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匈牙利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姆雷·凯尔泰斯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Fateless)改编的同名电影,上周五(1月6日)在纽约“电影论坛”上放映,并将角逐今年的奥斯卡奖。连日来,纽约当地媒体集中报道了此片。

《无命运的人生》是凯尔泰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的是一个名叫柯韦什·久尔吉的14岁匈牙利犹太少年,回忆自己在奥斯威辛、布痕瓦尔德和蔡茨三座集中营内的遭遇。这也是凯尔泰斯本人的真实经历,1945年,他在布痕瓦尔德被美军解救,30年后才在匈牙利出版了这部小说,又过了30年,由他亲自改编的同名电影终于拍摄完成。

《无命运的人生》的小说和文学剧本,已分别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但后者译名为《命运无常》。

《纽约时报》在柏林采访了76岁的凯尔泰斯。“看到你自己的故事,你怎能不感动呢?”他说,“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美,但它与书是两回事。”

我看了此片的预告片,虽不长,但感觉确实很美,不过,也许用“凄美”来形容更为恰当。描写大屠杀的电影历来极盛,近年亦层出不穷,但《无命运的人生》有自己的特色。它不同于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也不同于波兰斯基的《钢琴师》,或是贝尼尼的《美丽人生》,而是以一个成长中的少年的眼光,看待集中营的生活,在恐惧、饥饿和仇恨之上,更多的是迷茫。“这部电影比书更具自传色彩,”凯尔泰斯说,“我甚至弄不清写剧本时,靠的是自己的回忆,还是对那本书的记忆。本片不得不力避大屠杀电影的老套路,它可以饱含感情,但绝不感伤。”

电影里有一场戏,是小说里没有的:一位也是犹太人的美国军官,劝久尔吉移民美国,但他想回到布达佩斯,去和家人团聚。

然而,就像当年的少年凯尔泰斯一样,久尔吉已经无家可归了。他的父亲死在奥地利的另一座集中营里,母亲改嫁,家里的房子也被另一户人家占据。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能理解50万匈牙利犹太人已在集中营死去的事实,当有人问他纳粹的暴行时,他只记得自己的快乐。

“是的,”小说以久尔吉的口吻写道,“下次再被问起时,我应该说出来,说说集中营的快乐。如果确实有人问我的话。或者我自己还没把它忘掉。”

关于这“快乐”,凯尔泰斯解释道,它代表着一种“反抗行为,针对的是社会指定给我的受害者角色”,其目的,是要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电影《无命运的人生》动用演员144人,群众演员500人,并专门搭建了一座“集中营”,总共花费1300万美元,堪称匈牙利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也是今年最成功的匈牙利电影。

该片的导演是匈牙利的拉约斯·科尔泰伊(Lajos Koltai),他曾在获得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靡菲斯特》(Mephisto)中担任摄影师,这是他独立执导的首部故事片。

科尔泰伊说,“伊姆雷写完剧本之后说:‘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以后你得用影片来还礼。’”

他还表示,最令人兴奋的是,在匈牙利,有很多青少年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喜欢上了影片中的男孩,并且认识到,久尔吉的命运也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就像影片中那样,突然被人从公共汽车上抓走。“在今天的世界上,这种事儿会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他说。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