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验的借鉴

严文蕃
美国德州大学副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美国教育资讯系统的分析
建立中国教育资讯系统的设想
结束语

正确的资讯是决策的基石。在今天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有效的决策取决于正确的和及时的信息,而有效的信息已成为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份。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对于有关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教育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

本文将介绍美国国家教育部所属的联邦教育统计中心所进行的几项重要的调查研究,以及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教育资讯系统,并分析这些教育资讯系统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笔者希望学者与官员能借鉴美国的情况来对比中国,因而对中国的教育政策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美国教育资讯系统的分析

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反映美国教育状况的统计材料,分析和报导这些材料的意义,建立教育资讯系统,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所主持的调查研究工作可分为三类:纵向的长期追踪研究,横向的调查研究,以及教育成果的评价。

一、纵向的长期追踪

从70年代起,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一共进行了三次有计划的长期追踪调查研究(1972年的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The High school Class of 1972,1980年的 High School and Beyond,1988年的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第一次长期追踪研究对72年的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从72年一直追踪到86年。由于高中学生的退学问题日益严重,80年的第二次的长期追踪研究从高中二年级就开始进行调查,一直追踪到92年,以便研究中学生退学的原因,同时考查中学毕业后的情况。

在前二次大型的长期追踪调查的基础上,88年的长期追踪调查有了不少的改进。第一,为了更有效地研究影响学生成长过程的因素,这次调查扩大了范围,从8年级就开始进行调查。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分层抽取学校,从全国大约4万所中学中抽取公立和私立各1000所学校。第二阶段再从这些学校中随机抽取学生,每个学校大约抽取24到26名学生。全国大约抽取了25000名8年级的学生,对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学生再调查他的家长、老师和校长。为了能有效地调查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抽样时有意识地对西班牙裔和亚裔的学生进行了有重点的重复抽取。

第二,增加了调查的内容,特别是有重点地调查了学校的政策、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家长的课外辅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四种不同的问卷。

学生问卷收集了有关学生家庭背景、家长的家庭辅导、学生的教育和就业目标、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看法、课内课外活动等信息。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四项学科考试。家长问卷调查了有关家长的社会经济情况、家长的家庭辅导活动情况(比如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等)、家长参加学校有关的活动,(如参加家长会,自愿参加有关学校的义务活动等)。学校问卷是从学校行政管理的角度有计划地收集有关学生、教师和学校有关方面的信息。学校管理人员问卷收集了三类不同的信息:第一类是关于学校的信息,包括学校的性质(公立或私立)、学生人数、学校课程设置、学校课内外活动、校风和学习气氛等。第二类是关于学生的信息,如学生的出勤率、少数民族学生的种族分类以及语言使用情况、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等。第三类是关于教师的信息,包括教师队伍的种族分类、工资、师资的培训、进修、教师的师资和学历等。教师问卷收集了有关学生、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本人的信息。学生方面的信息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内外行为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上的问题和特点。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信息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课外作业的布置等。教师本人信息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教学经验、在职培训以及本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人事关系的看法等。

在90年,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对这批88年的8年级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追踪调查,除了学生家长外,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再一次进行调查。为了测量学生的学业成长,对学生重复进行了阅读、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四项考试。这四项考试主要反映10年级的课程内容,同时又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反映了8年级程度的考题。除了重复这四项考试之外,学生问卷重点调查了学生在校的活动和学习经验、对学业前程的计划、学习态度,家庭状况等。除了学生问卷外,第一次追踪调查增加了一项对在这二年中退学的学生的调查。对退学的学生调查内容基本上与学生问卷内容相同,不同的是,不再调查学生的在校活动情况和学习情况,而是调查学生为什么退学的原因和当时的学习成绩等。

在92年,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进行了第二次追踪调查。到92年时,这批原来8年级的学生应是12年级的学生,调查的项目增加了不少与毕业有关的升学和就业的问题。除了对学生(包括退学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再次调查外,对家长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家长的社会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和婚姻变化情况,重点调查了家长怎样帮助孩子确定和选择就学或就业的计划。

在这二次追踪调查的基础上,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在94年春,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主要收集了有关这批学生高中毕业两年后就业、教育和家庭状况的变化。按计划,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将于1998年再一次对这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历时,这批学生应将完成大学教育或者已经成为社会的劳动力。

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除了对中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外,还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学士和学士学位以上的长期追踪研究(Baccalaureate and Beyond Longitudinal Study),计划从1992年起对大约11000名获学士学位的学生进行12年的追踪研究,同时还对8000左右他们的家长进行调查。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还准备对早期儿童的教育进行追踪研究(Early Childhoood Longitudinal Study)。按计划,将在1996-97年进行少量的试验研究,1998-99年进行全面的调查。这项计划将对儿童的健康、家庭、教育以及早期学习经验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

二、横向的调查研究

除了纵向的跟踪调查外,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还进行了横向的调查研究。横向调查研究主要有学校行政报表,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调查,以及家庭情况调查。

学校行政报表收集有关全美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和教育结构的基本统计材料,包括大约85000个中小学和15000个学区的地址和电话,中小学教职员工的基本情况,学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调查,收集有关教师的工资、退休、招聘的信息,以及教师队伍的流动情况。根据学校行政报表所提供的名单,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已在87-88,90-91,93-94学年进行了三次调查,以后打算每五年进行一次调查。以93-94学年的调查为例,一共收集了13000学校(9300公立学校,3500私立学校),65000教师(52000公立学校教师,13000私立学校教师),5600个学区的统计数据。学校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好坏是决定学校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统计材料为研究教师队伍的供求、去留的原因、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基本的课程设置、学生入学人数、学生家庭背景等提供了依据。

除了调查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外,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还利用电话调查的方法对美国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的一般不能从学校里直接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研究有关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课外活动和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等问题。

三、教育成果评价

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和美国教育考试中心所主持的教育成果评价(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 NAEP)是美国唯一的国家一级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这个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有关美国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信息,因此被称之为“国家成绩报告单”。从69年起,20多年以来,教育成果评价为美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制定人员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建立了国家教育评价管理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家教育质量的评价进行控制,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指导。这个评价管理委员会由国家和地方上的官员,学校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校董事会,和社区工商界的代表组成。不久,美国总统提出America 2000,声称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将使美国到2000年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各科成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1989年后,美国教育成果评价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加强了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和评价。数学知识和能力包括了数字、测量、几何、统计和代数五个方面的知识,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了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实验的考查和科学推理的能力。其次,在保留传统的考试题目的同时,开始试验新的考试方法。比如说,在数学方面,增加了应用题和推测题的数量,减少了选择题的数量。为了测量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学生写出解题的过程。

综上所述,美国教育调查研究具有几个特点,1. 强调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纵向的长期跟踪调查和横向的综合调查相结合。从学龄前儿童开始一直调查到大学毕业,不仅对学生进行调查,而且还对学生的家长、教师、校长进行调查。2. 强调调查研究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有重点地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学生退学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学校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方面所起的作用等政策问题进行了研究。3. 强调对学生、家庭、学校和老师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查。这些综合调查有利于查清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建立中国教育资讯系统的设想

一、建立中国教育资讯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总结他们的教育研究的经验时,都普遍地提出了以下几个影响教育政策研究的因素:教育研究主要依靠图书资料和二手材料;教育研究只是停留在描述基本事实,而没有分析与解释;对目前最新的研究方法了解不够,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缺少多因素多变量的调查等。

中国是一个大国,如果只是简单地访问个别教室,收集、归纳一下印象,不可能有效地反映出中国的教育现状。就算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教育研究人员也不可能只从这些简单的访问材料中就得到关于一个地区或全国的教育的正确推论。正确的教育信息只能从长期的、有系统的而又没有偏见的教育研究中获得。

去年我曾以美国教育心理学代表团的成员访问过中国。我们访问了中国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价以及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目前中国教育界已经开展了一些教育调查研究,特别是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支持下,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与外国资助单位合作收集教育资料有许多好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第一,中外文化差异问题。直接应用外国量表是很难正确地反映中国的教育现状的,因为量表中的许多定义和测量标准不符合中国的教育实情。第二,中国国内各类学校的差异问题。中国的中小学校不仅不同于外国的学校,各类学校的本身差别也是很大的(比如,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就差别非常之大)。因此,直接运用外国人所制定的调查问卷不可能正确地反映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第三,由于是受外国的教育机构的资助,信息的收集过程往往是根据对方的要求。调查研究缺少计划性,缺少有系统的长期追踪调查研究。第四,缺少外国支助单位、中国研究单位、以及地方上学校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协调。许多地方上的教育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数据对制定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已开始重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强调实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并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由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根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局、教育厅(局)填报的基层报表整理改编而成的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3),包括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等。这个年鉴成为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备资料工具书,为教育界、各机关、各部门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教育改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但是,单凭一个综合性的统计年鉴,很难满足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长期的有系统的教育资讯系统。

二、教育资讯系统的设计

教育资讯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中国的国情,确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调查研究应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相结合,不要为调查而调查。

一般地说,教育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基本方面:教育平等问题,学校管理,教学策略,和教育经济问题。教育平等问题包括种族、地区、语言、特殊教育、和男女平等。学校管理方面的政策研究包括管理的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教师、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考试制度的制定,教师培训,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家庭环境、电视媒介和课本教材等)和影响学校有效性的因素(学习时间、领导和学校校风)等。教育经济方面的政策研究包括工作机会、教育训练、教育价值等。

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以指导研究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为例,从行为主义理论到认知理论,从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到信息处理学习理论,直到今天维果斯基的理论再次兴起,美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举办学术座谈会,针对中国的教育问题以及教育政策,做深入的探讨。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尽量包括各级教育决策人员、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从教育政策的角度进行教育资讯系统的研究设计,确定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教育研究与资讯的需求。

三、教育资讯系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教育资讯系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应体现在建立教育资讯系统的全过程中,从教育资讯量表及问卷的设计一直到研究成果的报告与应用。

1. 教育资讯量表及问卷设计。教育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调查研究应考虑多变量的设计。不管采用什么样的问卷形式,教育资讯系统应包括五种基本的问卷:(1)学校行政报表,(2)校长问卷,(3)学生问卷和测验,(4)教师问卷,和(5)学生家长问卷。学校行政报表,主要是用来收集有关学校学生人数、课程设计、学校人员、经费、以及设备、环境等基本的统计材料。校长问卷,主要用来收集有关学校行政人员的资历,以及对教育的评鉴。学生问卷及测验,可用来收集学生背景资料,在校表现、活动、志愿、态度以及其他可能与学习有关的因素。教师问卷,主要用来收集有关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课堂教学方式、教材、作业以及对学校学习环境的评价、对教育的看法等。家长问卷,主要用来收集家庭背景资料、经济环境、父母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和辅导工作。上述所有问卷,以及学生试卷,都需要经过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以确保其可行性、正确性、信度和效度。

2. 样本的代表性。所谓样本的代表性,就是取样的程序,需合乎统计原则。一般可采用两个阶段抽样方式。先取样学校,然后再从每个学校抽选学生。比如说,将各省学校分成城市学校和非城市学校两类,从每类学校中,各抽取5所学校,全国将需要抽取大约290所学校。然后采用随机取样方式,从每个学校抽取36位学生。依据此方式,全国将需要抽取大约10400多人。

3. 资料收集方式。在收集资料之前,应徵求有关部门的同意与帮助。运用座谈会的形式邀请所有参与的学校主管或代表参加,使他们了解研究的目的性、重要性与实用性,同时利用座谈会说明调查的程序,以及问卷分发与回收方式等。在整个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设法减低学校及师生的负担。比如说,邀请学生到同一教室、同一时间填写具体的问卷。另外学校校长、教师、以及家长问卷请各校寄发,并用贴好邮票的回邮信封,寄回全国研究总部(或各省联络处)。

4. 资料品值的控制与处理。收集的资料应依照一定的程序处理,以确保完整性与正确性。有不全或矛盾之处,应与当事人联络澄清。所有资料应输入电脑以电脑作业,制成资讯系统,供分析研究之用。另外,应严格遵守保密承诺,每个人的资料,包括所有问卷回答,都应经过处理,这样就无法认出是哪位学生的资料或是哪位提供的,以提高资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并防止资讯的误用。资讯系统应有详细说明书,以方便研究人员使用分析。此资讯系统应使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资料有系统地连贯在一起,充份发挥其分析的功能,以便探讨各种不同的教育问题与政策分析。

5. 研究成果报告与应用。教育资讯系统的建立将给教育政策制定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学校教学人员带来很多的好处。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的角度说,这个资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发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机会的因素,有利于研究一些重要的教育政策问题(平等受教育机会,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差别等),有利于研究许多与教育改革有关的重要问题(学校机制的改革,如入学年龄、学校规模、班级学生人数等;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学科设置、教学时数的控制,发现教学法和掌握法等新的教学法,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等)。为了增加教育资讯系统的实用性与价值性,应充份与教育决策人员、教育专家、以及教育从事人员合作,共同设计分析方案,解说分析成果,以及讨论成果对实际问题的意义。除了彻底分析资料之外,应举办各项座谈会,向有关人员报告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教育改革决策的依据,为教育改革提供方向与策略。

结束语

美国联邦教育资讯中心的教育资讯系统,主要包括中小学基本教育统计,中小学校及教师调查研究,学生长期追踪研究,以及教育成果评价等。美国的这些资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中国应有符合自己国情的教育资讯系统,特别是纵向的长期追踪研究。在建立中国的教育资讯系统时应注意调查研究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相结合,强调调查研究的规范性和调查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大力推广、宣传和运用调查研究的结果,为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服务。

【参考文献】
[1] 侯怀银:“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 29─35页。
[2] 武思敏,张武升,周 林:“提高中国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完善教育实验模式的规范”,《教育研究》,1992年第12期,69─74页。
[3] 中国国家教委建设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3)。人民教育出版社 。
[4] R.G. Burgess (Ed.),“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Qualitative Methods”,London,The Falmer Press. 1985
[5] C. Davis and B. Sonnenberg(Eds.),“Programs and Plans of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1995
[6] J. Nisbet,J. Megarry,and S. Nisbet(Eds.),“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5: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New York,Kogan Page,London/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1985
[7] R.W. Tyler(Ed.),“Prospect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Berkeley,CA,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76

当代中国研究
MCS 1996 Issue 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