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门事件24周年纪念日临近,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华人都组织举行纪念八九民主运动。在这一纪念日的前夕,本台连线采访旅美学者胡平先生,回忆纪念二十四年前在北京发生的这一震动全球、要求民主的群众运动。

回顾六四事件,胡平先生表示:纪念六四运动非常重要,通过活动唤起民众对二十四年前的回忆。众所周知,八九民运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和平、非暴力的民主运动。他个人认为:其规模之大,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这场运动本身就说明很多问题,如果一个人参加过二十四年前的八九民运,或是见证过这场运动,那么他就没有理由对中国人或对我们的同胞持很悲观态度;很多人以为:中国人只要吃饱了饭,就甘于受奴役。可是,八九民运证明这个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八九民运不是饥民暴动,不是饥民造反;另外也有人认为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总是社会的边缘人士兴风作浪搞起来的,但是八九民运也证明,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民运的先锋和主体是大学生,都是名校大学生,在首都的大学生,被认为是天之骄子,所以这显然和历史上看到的饥民造反等暴民行为完全不一样。另外,在整个运动中表现出的高度遵守非暴力的原则,也和历史上司空见惯的暴力斗争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

胡平学生还补充说,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也发挥了很重要的角色:一开始,就是由知识分子联系、发起一场场签名信活动,带动了八九民运学生运动的爆发,大学生本来就受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他们的老师那一代人的影响;运动中间,知识分子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现在我们知道的比较活跃的这一代知识分子,包括现在在国内活跃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几乎都以这种或那种的形式参加了八九民运。

他认为:这场运动也驳斥了一些人的悲观论点,以为中国人一闹起事,就会打、砸、抢,到后来一定是搞成暴民;可是八九民运的那种和平、那种纪律,在西方国家发生大规模的群众街头抗议运动,如英国、法国、美国那些老牌民主国家发生人数多、长时间的抗议活动很容易发生骚乱,发生打砸抢的,但是中国八九民运持续五十多天,参加人数那么众多都没有发生一起的类似事件,所以这也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再有呢,也有一些人,现有比较多了,认为:中国一旦实行民主,那么政府将会是比现在中共施政还要民族主义的、一个排外的、还要咄咄逼人的政府。这话的意思是吓唬外国人,说的是中国不民主还好点,要是民主了更回去世界上到处惹事,敌视西方。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八九民运中的民主女神塑像,她就是个标志,完全是照着纽约的自由女神造的,就说明当时的人(中国人)的胸怀,根本没有狭隘的排外的民族主义,这些都是证明。有人说中国人素质低,看看八九民运,如此规模的运动,那么多人参加,包括戒严后,北京市民自发地走上街头,去堵军车,这些事都非常令人感动。所以,根据这些事,没有理由去认为中国人素质低,那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胡平先生在采访中,指出:海外华侨历来对中国政治的分裂状态,他回顾了从清末到当代,历代海外华人对中国所持的政治态度不同,但是尽管如此,在八九民运中,华人和留学生各界都不约而同地站在了支持八九民运的这一立场上,当开枪后,都一致对六四的屠杀行为表示严正抗议,空前的团结一致,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也就证明只有自由民主的理念才是能使人包括海外华人形成共识的一个基础。

在采访中,胡平先生还回忆了,八九六四后的七月,法国举行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活动时,辗转达到巴黎的八九民运领导人作为贵宾受邀出席,游行队伍中打头阵的就是身穿白衬衣、深色裤子的,当时留学的中国学生。及运动期间,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人要求民主自由表现出空前的尊重,不是因为财富和核武,而是对自尊、自主的人的尊重。尽管在六四镇压之后,看到了很多躲避、背叛等等坏的现象,是当事人受到高压所造成的,但是只要曾经见到过中国人有那么优秀的表现,那就说明这个民族还是有希望的。

法广:六四在中国是一个禁题,日前天安门四君子之一的周舵表示相信现在有平反六四的条件,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胡平先生: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不可能。当局没有平反六四的意图。这一点从各方面都已经表示的很清楚。

——RFI 法广:特别专题

艾娃2013年6月1日

《胡平文库》时政·观察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