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

近日读到姚监复一篇文章:“建国以来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其中写道:

为中国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做出重要贡献的杜润生老人,在“六四”以后,对他的人生经历和党内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九十年代有一天,杜润生突然考我:“你说,建国以来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我答道:“是不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党中央决议中定的浩劫?”杜润生摇摇头后深沉地说:“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

杜老不仅认为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本身就是错误。更大的错误在于抗美援朝造成了毛泽东对建国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判断失误。对于什么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有一种看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要务。另一种看法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应以阶级斗争为纲,消灭资产阶级及其思想。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本来对两种主要矛盾的不同看法持调和并列的二元论的毛泽东,逐步改变了模糊不定的观点,认定阶级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因此才在国内开展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打击、消灭各种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思想,直到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因此,杜老认为,抗美援朝是建国以来的最大错误。

在决定是否参与朝鲜战争时,中国领导层有过激烈争论,除了毛泽东、彭德怀以外,总理和各位副总理、九位元帅及其他政治局委员,都不赞成出兵渡过鸭绿江参加朝鲜战争,林彪、粟裕两位战将都以有病为由婉辞帅印。事后看来,不出兵的意见是正确的。连毛泽东本人在1957年也认为,中国卷入朝战,绝对错了。

1957年7月5日,毛泽东在杭州接见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米高扬,谈到朝鲜战争时,毛泽东指出,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薛理泰、赵刚:《 中国国家安全的罩门——谈朝鲜半岛局势之走向 》,《领导者》总第37期,2010.12,第11页)。

王明在《中共50年》一书中,回忆了1952年11月10日参加苏共十九大的刘少奇谈及毛泽东后悔不掌握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对华战略方针而出兵朝鲜事。毛连声问道:“我们出兵对吗?”“我们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刘少奇说:“当美、英部队已在仁川登陆,北朝鲜形势危急。毛主席怎么也不能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抗美援朝。政治局两个星期白天黑夜讨论也未能做出决定。毛主席说:‘只要我们一出兵,中美传统友谊就完了!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友谊?此外,我们设想一下,出兵后,不能击退美军又怎么办?’一句话,他怎么也不能作出决定。只是在美军占领新义州之后,美军和中国仅有鸭绿江桥一桥之隔的情况下,毛主席才不得不做出决定。他说:‘现在我们不能不出兵了!如果我们的部队马上出国,我们还能指望获得光荣和有利条件,就是战斗只在朝鲜领土上而不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如果等到美军渡江过来,然后我们再参战,那就会即丢掉了光荣,又失去了有利条件。’当毛主席知道杜鲁门不许麦克亚瑟集中轰炸沈阳到满洲里沿线全部地区,而我们的部队已经出动时,毛泽东懊丧地说:‘我们出兵对吗?’后来,当麦克亚瑟打算把战火扩大到东北,投下最后赌注(要不就接受他的要求,要不他就拒绝担任远东司令)时,杜鲁门撤掉了麦克亚瑟,毛主席十分苦恼,并且说了:‘假如,我们事先知道事物是如此多变,知道美国真不愿和我国打战,那我们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破坏中美关系呢?唉,既然已经打起来了,那就考虑尽快地结束此事吧!只有结束战争,我们才能寻求逐步恢复中美友谊的途径。’”(《中共50年》,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201页)。

我本人在1980年初期会见过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系薛君度教授,他当时就讲过,他看过美国内部资料,在1950年杜鲁门有一个对台湾的处理方案,在大陆解放军解放台湾时,美军第七舰队不会支持国民党军队,反而会将蒋介石送到菲律宾去流亡。接着,美国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企图拉拢中国对抗苏联这个最危险的敌人。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是大铁托,不会像东欧领导人俯首贴耳地听命于苏联斯大林。薛君度叹道:“你们共产党缺乏战略情报,判断失误,才决定抗美援朝。”不先解放台湾,而出兵朝鲜,结果台湾问题直到今天仍未解决,确系最大错误。

所以,抗美援朝最终取得停战协议的平局,虽然提高了国威和民族自信心,但是,付出了牺牲近百万人命、延迟了建设和开放、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损失和遗留了台湾难题的沉重代价,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正如毛泽东总结的这是一个建国以来“绝对错了”的极大错误(以上有删节)。

佚史氏曰:各位同学,若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新民主主义”,暨新民主主义的“实施”和“放弃”。而其中不能绕开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朝鲜战争”。其影响可谓极为重大。

没错,对有关问题,我们曾在杜老领衔的研究小组中讨论过(参见《评说发展组》;我还在未“交代”的某战略研究所跟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包括拿出几周时间给大家准备),现将其结论简述如下:(在一定的前提和时代背景下)朝鲜战争造成了几点重大的后果,即把发展军工和准备打仗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所谓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实不是重工业而是军事工业优先);完全断绝与美国的关系,而更靠近苏联;不再可能有较大的来自国际的物资的和资金的援助,从而放慢步伐以致改变发展模式;同时也放弃了在农业改造上学习东欧经验的可能(有关部门曾研究东欧经验,如所周知,东欧各国都没有“全盘集体化”,有的比例还很低,就不要说南斯拉夫了)。这,自然要延及内政。

不过应该说清,并不能说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没有经济封锁,当时的中国就可以“改革开放”了。甚至就可以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我在二十余年前即听到此一说法),这是那一代中共领导人的心结和理想目标,让他们(比如刘少奇等人)轻易放弃,不试一试,是不可能的。也有人把这称之为“历史的选择”,我则称之为“在劫难逃”。中国人必要过此一关。

姚监复的文章谈及抗美援朝的人员损失接近百万,对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不会同意。我则在小时候就听说(大概是五十年之前了):光共产党员就死了三十万!前两年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赴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电视报道中说到一个很高的数字,各位可去查一查。

薛氏所言,亦不无可议。如没有美国第七舰队隔开两岸,是否能一举攻克台湾,经金门一战,即不可断言。

中共之“误”,恐怕也不在“料敌”,而在于“知己”,此就事实上言,从事理上,亦未有手电棒照人,专挑客观原因者,如同一力谴责“战争”,而放过“革命”,若是如此,还要“检讨”作甚?

还有一个“不能小看”的林彪,记得去年有一个报道,说他其实是主张出兵的,但屯兵于朝鲜北部山区,相机而动,并不一定要打。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

其间,许多人、事被斯大林玩弄于股掌之上(包括打台湾),就不说他了。

我认识一位很聪明的老外,他曾读了有关的所有苏联档案,说:没看出斯大林怎么“怂恿”别人啊?我只好回答,所以说斯大林“高”啊!

各位,我始终说,“当代史”最难,而且也是对其史才、史识的一大检验,你以为如何?

再谈抗美援朝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家从东城搬到了西城,在新的“大院”里,同龄人中有一个“援朝”(他的兄弟跟我弟弟同年,就叫“建设”),也是幼儿园同学(北海),父辈是老战友;一个“抗美”。另外有一张著名的宣传画上抱着和平鸽的那个男孩,以后成了我中学同学(长我几岁)。画上的口号好像就是“我们爱和平”吧。

今天仍是谈“抗美援朝”问题。

我的博客“建国以来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发表以后,有那么几个读者表示不能同意,说它至少扬了国威。我却不以为然。

若说扬了中国的国威,那首先得说抗日战争,不但打败了日本,还取消了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更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在中国近代史上,那才是第一次。

不久之后,新政权建立了,可在斯大林的阴谋操作之下,不但没能进入联合国,反而跟联合国军开了一仗!这,大概也是一个“首创”吧(不,前有西太后)。

1950年10月,得知中共出兵之后,斯大林暗地里乐了。他始终怀疑中共是(人造黄油式的)假马克思主义,是铁托第二,现在对手终于“上了贼船”,而且没了退路。他,能不高兴吗?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原来的朝鲜三八线,结果还是三八线。失去的却是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

有人说,抗美援朝给中国争取到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好机会,各位,这不是瞎说么?打个比方,(曾在一个漫画上看到)两个游客到了海边,看见有一个闲人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说:你这不太可惜了吗?放着大好时光,不知奋发努力?答曰:为什么要努力?可以挣钱啊?为什么要挣钱?有了钱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晒太阳了。那年轻人说:我这不已经在享受么?

中国本来就处于和平之中,是有人把它扯入了战争;而且心灵被“毒化”(当然也有自我的原因),如到战后,仍然一味的发展军工,随时准备着世界大战和原子战争的爆发(参见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有人说,抗美援朝打跑了美帝国主义?岂不知跟那些个“一厢情愿”相反,美国原本没打算跨过鸭绿江,打到中国来,这不是好没来由?

难怪毛泽东说:假如我们事先知道美国真不愿和我国打战,那我们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唉,既然已经打起来了,那就考虑尽快地结束此事吧!

其实,中共在1951年就打算停战了,杜润老曾告诉我说,可斯大林不让,若非1953年初他突然死亡,中国还不能脱身。

这些都是“当事人”的想法,和他们的反思,不知为什么那些“读者”就不能认真读一读?读了标题就开始发泄,那不是无毛党的行为吗?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美国担心蒋介石乘机反攻大陆,调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耽误”了“解放台湾”。这种“成就”,有什么可吹的?

抗美援朝,确使中共在斯大林面前“露了一手”,和重获中国在朝鲜的传统地位。但是,好景不长,不久,朝鲜的那些“亲华派”就被完全排挤。这是啥国际地位?

早在20多年前,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一派就声明(1987,哥伦比亚大学),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没有(随后的)“经济封锁”,他父亲一辈人可能早就实行“改革开放”了(或者能够坚定地实行一个阶段的“新民主主义”)。

此话如果有“三分可信”,“朝鲜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关系的恶化),也就“罪莫大焉”!这又是多大的损失?

还有,“扬威论者”不想计算的代价,如上百万的人员伤亡(而且我小时候以为,那三十万都是“好共产党员”,如果能活下来,哼),及无数物质财富的消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对美国人说,战后建设我们需要大量贷款,除了美国以外没有别的国家能拿出来。现在没了美国贷款,苏联给的那点(当得知苏联初期贷款仅有三亿美元时,中国人的脸色就别提多难看了),都耗费在朝鲜战场和军事工业上了。这些都不计算吗?希特勒恐怕也不能这样吧!

“扬威论者”,实际上就是“国家主义者”,而且是没人性的,不计代价的事后狂徒,他们所主张的,也大多是“虚妄”的观点。在许多方面,比纳粹还纳粹。

在文化革命前,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如果“变质”了,就会变成法西斯,比法西斯还法西斯(识者请给我此话出处)。毛毕竟了解他创立的这个党。

有人说现在有两个危险,一个是重来一个文化革命,我不大相信(那肯定是几百万贪官人头落地);一个就是法西斯主义,这,我倒有几分相信。不信,你看那些公开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信仰法西斯主义的,不是大有人在么!

写在这里,准备进一步辩论!

抗美援朝的再检讨

关于朝鲜战争,我还有一些话要说,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有读者拿“抗美援朝”与“援越”、“援老”相比。其实,这不是别人“浅薄”,而是他自己,不了解这本不是一回事。

在1950年苏维埃帝国的势力划分中,东北亚,包括日本、朝鲜,都不属于中国,而归老大哥管,中共是不能插手的(早期的当事人回忆录里就说到,北朝鲜南下的军队里连中国观察员都没有)。中共的势力范围,是东南亚,还有亚太地区,当然包括越南(所以中共早就派人过去帮助胡志明打法国人了)。

后来,事情有了变化。这就是柏林事件之后,斯大林想在远东制造事端,以有助于他在西方的攻势。

也可以说,朝鲜战争是斯大林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获策略运用——即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利用他人,实现自己新的战略目标——的一个结果。

就中国来说,这是朝鲜战争的所谓“外因”。当时,美国正打算从远东全面后撤,甚至放弃台湾。没有人想“打中国”。有读者说,不打一场哪行?这完全是无知之语。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什么“事后诸葛亮”,坐在那里想当然,拍脑门的。

不过,因此就说朝鲜战争是外国强加给中国的,这也不尽然。

检讨历史,不能总是“手电棒照人”。反省自身,才是重点。

本来,中共并没有打算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后来某于参观铁托纪念馆时题字曰:一个毛泽东想学而不敢学的人!并不是无的放矢(谁敢说他没想过)。

当时,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可说是“如日中天”,所以一旦时机临头,需要决策,毛泽东就做出“一边倒”的选择。别人再说,也是无用(多少民主党人感到惋惜;而中共在这之后也没有完全放弃与美国谈判的努力)。

所以说,朝鲜战争是一个“外来”因素,但也存在“主观”方面的原因:诸如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考虑和打算:1947年苏联制定了国际共运“放手大干”的新路线,1949年强调中国例子的重要性,并准许中共在东南亚承担领导责任(当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亚澳国家工会会议);传说1953年斯大林在死前曾打算发动“消灭资本主义”的新的世界大战,等等。

中共也有着自己的战争观和传统的“天朝大国”思想,这些都不能简单地说是“被帝国主义逼出来的”。

而北朝鲜的进攻,至迟于1949年即在策划之中,在毛泽东访苏之际,据说金日成也悄悄来到了苏联,中国“革命”的成功,让他动了念。

1950年初,金为此几次来华,与中共打招呼和寻求支持。当时毛曾表示,必要时会派兵帮助。尽管这不能等同于10月关于出兵的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言在先”了。

如何评价这一允诺?也许没有它,金日成就不敢贸然发动对韩国的进攻,尽管已有四野的三个朝鲜族师成建制地拨给他,构成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

1950年6月北朝鲜发动预料中的进攻,开始势如破竹,随后发生了意外的的败绩和美国的干预(并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形势急转而下。

10月,在对方的一再要求下,中共考虑出兵,其想法中也有主动的一面:据说在中国内战期间,金日成曾向东北野战军提供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和名义为“自愿队”的北韩部队;南满的中共部队在战况不利时,也经常跑到朝鲜去暂避一时。这种战略后方基地及安全庇护所的作用,在日后抗美援朝的决定中恐怕起过重大的作用(这样我们也就理解毛所说的:“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参见《彭德怀回忆录》)。

中国是不是也有不同的选择?据说,曾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回忆说,林彪在军委常委居仁堂会议上不赞成出兵,并表示“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显然,在不少领导人看来,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让中国作出巨大的牺牲,是不划算的。可以设想,如果让林彪领兵出征(按即不让彭德怀挂帅),公开派出东北边防军,屯兵于朝鲜北部,就地构筑阵地,“出而不战”,确实是出兵援朝的上上策。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司马亮:“1950年林彪建言援朝:屯兵于朝鲜北部是上策”,《文史参考》2010年第12期)。

可惜的是,事实上并没有采取这一战略选择。

结果出现了战术干扰战略,小利影响大局的情况,战争被的扩大和拖延了,并暴露出战略指导思想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打过三八线”,“赶下太平洋”等)。这也不能全讳过于苏联。

朝鲜战争,是一场让人不忍回顾的战争。为之叫好,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充其量,不过是败家子。

不过,这些话,跟那些愤青讲,就没有什么意义。他们也只看文章的标题,如此罢了。

我也不盼望那些人的同意,而只希望识者告我,还有哪些应该考虑的方面没有,还有没有新发现的史料?

谁之过

我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博客,是有感于杜润生的一篇网上文字而起。没成想一连写了三篇,算上本篇,就是第四篇了。

博客发表后,在我来说,反响就不算小(包括其他网络的转载)。在有的博客上还创了记录。当然,碰到这样重大的问题,谩骂的、胡搅蛮缠的,都不会少。其中最“肆无忌惮”的,是公然鼓吹法西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吃奶主义”(先当奴才后发财;这几年四下里“找奶认娘”的确有人在),不一而足。而在我看来,所谓“法西斯(社会达尔文)主义”、“极权主义”,千言万语,说穿了不过是“权”、“势”二字,其当权者也不过是看不破“权”、“财”的小人,岂有他哉。如此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当年没有,今后更危险。

批评者之一说:人民大学里领工资的怎么出了一个你这样的(骂街语,中略)——单就历史学术来说,你解释美国不远万里跨洋打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波黑等战争原因何在?你的观点就经不起推敲。

佚史氏曰:

所谓美国各处出兵,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被你等玩小聪明、故弄玄虚,就说不清,也好像有了理儿似的,并得到大量“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没脑子而一肚子气无处发泄的“愤青”的拥护。

远的不说,批评者自以为是站在“受压迫者”一方,可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波黑”(还应包括“利比亚”)人民的看法是什么吗?那些事实,可曾都端出来,让大家看一看?

近几年来,所谓“帝国主义论”(特别是“美帝国主义”),以及“战争”与“革命”理论甚嚣尘上,我却觉得值得商榷。其间一些想法,貌似有理,怕也经不住进一步的推敲。比如,“战争”与“革命”这一对儿冤家,谁是谁非,恐怕就很难评价。近事不说,讳过远人,岂非“手电棒照人”,缺乏“自省精神”?

所谓“战争”与“革命”,往往又沆瀣一气,如“国家社会主义”与“社会帝国主义”,二者哪个不是“帝国主义”与“战争”压迫的产物,又哪个不是“战争”的制造者?如此这般,出主入奴,岂不太见小了,也嫌简单了些吗?

而且,若秉持“国家社会主义”或“社会帝国主义”,即使没有人“惹”,自己也要发兵打别人的。历史上难道不是这样?

所以,说来说去,朝鲜战争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不是(风花雪月的)什么小问题。“人在做,天在看”,凡属“(孺子)可教”者,我可不希望你表错态,在这重大的时刻,一误再误,留下这般不好的“记录”。

另一方面,一部博客有如一个课堂,也不能没有一点规矩。可以想象,一间教室里面,多数听众厚重寡言,即便听明白了,也未必有所表示(有人以为这就是不同意,却是未必),即使表达,也惜墨如金,不过一句两句。却往往有一二人,从始至终,剌剌不休,不间断地提问、挑事儿,有如我曾见过的某位孔公子(自译为小肉眼儿),而所提问题,复琐碎凌乱幼稚可笑,以此霸占课堂,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你想,这样的听众,你该如何对待?对不起,总得有点办法吧。还望各位见谅!

孰之罪

七十余年之前,1939(而非1949)年夏,欧洲大陆风声鹤唳,出于种种原因,希特勒德国意欲全面发动战争,有着第一次大战两线作战的惨痛教训,他决定先拿下背后的波兰(希特勒也有很多的理儿,现在给他辩护的人虽有,却不多了);为此开始与苏联谈判,图谋瓜分波兰。

斯大林呢,恐怕也有很多的理儿,如所谓珍惜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呀,英法资产阶级不可信呀,国内没做好准备呀(刚刚杀戮了那么些高级将领如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侵略芬兰之败亦一证明)。在希特勒的奶一定好吃的人看来,那理由可能还有很多(比如从波兰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大片领土;是谓“见利忘义”的又一个例证,我也看到博客上有狂徒认为这世上根本没有“义”字)。最近看到一条材料,就说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图把兵锋引向西方,而非自身。

而希特勒一旦解除了后顾之忧,大军就一路西向,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苏联也在劫难逃,引火烧身。

希特勒,不言而喻,当然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大侵略者。

可是斯大林呢,岂不也是这场战争的共犯,是侵略者?那些西欧国家,如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更不用说捷克、波兰,当时就无一不是这样看的(我们也可以问问韩国人怎么看)。

不但斯大林,在他后边站着的那些大声叫好的国际分子、卢布党徒,岂不也是共犯?不管人们怎样辩护,多么能说会道,在上天面前,是逃不脱的。

小心啦!小心一不小心,就被人家“涮”啦,——更甭说自己脑子里也有脏东西呢,——结果,不但让人忽悠,还要为此担上恶名。

我在第一篇关于朝鲜战争的博客中就表示,我的评说,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时代背景下”,即是在某一层次之下,并非“大批判开路”;希望能“摆事实,讲道理”(所以引用那么多史料包括若干当事人的话),近于一种学术的层面,使同学有所收益。但仍不免被定“罪名”(第四篇评语),是为第五篇,看看还有什么帽子可扣?

再造帝制的理想之邦

“再造帝制的理想之邦”?你这家伙本来就声称要“反民主”、“回归传统”,现在又“为帝制叫好”,如此一来,不怕被人骂死吗?且慢,各位,读了再说,看看什么叫“黑色幽默”?

帝制,怎么个好法?不妨比较一下。比如说我们“单位”吧,自“本届”以来,就宣称要实行“民主”,于是小大事都要投票表决咯,于是在新旧各利益集团的把持之下(本来民主就是这么回事),什么事都决定不下来(或干脆放弃领导无所事事),最终也就一事无成咯。最近,听说又要实行“集体领导”,各位,就看它的好戏吧,这大约也就是最后一出啦(这可是有先例而非瞎盖的)!

回头看看人家大清朝,自顺治以后,一连出了几个好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前后治理中国一百三十多年,“康乾盛世”,世界历史罕见!什么“民主”也冇,而且坚持“帝制”,谁都说了不起……

看来,维持“帝制—世袭”的头一个条件,就是得能生好儿子。

这不容易。大清到同治、光绪、宣统之时,这一条就没了。同治还行,但不往正经地方使,结果早死了,没留下儿子;光绪也没儿子(有也怕存不住);宣统,恐怕连人道都不行了。

本朝太祖,可惜就是没了儿子,死在朝鲜了。博客上有读者说:这是抗美援朝的最大损失!要不,……哼!

要不然,岂不是千秋万代。秦始皇算什么?

结果,好事让人家得去了,你看,金氏子孙有多风光!成功的世袭了!那是多棒的政治制度啊!咱,可是连提也甭提,盖前提冇了。

所以,几年前就宣布,要向朝鲜、古巴(兄传弟,也是大宋传统)学习。没听说过?“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话哪能都说出来,得学会听。那可是大有来头,合乎本朝“道统”的。

说来说去,朝鲜战争跟咱们当代历史,实有莫大的关联。本来是培养“接班人”嘛,而且是为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理念,千古之恨啊!你不信?听了就要抓狂、变性,不至于吧。

今天是“911”,忽然想起一个词,一个“新词”,送给那些无毛、粪青,以及躲在暗处、没名没姓(身份不明)、性别错位、不知是还不是一个人、知识匮乏、逻辑混乱、观点来回变幻不明、假天真、脏心眼,……而滥伤无辜者,叫做“网络恐怖分子”。不知准确与否?

是为第六篇。

来自同仁的若干挑战

我曾在不同场合表示,朝鲜战争是一个几乎谁都可以“置喙”的问题,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的同仁专家学者,所以它也是对一位“专业历史学家”的极大挑战。

前不久,见到在香港发表的一篇文字:《“夹击中的奋斗”——毛泽东出兵援朝的艰难决策》,其中披露了一些史料,如:

关于“解放军朝鲜籍官兵送返北朝鲜”一事﹐朝方正式向中国提出此项要求,是1949年5月,金一访问北京时。毛泽东同意朝方的要求,是帮助北朝鲜防御,而不是支持金日成发动进攻。

这些朝鲜籍官兵,都是四野的部队,共3.5万人,中朝双方约定,这些朝鲜籍官兵,将分为两批,先后送回北朝鲜。

第一批,1949年7月,在东北驻防的两个朝鲜籍师,共2万余人,送回朝鲜。

第二批,1950年4月,一个多师,共1.4万多人送回朝鲜。因为这些官兵在南方执行作战任务,待广西战役结束﹐集中﹑休整﹑合编,稍后才走。此时虽然朝苏双方已经决定“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送这批朝鲜籍官兵回去,并不表明中国为支持金日成对南朝鲜发动进攻而增兵,只是履行中朝双方早在1949年5月达成的约定。

这是有关问题的一个较详细的报道。他们构成了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不过,除了“主观考虑”之外,它在“客观上”起到什么作用,却不是不可以讨论的。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在这里也不知合适不合适。

该文亦不免存在一些疏漏,如认为朝鲜战争之前,朝鲜已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这就不无问题。

还有,认为中国若不出兵,美国人将会打到鸭绿江边,与中国隔江相望,这也不无疑问。如前引王明《中共50年》一书所说,刘少奇曾说,当毛泽东知道杜鲁门不许麦克亚瑟集中轰炸沈阳到满洲里沿线全部地区,而我们的部队已经出动时,曾懊丧地说:“我们出兵对吗?”后来,当麦克亚瑟打算把战火扩大到东北,投下最后赌注时,杜鲁门撤掉了麦克亚瑟,毛十分苦恼,并且说了:“假如,我们事先知道事物是如此多变,知道美国真不愿和我国打战,那我们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破坏中美关系呢?”

我想,联合国军如果打到鸭绿江边,占领整个朝鲜,它顾忌的将不仅有中国,还有背后强大的苏联,不管它是否出兵。最终,“三八线”还是一个可让各方接受的选择,而不大可能是鸭绿江。

我曾说过,历史学跟经济学(尽可能简化原因)不同,是力争全方面(最好一个不落的)掌握史料。我也说过,读古书须有准备(就像刚刚热播的《水浒》,有几个读懂了它的原著),学习历史也是一样,不是一拍脑瓜就可以上阵的。各位切记!

不承想,今天又是一个日子:“913”(它宣告了文革神话的破产,对我认识的许多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不过,说起“大政治家”林彪,还有他的“出而不战”之计,那些冒充“大号”的“小人”,恐怕是怎么也明白不了的。

我曾不止一次,并再次诚恳地劝诫一些人,包括那些一脑瓜“整桶浆糊儿”的,我的博客是不好懂的(有的时候不知道是针对什么,也就不入),我也不可能“说服”你们,所以到这里来怕是对你无益,又何必“满嘴里跑舌头”,非在上天面前留点“犯罪记录”不可呢?

是为第七篇。也就此告一段落。

美国学者如何检讨自己

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博文中说,我正在读美国人哈伯斯塔姆(D. Halberstam)所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重庆出版社,2010),并说到,作者在教我们怎样检讨自己的历史(这里是指美国一方)。一开始这可能是个“直觉”,但读到若干页后豁然开朗,果然他的矛头所向,是有所指的。

“冤有头,债有主”,作者分析了问题的方方面面,但从他的特定角度出发,这个“罪魁祸首”,——不能总是埋怨外国,而只能盯住自己一方,——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就是历史老人给朝鲜战争安排的一个“配角”,他不能代表美国,却从美国方面配合、帮助了事情向悲剧性的一面发展。

现在看来,麦克阿瑟只是一个“愤青”,他也许有一些本领,但他决不是国际政治的行家。

可惜的是,大陆也存在与麦克阿瑟(思想水平)不相上下的人物。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底开始,到1951年初,连续打了“三次战役”,打过了三八线,其实就可以停止了(第四次战役都无必要,更不用说第五次)。以后两年时间“并无寸进”,都是一面谈判,一面硬打。而且付出代价极大。可当时不但毛要打,约瑟夫一世和金一世也都在督催志愿军加速行动。

各位,这并不是什么“事后诸葛亮”,比较一下林彪的“出而不打”(这几个字,等闲之辈怕也不好理解),其间的差距,您就明白了。

当然,这都是些假设,不是说林彪的方案一定能行得通。那边有个麦克阿瑟,这边也有一个,再好的方案,恐怕怎么说也是行不通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国内政治的需要,过去我没有太理解杜润生的说法(参见有关抗美援朝的第一篇博客),现在,恐怕还得回到杜润老那里。

最终,如哈伯斯塔姆所说,如果把中国人赶回鸭绿江以北,他们就不能重新打回来吗?同理,也可以发问,如果把美国人赶下太平洋,战争就可以结束了吗?实际结果,是谁都没能越过三八线一步。什么过“鸭绿江”,什么下“太平洋”,都是瞎说。谁占了也得退出去,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武力并不能决定一切(那是“法西斯”是“综合国力论”的理儿),当年的西柏林就是一个例子。

于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到战后,中国就走入了一条“军国主义”的道路,——抗战后期毛泽东跟美国人所说需要的大笔援助,却全部花在朝鲜战场上了(援助国也从美国改成了吝啬的苏联),其后“一五计划”说是“重工业为主”,其实也是“军事工业为主”,而且荒唐的以为战争随时都会来临(参见薄一波的有关研究),——现在有年轻人说终于“吃上奶”了,有的还说赫鲁晓夫送来了多少多少军事装备,读来真让人感到悲哀。

人们竟然如此“不学(有术)”,这样被“教育”毒化。

但是,朝鲜战争仍然停不下来,如哈伯斯塔姆所说,首先,是约瑟夫不想让它停下来,他既不想让中国人,也不想让美国人脱身,而是想继续“坐收渔利”(事实上是他死了以后才实现了和谈)。还有,就是麦克阿瑟这样的战争狂人,也在希望战争扩大。但是,大陆也存在着愤青一般的人物(在群体社会学看来,“领袖”和他的“受众”就是难兄难弟),希望志愿军“乘胜追击,一路南下”(当然这些人都是不计代价的,特别是人命的代价)。

所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如果我们执行麦克阿瑟扩大战争的计划,那就会让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如同该书中译本存在许多错误,这句话也常常被错误引用)。难道对中国来说,不也是一样?

有一天我们要写历史,也要检讨自己,光会“手电棒照人”,有什么意义?

是为抗美援朝研究之八。

姜还是老的辣

我在第一篇讨论抗美援朝的博客中说,杜润生曾提出:“建国以来最大错误是抗美援朝”。

据姚监复说,杜老不仅认为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本身就是错误。更大的错误在于抗美援朝造成了毛泽东对建国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判断失误。认定阶级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因此才在国内开展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打击、消灭各种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思想,直到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对此,我也提出一些看法,现在看来,那主要是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我也曾在发展战略研究所“帮忙”,“帮忙”,为加拿大学者熊秉纯语)。

刚刚读了杰瑞米·布朗(J. Brown)的《从反抗共产党人到反抗美国》(《中国当代史研究》一),发现自己的看法可能还有所偏差。

布朗说到,当时西南地区的许多被收编的土匪、国军的俘虏,包括成建制的“起义部队”,都被送到朝鲜战场去了。还有随之而来“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日益严厉(这是我们本来知道的)。所以让我想起,还是要“回到”杜润老。他是过来人,也是一位当事人,还是我的老师。

看过《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同仁,都不难发现,他特别喜欢打仗。杜老也曾告诉我们,他的权威就是通过打仗,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个战役,而建立起来的。

特别“着迷”,特别“得心应手”,甚至把一些不相干的政事都当作战争来看待(包括分派数字)。太祖就好这口,咱还有啥办法?

而且,一旦政治局通过决议,他就把朝鲜战争掌控起来,成为他一个人的战争,一人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他成了皇上,别人都是大臣,包括宰相(军机或总理某某事物大臣)、大学士、大将军、各部堂官……,多重的目标,都借此达成了。

所以我说:姜,还是老的辣。

老一辈的话,我们还是要认真听取。

有人就是喜欢卖弄聪明,自以为多了不起,特别是那些“不学有术”的“网上狂人”,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过是在寻找一位“点拨”者,一位“老师”。只不过有人明白,有人至死不悟罢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按照钱穆先生的观点,前者称为“历史意见”,后者称为“时代意见”,如此罢了)。

另外,我还想说,历史学不是研究什么“普遍规律(原理)”,而是研究“(具体)个别”的学科。在解读过程中,即使要讲出什么“理儿”来,也是从“个案”出发,因此,它特别重视“当事人”、“知情者”的观点(而不在意它有多大的“代表性”)。并且,要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东西来,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

是为抗美援朝研究之九。

一场徒劳的战争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是美国作者约翰·托兰(J. Toland)的著作《漫长的战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中的一句话。源自1952年美国的一次民意测验,据说,当时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把朝鲜冲突评述为“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

恐怕不止美国人这样认为。

据一部中国人写的《朝鲜战争》中说,1949年5月,金日成的密使就在香山双清别墅(我的母校香山慈幼院原在地),会见了毛泽东。毛表示他同意金在信中的看法,并分析说:“你们没有必要担心,中国和苏联站在你们一边。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军队与你们一起并肩作战。”据作者说,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向金日成表示,中国可以出兵参战(也就是这次决定把两个朝鲜族师移交给金日成)。

而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5月13日的那次同意出兵。其实,那已经是第二次了,是重复以前的意见。

我们现在也了解毛泽东有很多理由这样做(以前则只有皮相的了解)。这也是拜史料的大量公布所赐。虽然是出于情面不得不答应,我们仍可以在事后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朝鲜战争到底给各方带来了什么呢?

据中国史学家1990年代的看法(书名不记得了,但不难找),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是苏联。但是,苏联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它“得到”了中国,但不过十年,中苏交恶,几乎兵戎相见。斯大林使了那么多心眼子,他若地下有知,说什么好?

朝鲜,依然是以三八线为界,而且形成为世界上最为坚固的一条防线,谁也动不了谁。

不但南朝鲜没拿下来,而在他看来,最糟糕的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日本的复兴(财经网上一位读者就谈到这点)。

用一句中国的老话说:“人算不如天算”。

中国也没“得到”朝鲜(同理后来也没“得到”越南,所有的“民族解放战争”,可以说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结果呢,就是二世手里的几颗原子弹,不定什么时候不知会甩到哪里。

苏联呢,曾经何等强大,拥有一个“帝国”和无数颗原子弹,结果呢,不但“卫星国”失去了,甚至自己的苏维埃联盟也解体了,而且到了那天,什么武力也用不上。

所有的凭借“武力”的“国家主义”、“综合国力”都不能逃脱这个结果。

好,就到这里,就到这里。

是为抗美援朝之十。

究竟谁能忽悠谁

《朝鲜战争》是一本带倾向性,也有很大偏见的书。例如,作者把朝鲜战争的发生,围绕着台湾问题来写,在出兵的决策上,也特别看重美国打到鸭绿江边将会如何这一问题(这大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那么多人执着于此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就他所说的史料,谈一些我们要说的理儿。而把有关的考据问题,先放在一边。

书中写道,在1950年10月初,出兵朝鲜的志愿军官兵中存在许多思想问题,比如,有人认为到朝鲜打仗是“多管闲事”,是“引火烧身”。于是志愿军政治部就此教育引导他们说,“美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本土”;要懂得千百年来流传的古语“唇亡齿寒”的道理。被教育之后,还有一名战士写了一首诗:

“美帝好比一把火
烧了朝鲜烧中国
中国邻居快救火
救朝鲜就是救中国”

我想,读过“群体社会学”的朋友,都会了解,这种话语无关对错,只不过是一种“宣传”、“鼓动”,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种“忽悠”。当然,它也起作用,有时还是巨大的。

但在跟下来,10月2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也如此这般地说:我们决定出兵朝鲜,“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就会对我方“不利”云云。

他接着还写道:“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主要是其第八集团军),朝鲜问题就可以“在事实上结束了”。

我们说过,“群体社会学”主张,“领袖”与“群氓”(受众)之间有一种互相关系。显然,受到“忽悠”的已经不是那些普通官兵了(用书里的话说就是“国内高涨的胜利情绪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还没有完。几天以后,周恩来面见斯大林(林彪陪同),表示: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将暂缓出兵。据说,斯大林沉默了好一会,才说:“中国既然困难,不出兵也可以。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

结果,毛泽东在没有苏联空军支持的情况下,依然作出决定,出兵朝鲜。他在电报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因此,他说了那段有名的话:“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俨然,美军占领整个北朝鲜,这一个假设,就成为出兵与否的重大理由了!

俨然,斯大林会默认美军打到鸭绿江边,而无所作为。

我却认为,这就是斯大林的“手腕”,而且,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心里闹什么他偏说什么。可惜大家失之不察!

作者的解释,这是因为苏联害怕(“恐惧”)美国。

如果有这种“恐惧”的话,我以为,只是一种“权谋”,一种“权宜之策”。

如果他“不够胆”,干嘛要挑动朝鲜战争(我们曾为他的观点提出过一些猜测,参见关于林彪的第四篇博客)?

如果他真的害怕美国,他在西柏林折腾来折腾去,是干什么?

成立共产党情报局,是干什么?

让中国共产党在东南亚放手大干,是为什么?

人们也不反过来想想,如果美国占领整个朝鲜,金日成逃到中国来,不时发起“反攻”,加上中国“大兵压境”,这场战争还有完没完?美国受得了吗?何况破坏了二次大战的条约体系,将会带来什么不可预知的后果?

我的小学(香山慈幼院)同学刘哥们在我的博客上写道:总觉得,我辈一众人等,也已经是老人家了,学得够坏了。但每每玩味苏俄史,却总要抒发些望尘莫及的感慨。咱再怎么大胆地往坏里想象,丫都比你能想象得到的境界,更加之阴险毒辣和凶狠丑陋……

不知各位如何考虑。

是为抗美援朝之十一。原未想到的一篇(上篇亦然)。

最可把玩的一段历史

按照我的香山慈幼院老同学刘哥们的说法,朝鲜的事儿跟我们有大的关系。比如一个“世袭”,一个“先军政治”。也许就是因此,本届班子上台伊始,即宣布要学习朝鲜、古巴。这怕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哥们批评我说,在朝鲜问题上,斯大林对中国,不是没有斩获的,中国若不是被拖下水,——斯大林把它视为“敌国”(毛泽东也曾称之为“猫鼠关系”,各路愤青看仔细了),——经济早就发展起来,苏联怕就维持不了那么长时间,早解体了。

由此想到,斯大林最高兴的,可能正是(齐赫文斯基一再否认的)“两个中国”、“划江而治”,以长江为界,一在江北,一在江南……

我期望他把这些写下来。大家一起讨论。

如此在刘哥们看来,朝鲜战争就是极端重要的了,他还把它一直与文化革命前的“三线建设”联系起来……

问题,就是越争论越有趣,特别是朝鲜战争这样的事儿,大家都可以一块来“玩”。

这是最可把玩的一段历史。也是可以有最多不同意见的一段历史。

我最近读了吉拉斯的灰皮书《同斯大林的谈话》,终于获知了“中国革命的南斯拉夫背景”,各位都不妨读读。

最近几篇都是即写即发,以前写文章多是长时间反复修改,现在则不免丢三落四,或欠斟酌。对读者的批评,也学着尽可能不批评,跟课堂上跟自己弟子不大一样,诸位,多多见谅啦。

是为抗美援朝之十二。

发信站:爱思想
更新时间:2013-08-3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