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前,欧洲议会通过的“西藏问题决议”呼吁欧盟成员国首脑将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对话作为出席奥运开幕式的条件。担任欧盟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奇允诺自己是否出席开幕式与这种对话挂钩。

于是北京安排了一次只有形式、没有结果的藏中会谈。欧洲各国首脑,包括萨科奇便顺势下了台阶——既然有了对话,就可以前往北京出席奥运开幕式了。这个事实向北京证实了,与达兰萨拉维持形式上的接触,对其是有利用价值的。因此,当达兰萨拉清楚地表示,如果即将举行的第八次会谈仍然没有成果,就将终止继续会谈,中方也许会让第八次会谈有一些实质性内容,达成某些成果,以使达兰萨拉不会终止会谈。

当然,那类成果肯定不会对解决西藏问题有实质作用。达兰萨拉会如何回应呢?是接受还是拒绝?会不会有人因此重新燃起希望?“藏人毁于希望”的藏族谚语就是指藏人往往反复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倒不大,前面六年的拖延足以使藏人清醒。问题是在,对北京某些拿出手的东西,达兰萨拉可能很难拒绝。例如北京允诺释放若干在今年西藏事件中被捕的藏人,或者允许个别著名西藏政治犯出国,即使达兰萨拉明知道这种“人质交易”并不解决西藏问题,仍然是在拖延时间,但是佛教的慈悲、人道主义,还有流亡政府的职责,都会使达兰萨拉难以放弃这种可以救人的机会。甚至还免不了会有这样的担心:一旦拒绝继续与北京会谈,会不会使境内藏人遭受的镇压升级?

也会存在另一种观点:从世俗政治角度,按照马基雅维利式的思维,如果达兰萨拉坚持不和北京进行这种人质交易,虽然会导致北京对境内藏人镇压更烈,从长远看却是有助于西藏独立的目标。因为镇压会导致境内藏人对中国的离心力增强,更加认同西藏的独立。而这样的效果,显然更符合否定达赖喇嘛中间道路的强硬派。

不过,问题的根本是在,藏人中无论是温和派还是强硬派,都没有找到不取决于北京,而由自己就能把握的方法与道路。当一切都取决于北京的态度时,注定使选择变得狭窄——想温和,就得被北京牵着走,不想被牵着走,就得与北京势不两立。而这两种选择,都不是能够走下去的通途。

2008年9月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任何转载请注明。)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