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社会与道义力量

我们知道,今天这个社会已发生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分裂,许多固守陈规都不是当局的一意孤行就能完全重新招魂得回来的,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凭借的已不单单是权力和资本的号召力。任何生存于社会的独立个体,虽然其命运仍然受到外在的形形色色的因素的约束与钳制,但毕竟在形式上已大不同于以前,这与整个时代潮流尤其是经济变革、思潮冲击、信息传播等都切切相关。

我所希望的是,每个人更多一些独立的精神,有强烈的入世感,最起码的是具备道义力量──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这股精神。不管是什么学术、提议、评论,或者探求、研究、调查等,倘若丧失了最根本的道义,那么无论其外在掩饰有多么完美光鲜,其内在也缺乏最起码的根基,乃至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在我眼中,道义首先是尊重权利,捍卫自由;其次是尊重民主程序,服从民意;再其次是具备法治感,服从法治秩序。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不平事,也会通过媒体看到许多超出一般人承受力的社会时政丑闻。对于不读历史的人来说,这种“似乎突然”的残酷状况对人的打击尤其大。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有的人深处暗世而不自知,有的人即使知道了这些令人悲哀痛苦的变化,也不知道其来龙去脉,且多是无可奈何的心态。

切忌抛弃社会、抛弃世界

我们不能徒增愤怒,尽管愤怒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示以强烈控诉的表达权利,但出离的愤怒也同时可能导致在根本方向上的迷失,例如失衡心理对于敌方的假想与夸大,甚至付诸于“于人于己都不利”的超限的报复行为。不管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倘若唯有让情绪战胜自己,而不是让自己战胜情绪,你再多的聪明才智也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有时候甚至堕落为高智商的犯罪──那是不负责的。

不管你是统治还是被统治,都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好,把霸道蛮横的那些欲望收起来,这些欲望连想都不要想,因为你已经盲目于欲望之中,根本抽不出身来反观自己的真实处境,由此,对许多人与事的认识与判断就至少有出发点和动机上的谬误。

当然,我不是说人不能有倾向性。你被压迫,你当然可以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你的周围,你可以恨这个国家、恨这个政党,恨压制、绑架、束缚你的任何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一切东西。但是你一定不要忘了,你只是一个微小的个体,准确地说,你小到接近于零。所以,在你的恨当中,更应包含最起码的解析,要知道答案,要知道方法,这个过程需要你去穷思,需要你去总结。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丧失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无论你的道路走得有多么边缘,不管你的心灵熬得有多么绝望,都切忌不要抛弃这个社会,更不能抛弃整个世界。受难是危机的埋伏、报复的种子──中国人向来崇尚“报应主义”──但是受难也包含着对更多受难者的悲悯,还面临着对自我重新定位的问题。

你不能总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你若把自己死死地钉在那个受难的位置,你是不明了危机的成因的。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基本准确的认识时,请切忌自我毁灭和报复式的毁灭。

走死路与人的四个层面

思想的疆域是远远超过现实当中任何物体的长、宽、高的,其速度恐怕也是唯一一个超越光速的。在你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独立思想的大门之时,你就草率地把自己葬送了,不懂积极学习、参考和运用,把自己孤立起来,实行自我隔离,对外充满了妄自扩张的防范与敌意。而后,闭门造车、孤注一掷,又听不得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容不得不一样的势力。这样的狭窄只能让你冒险、再冒险、还冒险,因为你除了走这些死路之外,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我常常讲,人的第一个层面是珍视自我,第二个层面是视他人为自我,第三个层面是将自己融于历史、现实与将来,第四个层面是建立信仰。古人讲“道”,“道”生“一”,亦即“道”与“一”同。“人”加“一”(道),便成“大”:“大”加“一”(道),便成“天”。这里顶多只说到人的前三个层面。人要不断进步,终有一天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信仰,那可是一个永远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但又无处不在、能量巨大的近似于真理的真理。

聪明和智慧是两码事

聪明与智慧,说是一码事,其实是两码事。聪明常常是世故的、圆滑的、可模仿的、讲究技巧的、倾向于利益选择的,并常被教导和宣扬;智慧是明知世故而非世故的,最多可同流但绝不合污的,批判继承然而又确属独立创造的,不仅讲究技巧更讲究战略的,可作利益考量但更注重为世人谋福祉、为世界求真理的,并且,它尽管也常被教导和宣扬但真正如此踏实实践者的确是少之又少。

处世经验的累积,专业技术的提升,各种信息的聚合,世面见识的铺陈……,这些统统都难以成就智慧,更多的是成就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包含其中的聪明。至于如何运用这些聪明,才成了被人关注的问题。许多人的一生,好比是爬山、下山,有的人刚爬了一小段就自我后退,下山去了;甚至于,他们千方百计或者苦口婆心地阻止其他人向上爬。最悲惨的是大多数人连爬的机会都没有,从一开始就在走下坡路,直到行走至被人们称为“地狱”的地方。

机会的不均等,起点的不均等,导致了过程、结果的不均等。所以,更多中国人信的是“命”,不想争、不敢争,也争不了,就这样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至于有的人呢,干脆连什么也不信,顶多能够信一下人民币。

单力、合力与系统的牵制

一个人、一群人要成就某件事,必定是需要资源的。物质的,精神的,外在的,内在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将之统称为“能量”。一个人往往很好办,一群人就难了。在物理学上,一群人能量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合力”,各“分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合在一起──最惨的结果就是“静止”。群体组织化的道路或半组织化的道路常被借鉴,有的也因某种精神或宗旨或平台而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这种群体的合力多数时候比某个单一个体的力量大得多,当然有时也不如单一的个体力量。

如果你善于调查,并频繁地接触任何一个小地方的各色人等,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无论这里有多么不起眼、人们有多么贫穷,但是这里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什么人、什么人才都有,即使现在没有的,过去也有过,或者不久就会有。它的平衡或失衡都有其内在联系,这个牵制那个,那个又牵制这个,大家彼此形成作用与影响,整个系统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保持着基本的平衡。有的能量过大,旁边者是无法完全牵制的,因此显得格外突出,在其领域范围之内要么独领风骚,要么唯其独尊。

为了办一件事,即使是人人称道的好事,也有着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阻碍,这些阻碍永不可能丧失,除非这个系统除了你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规则、没有秩序、没有其它任何组成部分。

制度与内心的双重压迫

很多人都迷失于在经过风风雨雨、锤锤打打之后,内心归为绝望,视线归为短浅,激情归为死亡,理想归为泯灭,头脑里顶多只能够照顾到基本的生计、基本的亲情,其它的一切都在种种失望、懊悔、沮丧、迷茫之中消失殆尽了。一旦其最基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连最亲密、最宝贵的亲情也看得极淡。其紧紧绷住的内心会很机警地利用各种机会,为各种利益而争斗、反抗,乃至于抢夺、侵占。生命变成了单一的求生,生活变成了单一的求活。如果连这点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多数人是绝无可能服从自我之外的任何东西的,有的自杀,有的杀人。

在看似完全平静的一潭死水的社会里,任何轻微的动荡都能够激起人们起伏不断的波涛,社会常常易于失去控制。人心散去了,囊里也糜烂了,剩下的骨与皮、皮与毛已分裂得太多、太快,倘若这当中没有更多缓冲层和“高压锅”,恐怕整个社会又复归到“文革”那样的时代去了。可惜的是,这些年的“改革”、“开放”,随处可见数量庞大的牺牲品,那些愤怒的火种实则并没有熄灭,只是暂时深深地隐藏了起来,等到有了一股浩大的氧气或者其它更猛烈的大火,这些怒火便会很快点燃,并越燃越旺,越燃越远。

一边是可怕的制度,一边是可怕的内心,两者相互抵抗又相互依存。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并推动于社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身作则。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依靠自己,不管世事如何变动,是动荡也好、宁静也罢,自己首先要能选择既可保全自己、又能有益于周遭的正直、正当、正义、正确的道路。人们从来不吝啬对在任何历史阶段、任何地方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致以敬意,且不管这个人具备怎样的色彩、地位、非议或诽闻;同理,人们从来不节省对任何开历史倒车、荼毒生灵、助虐为纣的人给以唾骂、攻击、埋葬,且不管这个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是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是出于强行霸道还是身不由己。

脚踏实地,养成“多维度”的习惯

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脚踏实地才是正确的行走方法。很多东西,不是听说了、见过了、知道了就行了,而是必须用自己的努力在一些实实在在的地面上,用辛勤的汗水和大量的时间去亲身感触、见证和付诸行动,这样才能找到完全内化为属于自己独有、并能赢得社会推崇和运用的东西。你的敏感,你的坚持,你的节约时间,你的学习精神,你的勤奋习惯,你的无怨无悔,你的知难而上,你的敢为天下先……,这里面融合了太多太多的努力,并不是凭借狭窄的空间和短暂的时间就能取得成功的。

任何人,无论曾经成就任何事,或者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沧桑世事,都不能取代今日或者明日。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种,每一秒,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固步自封、“吃老本”,乃是最愚蠢的办法。人只有不断求新,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不同事情,运用不同的方法,面对和处理不同的问题,才可能在气度、精神、观念、水准、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求得突破。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坚决地否定自己曾一度坚持的判断,虽不一定能超越时代,但至少一定要与时代同步,让自己不至于将孤立的判断继续错误地应用于不仅仅关乎你一个人问题的事情上。

我们要学会“多维度”的思考和研究。如果仅限于常识与表面,那么即使把问题摆了出来,也没有把形成问题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更没有对问题的扩散程度和故有解决方式做一个展示和分析,这就使得我们的眼睛只能徘徊于大量单方面的、暂时的、唯有结果的状况之中,从而忽视了事情在横向、纵向方面的诸多重要细节。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因为它尤其会对公众的判断产生障碍;这其中的影响力可能也仅仅是触动情感那么微渺,或者顶多勉强能够博取一份非常容易消失的认可感。

将自己“立体化”,放轻成败得失

与社会脱节,也是个普遍问题。有被制度蓄意安排的,也有抛弃制度而自我封闭的,这两者都很可悲。我们要懂得把自己的心门打开,让它宽敞些、更宽敞些,同时也要更坚强地刻意训练自己的承受能力,让心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应努力把自己驱使到这样的程度:整个人不但可以感知时代的瞬息万变和社会的众生万象,并且还具有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最好还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来品位和运用这当中的各种变化,令事态向最不坏的方向发展去。如此,则一个人就会“立体化”许多,从内到外地轻松、自然、健康、有益,这种掌握世界的本领才堪称一流。

有的人担心我们承受不了那么严肃、沉重的职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今时今日,这种担忧对于很多有志于推动社会进步,然而又无甚值得一提的资源的青年来说,更显得关切到位。然而,过于沉重的压力同样也伴随着基于磨砺和反思而越发内敛的心理。只要不是急功近利,以平和的心态来踏实行动,对于成败与得失都可以放得很轻,那么就不愁事情没有进展,更不愁自己的一切努力似乎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应该在有充足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时日无多,少年恐白发啊,这样走下去,至少不至于枉过一生;其次的意义,唯有让公众与历史来评说了。

民主论坛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