机会逃至延安。

另外一个事情是,杨将军任西安警备司令时,有个妓院发生爆炸事件,警方立刻包围搜查,逮捕了五个嫖客,其中两个人为回族,三个人为汉族。杨将军下令释放两个回族人,处决了三个汉族人。

这两件事情,说明民族感情有时候影响了杨将军的决策。很多时候,民族感情,与是非互相矛盾。

目前,杨将军的儿子,老者杨正立,尽心于伊斯兰的宣教事业,是个简朴的热情的信士。可见总体上追求真理的家风,在他的身上,仍然存延了下来。

杨天水于云南昆明
2004年十月十二日

《杨天水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