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戎在望 不知君子于役 6月15日

中国画家笔下的马噶尔尼和乾隆

(中国画家笔下的马噶尔尼和乾隆)

时值1793年,法国大革命已经进行到最惨烈的年头,雅各宾党人登上风暴眼,实施残酷专制,试图打退国内外进犯之敌。当马噶尔尼来到中国,一道三十多米宽的地峡将澳门与中国大陆连接起来,地峡上矗立着用蚝壳堆砌的关口,中国士兵在关门盘查来往行人。这里是欧洲人在中国海岸唯一的立足点,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还处在汉人当皇帝的时代。一支300人的莫桑比克卫队驻守在此,白人军官的人数比士兵还多。葡萄牙人曾经称霸远东航路并垄断着远东市场,他们惯于养尊处优的后代如今却非常衰落,英国人在远东市场上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其他欧洲国家的总和。

马噶尔尼在英国上、下两院都拥有卓越名声,托利党和辉革党皆以他为荣。他曾经出使俄罗斯三年,并在土耳其、印度历经艰险,无论道德、才华还是仪态,皆堪称英伦典范。他恪守着当代英国人所公认的那些价值和美德,拥有当代英国人生气勃勃的奋锐品质,还有与东方宫廷交往的丰富经验。他从未有辱使命。身为英王特使,他此行的目的,是要藉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机,携英王致皇帝的寿礼访华,试图与中国订立通商条约,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相互驻节公使。

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瑰丽富庶的描述,仍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英国已至日不落,北美十三州之独立,于英王冠冕之光似乎毫发无损。这个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对东方古老国度仍充满幻想——英国人认为悠久历史本身,就值得尊敬。这是当时地球上最大之间的外交,马噶尔尼责任重大,两国地理位置遥远,制度、文化、风俗、语言差异巨大,他既要追求完成使命,又不能有损英国国格。外国使者要代表本国国王,向天朝皇帝俯首称臣,行三拜九叩大礼,接下来中国皇帝会端着慈父对孝子贤孙们的怜悯风范,赐下奇珍异宝。荷兰人告诫马噶尔尼说:为了谋求商业利益,荷兰使臣曾跪拜乾隆皇帝,结果除了屈辱什么也没有得到。中国皇帝希望外国人都象孝子贤孙一样敬畏自己,然而一旦自贬身价,就会失去了一切讨价还价的余地,被这个独断家长任意摆布。

乾隆的寿辰在阴历8月13,阳历9月17。英使携带的礼物经过精心准备,代表着当时欧洲科技的最高水平,礼品主要是天文观测仪器和枪炮。听说中国朝廷非常重视天文观测,几位懂数学和天文学的传教士受到皇帝器用。英国人希望以此来打动皇帝。乾隆兵锋数次掠过蒙古、突厥斯坦和西藏,他应该会对欧洲人强大的兵器感兴趣,英国人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玻璃画上的广州十三行,年代大约在19世纪初

(玻璃画上的广州十三行,年代大约在19世纪初)

当时全中国只有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并且是季节性的。外商只能在广州城外,将货物卖给中国海关指定的公行,季节一到,未讫的交易必须终止,每年都要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商人这个职业在英国的伦理中,是高尚、正直、信义的代表,而在中国则等同于唯利是图和奸诈狡猾的宵小。为了免于被驱逐,英国人几乎将商人的一切美德发挥到了极致,英国货在中国从来无需开箱验收,和英国人做生意无需任何书面协议,毋需任何担保和抵押,未讫的交易到下一年开关仍分毫不差照例进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面临着随时可能被逐出中国的威胁。饮茶之风已经普及到了欧洲的普罗大众,斯里兰卡和印度的茶园还没有研发出可以与中国茶叶竞争的制茶技术。保障这条商道的通畅关乎英伦各阶层的一茶一饭,与中国政府签订通商条约势在必行。除此之外,还要考察中国市场的需求,看看哪些英国货可以在中国畅销,以弥补中英贸易差额。这种差额对双方都非常不利,对英国来说,大量白银外流会影响国内的投资势头。而在静止的中华帝国几乎谈不上有投资活动,白银在中国的意义仅是一种商品而非资本,大量白银流入除了造成物价上涨外毫无意义。因为官员、军队的薪饷固定用白银支付,物价上涨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将加剧腐败和军纪败坏,帝国根基会因之动摇。英国人认为,中国朝廷有足够的智慧明白这些道理。

在俄国人绘制的地图上,中国皇帝统治着里海以东无垠国土。虽然北京朝廷无人知道那个被称为“鞑靼斯坦”的地区,向北究竟延伸到何处?在他们心目中,那里和南海之外一样,是人世与宇宙尽头的幽冥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皇帝对它们毫无兴趣。即便是日不落国,也情不自禁要对这广袤帝国生出几分敬畏。在地球对面,美国人刚刚“为全人类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宪制!”大陆那一端的法国人,则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号召下,要摧毁旧时代所有的一切。驰骋于大海的英国人,则继续在全球推进着他们的自由市场大业,认定商贸带来的双赢格局,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所在。如今的中华帝国,很难说她比秦始皇开创之初有多大的变化。帝国的幅员无法估测,在册人口高达3亿3千万,岁入一度高达4千万两白银,两千多年来史无前例!乾隆皇帝将自己置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上。这盛世的一切,源自他无可比拟的文治武功,与百姓含辛茹苦地奔波劳作无关。万民对他感恩戴德,没有他就没有这神奇的世道。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不晓得这世上有一个叫哥伦布的人,更不可能明白:如果没有土豆、玉米、红薯的传入,他的盛世和他祖宗的朝代,早在饥荒和内乱中被扫荡。

哥伦布

(明清两代的历史已经被哥伦布的发现所左右,只是中国人不晓得)

敬畏之心和马可波罗游记创造的童话一道,在马噶尔尼从天津通往北京的路上被打碎。当他们沿着水路缓缓向北京进发,帝国的真相从沿途围观百姓瘦弱的身形和寒酸的衣物中透出。“农村里看不到一个美女,她们太穷了没有能力装扮自己,而且稍有姿色的女孩在十四岁以前就会被卖给有权有势的人家。”当使团将变质的肉食丢弃在河中,很快引发围观民众哄抢,抢到的人就地大吃。一件事令英国人大为震惊:有个不会游泳的观众不幸落入河中,他在水里大声呼救却无人理睬,一条小船箭一般向他划去,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捡他落在水面上的帽子。

但中国皇帝对使团的款待却十分地铺张,每天都有冰镇的水果和各色干果,有些水果产自新疆,为投合西方人口味制作的烤馒头片、整只的鸡鸭鹅和羊、来自遥远云贵的球型茶叶。三天两头就有豪华的宴席赐来,惠及使团中每一个人。但这并没有增加马噶尔尼的信心,中国人只要一见到长官便唯唯诺诺,噤若寒蝉,士兵和小吏们任意欺压和鞭笞百姓,长官对下属作威作福,所有人都将这一些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毫无愧疚反思之色。“关于皇帝仁慈、圣明的传说,是因为皇帝垄断了施恩的权力,全中国范围内只允许他一人以施恩者的姿态存在。皇帝垄断着一切,包括书籍出版、历史编纂、历法制定甚至艺术品鉴。”这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与英国迥然不同,出使前景不同乐观。他越发感觉到,北京朝廷需要的仅仅是一队万里之外赶来朝拜的番夷,为大寿增光。他们对通商十分冷淡,认为和外国人接触正在腐蚀中国百姓的道德。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敏锐,感受到了汉人官员明显的热情,那热情绝大多数时候是真挚的。汉人官员会推心置腹地与英使交谈,对西方技术表现出天真的好奇心,并尽量尊重英国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英国卫队装备的火器时,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兴奋、喜悦与向往之色。而满族官员则恰恰相反,他们傲慢、冷淡,对西洋技术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

承德避暑山庄一角

(承德避暑山庄一角)

虽然满洲人征服中国已有150年,但满汉之间深深的芥蒂并没有消失。满洲人在处处防范,担心汉人和英国人联手,利用英国的技术夺回江山。皇族祖先努尔哈赤被汉人用荷兰大炮炸死的场景,仍深深刻在这个朝廷记忆深处。马噶尔尼认为,这才是北京朝廷排洋的最根本原因,这个原因无法公开,因此需要编造种种理由,把洋人象挤毒疮一样挤出中国。但另一方面,北京朝廷和广州海关的贪官污吏们,都需要中英之间每年高达上千万英镑的交易,充实他们国库和私囊。他们厌恶洋人却想要维持现状。

英国使团把礼物放置在圆明园,随后赶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去祝寿。中国方面已经向皇帝递交了一份奏折,称英使奉王命前来向天朝纳贡叩安。马噶尔尼本想提出异议,但在北京为中国朝廷服务的传教士悄悄告诉他说,如果现在提出异议,可能连皇帝都见不着便被赶走,不如先假装不知,到时候相机行事。乾隆皇帝听说英使前来贺寿磕头,十分高兴,派最亲信的重臣和绅负责接待英使。当马噶尔尼来到承德避暑山庄,与和绅交涉礼仪,不愿行三拜九叩大礼,和绅大为惊诧。马噶尔尼随后提出,行三拜九叩大礼亦可,但中国方面也应该派出一位与自己职务相当的人,向英王画像行同样大礼。马噶尔尼认为,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公开叩拜中国皇帝,而中方只需密室中叩拜英王,中方想要的,无非就是这种大庭广众下的排场,此建议实对中方有利。但这一建议更不能为中方所容忍,天朝臣工叩拜番王?岂有此理!于是马噶尔尼又提出,自己可以按对英王的礼节,行单膝下跪礼。眼看寿典在即,和绅也不敢拖延,拂了皇帝的兴致,我们不知道他如何说服了乾隆。于是“皇帝恩准”马噶尔尼在寿典上行单膝下跪礼。礼节敲定,马噶尔尼又试图与和绅商谈通商事宜,他认为这才是主题,但和绅已经不敢再和他见面,装病不出。英国使团翻译(一名在罗马留学的中国天主教徒)手持英使书信,在中国禁卫军的呵斥和阻拦下,硬闯和绅居所,和绅才不得不收下请求通商的正式文书。

皇帝在大帐中接受百官和外国君王、使臣们叩拜,所有外国人中只有英国使团获得了一个参加宴饮的席位。其他各国君王或使者,磕完头马上退出到大帐之外,他们唯唯诺诺,连参加宴会的资格都没有。

西洋画上的马噶尔尼和乾隆

(西洋画上的马噶尔尼和乾隆)

寿庆结束后,乾隆皇帝回北京草草参观了一番英国礼物,他全程态度冷淡,偶尔表露出一点兴趣,但身边的满洲王公贵胄,如福康安之流,对英国仪器和武器不屑一顾,他们用傲慢词汇和脸色来嘲笑英国礼品。东方的廷臣擅长揣摩上意,自己不表态,而让手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是东方政治的一大特色。马噶尔尼明白,出使任务已经失败。

几天后,他们被外交辞令逐出了北京城,尽管中国方面相送的繁文缛节,一如迎接时一般奢华铺张。北京朝廷特意安排了一条路线,沿着京杭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西江和珠江,一直到达广州,好让他们参观帝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以中华之博大富庶震慑洋人。但这次中国境内的长途旅行,除了加深英国使团对这个帝国的厌恶,以及对这里人民苦难有更深的认识之外,并没有别的收获。至于通商和互派使节之事,马噶尔尼再也没有机会提出。尽管他已经考察出,中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贸潜力,英国的工业品,尤其是五金制品,将在中国市场上大受欢迎。

“中国人习惯把一切不幸都归结到政府头上,在先前他们一次次发动叛乱推翻政府,甚至将前朝皇族屠杀干净。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改变政府的体制,每一次叛乱都要回到原点。这里的人民终日活在官吏们的盘剥和压迫之下,苟延残喘,以保住性命为毕生追求。终有一日,从法国传来的革命思想会将他们唤起,向这个制度发起彻底挑战,尽管那些思想已经在法国造成了灾难。这里和英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英国人意识到政府对所有人都有利,并努力争取在政府中的代表权。”

大革命中,革命领袖和国王有同样的归宿

(大革命中,革命领袖和国王有同样的归宿)

当马噶尔尼离开广州的时候,英法已经宣战,大革命将彻底改变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中华帝国仍在沉睡,且睡得更深。有两个琉球使者,他们同样来给乾隆皇帝祝寿,一路千辛万苦追逐英国使团。在英国人的描述中,他们的衣着很象是明朝汉人的格局:头扎方巾,身着长衫。琉球使者告诉英国人,琉球对所有外国人皆不设任何阻碍,虽然没有茶叶、丝绸和瓷器,但有一些矿产,也许可以进行贸易。他们诚挚地邀请英国人去访问他们的国家,看看有没有可以开发的商机。

马噶尔尼失败了,中华帝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65年后,另一名英国全权公使额尔金,沿着马噶尔尼当年进京祝寿的路线,率领一支海陆军队从大沽口一路打进北京城,并焚毁圆明园作为对北京朝廷虐杀使者的惩罚。弘历的重孙奕詝弃城逃走,病死在他曾祖父接见过马噶尔尼的地方:承德避暑山庄。

通商条约和公使级外交关系,总算在大炮的轰鸣声中被确立了下来。

欧阳小戎-赞赏-打赏-转账 欧阳小戎-公众号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