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有媒体报道了重庆女作家杜虹冷冻遗体,等待50年后复活的新闻,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作协主席,对方称重庆市作协确有此会员,但不了解“冷冻”手术情况。而在与《三体》作者刘慈欣的对谈中,他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几个月前就知道了杜虹决定冷冻遗体一事

对话《三体》作者刘慈欣:

科幻思维与医学思维不是一回事 提醒读者要非常非常慎重

17日十点过,华西都市报也连线到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听到记者的转述,他的态度显得较为淡定。

华西都市报:您知道重庆女作家杜虹遗体冷冻的事情吗?

刘慈欣:我知道。几个月前我就知道了。是她的女儿跟我说的。我没见杜虹女士。

华西都市报: 杜虹是《三体》的编审之一,也是《三体》的读者。据杜虹的女儿讲述,生前的她,在得知自己患绝症后,最早冒出冷冻遗体的念头,正是从看你写的《三体》获得的启发。作为《三体》作者,你有怎样的话要说?

刘慈欣:我是写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的科幻逻辑,跟作为自然科学的医学逻辑,不是一回事。坦白说,虽然我不是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但是以我的知识,我认为,这个冷冻手术未来能将人“复活”,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况且杜虹女士还只是冷冻了头部。比如说,且不管冷冻对细胞深层结构的破坏,将来“复活”手术,对克隆技术也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对杜虹女士敢于这样选择,我是充满敬意的。她能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以后,还能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科学的未来是探索。这是很有勇气的行为。我真诚希望,50年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真的能达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我也非常期待,50年以后她真的“复活”了。我深深祝愿她,同时期待届时我还能活着见证那一刻。

华西都市报:万一以后还有其他绝症患者效仿她这种行为呢?

刘慈欣:非要效仿也是人家的一种自由。不过我要郑重提醒和他们:自己首先要彻底想清楚,要明白,“复活”所将面临的巨大技术障碍。要非常非常慎重。这个技术障碍有可能在5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被克服,也可能永远无法克服。要有这个足够的心理准备。毕竟,科幻小说是文学,跟现实不是一回事。其次,冷冻遗体技术花费是非常高昂的,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重庆市作协主席:

有这个作家会员 但不了解“冷冻”手术情况

17日晚九点多,华西都市报也紧急联系到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听到记者转述的网上关于重庆女作家杜虹冷冻遗体的新闻,他说:“我也是刚刚看到这个新闻。我也是对此一无所知,一头雾水。”但陈川证实,根据新闻中照片看到,“那个杜虹确实是重庆市作协会员,是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重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以前作协有活动,我见过几次她,但并没有多一些交流。所以对她的情况,了解不多。

《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

知晓该作家决定进行“冷冻”手术 称感到震撼

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后也联系到《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杨枫,她告诉记者,在杜虹生前,她曾经见过她。跟杜虹的女儿也有联系。早在几个月前,她也已经知道杜虹女士决定冷冻遗体的事情,“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去世。有一个将要参与到冷冻手术的志愿者联系到我,告知希望《科幻世界》能以合适的方式率先将这个手术披露。但是考虑到种种因素,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一个科幻杂志该以怎样的角度去报道这件事,就没有率先披露。”

杨枫说,据她从杜虹的女儿那里获悉,杜虹女士是在好几年前得知自己患病后,跟女儿透露,自己也想尝试《三体》中描写过的那个冷冻手术,“《三体》这一两年是很火,但是此前的读者并不多。作为一个病人,而且不是年轻人,能主动选择这个手术,对科技的未来能抱有如此大的希望,可见她也是一个很有想象力且充满勇气的人。”

身为《科幻世界》多年的资深编辑,杨枫坦言,当最先得知这个消息时,“还是觉得挺震撼,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是现实,不是科幻文学。对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张杰

新闻回顾:

中国首例!重庆女作家冷冻遗体 盼50年后复活

 

杜虹12015年5月30日下午5时许,61岁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进入弥留阶段。

隔壁房间,两名来自美国的外科医生已经等待了8个小时,事实上,他们从5月19日开始就在为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冰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冰冻的初步流程完成。

Alcor手术室资料图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会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玩笑:“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杜虹,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岁。

2013年底,杜虹到医院做过一次全面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然而仅10个月后,去年10月她因胃痛再到重庆本地一家医院检查,彩超结果显示“胰腺占位”。

今年3月中旬,杜虹的状况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到了终末期。张思遥为此常常偷偷的哭,“反而母亲比我淡定了许多。”张思遥说,治疗期间,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母亲的兴趣: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科研机构冷冻,期望未来科学发达时再将女儿解冻治疗。

“母亲当时曾半开玩笑的说,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冰冻:她是中国第一人

网络配图

母亲当时也许只是开了个玩笑,但女儿不这么想。今年5月初,张思遥郑重其事的把帮母亲冰冻身体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出于安抚妻子的情绪,鲁辰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真的在网上找到国内一家声称可以做人体冰冻的公司,他甚至还和负责人见了面。

对方告诉鲁辰,这项研究已经停止了,况且,要完成人体冰冻至少需要上亿元的资产。

通过几名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他辗转联系到了美国一个专门从事人体冰冻研究的科研机构——Alcor。

ALCOR总部

由于所学专业,魏景亮4年前开始关注对美国Alcor人体冰冻技术,据他介绍,近十年来该技术有了比较明显的突破,因此近十年间参与并实施冰冻的人数比之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今年4月左右,他们通过网络得知了杜虹的意愿,并与家属进行了联系,随后,又很快和Alcor达成了捐赠遗体的协议。

魏景亮称,据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全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即使在亚洲,也仅有今年2月份媒体报道的泰国小女孩冰冻头部的案例,应属于亚洲第二例。

仅冰冻头部 《三体》小说里的故事成真了

“我们从Alcor了解到的情况是,全身冰冻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只冰冻头部的话,需要75万元人民币。”鲁辰说,经过反复考虑,他们认为冰冻头部的方案比较合适。

只冰冻头部,母亲会同意吗?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愿意。

除了作家、诗人外,杜虹还有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身份——她是前不久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在小说中,有一个叫云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脑后通过冰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

随后,张思遥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积蓄,凑齐了所需的75万元费用,和Alcor签了协定。

在《三体》中,对于云天明的大脑被冰冻技术保存后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刚刚密封,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缓缓流下,流过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如今,杜虹的遗体已在美国洛杉矶完成了冰冻。张思遥与丈夫鲁辰期间已前往美国进行了探视。根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的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环境中。

至少从封存技术来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云天明惊人的相似。

约定:“妈妈,我们未来见”

5月30日下午,61岁的杜虹去世,张思遥在朋友圈中写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

其实冷冻遗体并非中国孤例,早在2000年初美国就已经开始有了“复活人”尝试,绝症患者、科幻作家,冰冻遗体有些是无奈之举,有些则是大胆的尝试新科技。一些绝症患者在逝世后选择冰冻自己的遗体,期盼百年后复活,用未来先进的医疗医术和可以治愈自己。

2009年美国推冰冻遗体项目 年费仅480英镑

冷冻遗体若干年后再复活的科学幻想将成真?

英国科幻女作家艾德莉和丈夫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氮容器中,等待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因为每年的冷冻保存费用可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然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提出的一种人寿保险支付协议,可以确保普通人每周只需缴纳10英镑保费,死后也能享受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

许多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如今都纷纷和“人体冷冻协会”签署了死后冷冻遗体的协议,他们都盼望能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复活,好看看那个时候的世界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科幻作家签下“冷冻协议”

英国威拉尔市女科幻小说作家艾德莉·考斯格罗夫·布莱就是签下死后冷冻遗体协议的人之一。艾德莉说:“当我告诉丈夫理查德我希望死后冷冻遗体、等待将来复活以便可以体验一下未来的生活时,他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我花了15分钟时间才让他确信我是认真的。”

对于英国女作家艾德莉来说,她现在每周只需缴纳10英镑保险费用,就可以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签下死后冷冻合约,她感到这笔钱“比买一块比萨饼还便宜”,真是太划算了。

根据艾德莉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签署的协议,她去世以后,遗体将会立即运送到威拉尔市的丧葬承办机构,在那儿根据严格的指导先被冷却保存起来,然后再被运往美国。

全家“冷冻”盼“复活”后团圆

除了艾德莉外,47岁的英国莱斯特市男子马克·沃克也是一名“人体冷冻协会”签约者,他在9年前就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签了约,并且是英国“人体冷冻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如今,马克又说服了自己38岁的未婚妻卡伦·马歇尔签署起“人体冷冻”合约。

马克和卡伦生有两名儿子——3岁的哈里森和一岁的洛肯,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签署“人体冷冻”协议,这样若干年后他们一起“复活”时,仍然可以成为团团圆圆的一家人。

埃伦·克拉克和未婚夫戴维·斯泰莱斯

未婚夫妻打算死后一起冷冻

英国柴郡麦克莱斯菲尔德市24岁男子戴维·斯泰莱斯从2006年起就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签了死后冷冻协议,如今,他又说服了20岁的未婚妻埃伦·克拉克进行签约。

事实上,戴维和埃伦甚至计划在他们的婚礼上改变他们的“结婚宣誓”内容,因为西方传统婚誓中有一句“誓言相亲相爱,至死永不分离”的誓言,他们既然可以“复活”,那么“至死永不分离”就不符合现实,所以他们计划将这句宣誓改成“只要活着,就永远相爱”。

除了普通民众和科幻作家,不少大学教授也乐于尝试新科技:

预约冷冻遗体 英3教授盼重生

图:阿姆斯特朗和妻子米莉亚姆\英国《每日邮报》

2013年6月,三位牛津大学的顶尖学者决定花钱把自己死后的遗体冰冻起来,希望未来有机会復活。两位学者将支付5万英镑(约60万港元)给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把自己的头颅冰冻起来,另一位则决定保留全身。

牛津大学未来人类研究所(FHI)哲学教授波斯特鲁姆和同事桑德柏格两人,已同意付钱给Alcor,让基金会在他们死了以后把头部保存起来,头部会填入混合化学药品,然后放在液态氮里保存。另外一位FHI的教授阿姆斯特朗博士则与密歇根州的“人体冷冻机构”签约,决定死后把身体全部冰冻,但这在技术上较困难,费用可高达13万英镑(约157万港元)。

遗体储低温液态氮中 Alcor已冰冻117人

他们三人都是FHI的首席研究人员,不过牛津大学目前并没有人类低温保存的学术研究,于是他们参加Alcor的人寿保险,每月负担最多45英镑保费,作为死后将自己冷冻所需的资金。

目前Alcor已经冰冻117人,其中77位仅保存头部,此外还有985人在等待名单上。

下面这些案例就是属于无奈之举了,现代医疗科技无法解决的绝症,只能冰冻自己百年,到未来去使用高科技“复活”自己:

美国女大学生患脑癌 筹款20万美元冷冻遗体盼未来

美国女大学生苏兹

2013年1月,美国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因患脑癌死后冷冻身体,盼望可以“复活”。

现年23岁的苏兹本来是美国密苏里州杜鲁门州立大学神经科学专业的一名女高材生,然而2011年3月,21岁的苏兹走路时突然癫痫发作,结果她被医生诊断出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脑癌。尽管苏兹后来接受了脑肿瘤摘除手术,然而2012年4月,苏兹大脑中的癌细胞却再次卷土重来,脑肿瘤又开始生长并扩大。苏兹被医生告知,她最多还有几个月到一年时间可活。去年6月10日是苏兹的23岁生日。一名网友建议,苏兹应该考虑在死后接受“人体冷冻术”,等待数十年或数百年后科技发展到非常先进的地步时,再让科学家将她“起死回生”。

2012年8月,当苏兹的生命只剩3个月到6个月可活时,她终于在博客中写下了她今生“最后的愿望”希望死后被冷冻储存,以便在未来的世纪能被高科技“复苏”。到去年年底,苏兹终于募集到了20万美元“人体冷冻费”。

泰国2岁女童因脑癌去世 父母冷冻遗体盼复活

2015年,泰国两岁女童马特琳今年1月因脑癌病逝,她的父母将其遗体冷冻,希望科技进步,未来的医学技术可以让她“复活”。马特琳去年4月被验出患有罕见的室管膜母细胞瘤,左脑出现11公分大肿瘤,后来更陷入昏迷。她接受了12次手术、20次化疗等治疗,仍没有起色。

冷冻2岁女童遗体盼复活 超低温保存技术给予重生机会

马特琳去年4月被验出患有罕见的室管膜母细胞瘤,左脑出现11公分大肿瘤,后来更陷入昏迷。她接受了12次手术、20次化疗等治疗,仍没有起色,她的父母今年1月8日忍痛替她拔喉,并委托美国公司将马特琳遗体以低温贮存。马特琳的父亲称:“当有治疗爱女的合适技术出现时,超低温保存技术给了她一个重生机会。

-196℃度冷藏

马蒂恩死后,美国“阿科尔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在其双亲的授权下开始?手处理她的尸体。他们将她的遗体移送到冰床上,喷上冷冻物料,并用人工方式再次令心脏跳动。经多个医学程序,将马蒂恩全身的血抽乾,并注入医学防冻剂取代;又打开她的胸腔沖走主要血管里馀下的血,之后以每小时1℃的速度降低遗体气温,直到两周后降至-196℃,达到超低温保存。

看到这里小编仍旧非常担心,即使未来的科学能够将这些“冷冻人体”解冻并让他们复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仍然是一个谜:

1、已经脑死亡、心脏停止跳动的“冰冻人”如何被复活?

2、即使复活成功后,他们身上原来的疾病是否能够被治愈?

3、他们复活后是否仍然处于被冷冻时的年龄,还是会在被解冻后的几秒钟之内迅速衰老?

4、当他们从冷冻中“复活”苏醒时,如何面对一个没有家人和朋友的新世界?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百年后,这些“冰冻遗体”们可能就会成为真正的百年“僵尸肉”。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