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土老师周四讲座直播:深度解读美国政治与选举

刘愚er 北大飞 2018年10月31日

▲本周四(11月1日)晚八点,我们将邀请青年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林垚做客直播间,为我们带来“美国政治:川普深陷危机还是大受欢迎?”

林垚(yáo),青年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他的名字不好认,于是他戏称自己“林三土”。熟悉他的人习惯地称他“三土老师”,或者直接干脆喊他“土师”。

在国内,人们对于林垚老师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他的时评文章。这些文章逻辑严密,文风犀利,往往能直戳要点,并且呈现出多重的思考维度。

如果仔细阅读梳理他的文章,则会发现,在各种内容庞杂的现实批判背后,“自由”与“反思”始终是他论述的核心基调,成为了他内在的精神支撑。这一切,源自于他年少时家庭的困顿,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塑造。

▲青年学者林垚

01.

“知交对面看年华”

“月影稍摇乱暮鸦,霜风漫卷咽清笳。霓灯相照好还家。

席上红泥薰绿蚁,门前新雪没残桠。知交对面看年华。——《浣溪沙》“

2017年3月,美国东部暴雪,林垚在他的个人公众号“林三土”上发布了这篇旧作,以此感怀。

1983年,林垚出生于福建霞浦,这里很少会有美国东部那样的严冬,幼时的林垚也没有更多的闲情逸致伤怀感念,他与父母总是在为生计而奔波。

林垚的母亲在结婚以前是深山里的一位民办教师,父亲曾在部队里当兵。1990年代初,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林垚的父母双双下岗。熟知林垚的好友北大飞在其文《人原来可以聪明到这个程度》中形容那时的林垚一家:“不得不在底层中寻找出路”。北大飞说,从中看到了:

“社会结构对人的压迫真实存在。”

贫困、压抑,对北大飞这样中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人是难以真正想象的,而对于林垚来说却是幼时的家常便饭。林垚在其文《大妹和<飞狐外传>》一文中,集中爆发了他对于幼时压迫的愤慨。

那时林垚刚上小学一年级,到县城做插班生,和母亲租住在城郊。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心心念念生男丁,却一连诞下五个女孩,三妹和四妹一出生就送人了,只剩下大妹、二妹和新生的五妹,与父母一起挣扎。这对中年夫妻日常活动之一便是暴打大妹,林垚母亲不忍,偷偷将这个孩子接到家里照顾。

林垚不理解大妹的父母,母亲对他说,大妹父母对其虐待,是另一种爱她的方式。彼时,林垚刚读完金庸的《飞狐外传》,对其中的情节和人物纠葛仍然不明就里。小说与现实,邻居大妹与袁紫衣,亲情与血缘,交织在年幼林垚的心中,久散不去。

多年以后,他再回顾这本小说及与它有关的经历时,他将之形容为一种背叛感。他说:

“原来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包括我最亲近的人,竟然可以如此坦然地扭曲近在眼前的事实,沉湎于共同编织温情脉脉的谎言以为安慰。”

02.

“不听话的学生”

《飞狐外传》为幼年林垚撕开了生活的温情假面,以至于日后他将这本书罗列为对他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而阅读此书时,林垚才小学一年级,只有六岁。

家庭的困苦并没有阻止父母对林垚的厚望,他们总觉得林垚以后一定能上北大清华,并且为此做了一系列准备,比如训练普通话。福建号称“十里不同音”,村里孩子说话,镇上人都听不太懂。父母生怕林垚以后去了北大清华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于是从小在家里就用普通话与他交谈。为了让林垚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还在小学时,父母便将他从镇上转到了县城读书。

2000年,林垚不负父母的期望,果真考上了北京大学。

仅仅17岁的少年骄子令人艳羡,但是在这背后,林垚却为他的“独立之思想”差点付出惨重代价。

据北大飞在《人原来可以聪明到这个程度》一文中描述,当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本意是让考生赞美素质教育的,但林垚却针对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在作文中毫无顾忌地将其痛批一番。当时他的语文老师也参与了高考阅卷,从笔迹上认出了这篇作文,顿时扼腕痛惜,只怪林垚太不听话。

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个“不听话的学生”,反而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好学生”。如果一个学生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我们便称之为“好学生”,那么像林垚这种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同时又能取得十分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们只能称其为好学生中的“天才”了。

林垚的天才潜质并非只止于此,进入北大后的他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4年本科毕业后,林垚又继续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方向)攻读了哲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关于“形而上学与心智哲学”)。

2007年北大硕士毕业后,他接着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政治学系学习政治理论,获得哥大政治学系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之际,林垚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工作,于2014年至2016年间在耶鲁大学国际与区域研究中心担任“全球正义”( Global Justice )项目研究员一职,之后又在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做过一年客座研究员。

2017年,林垚为了照顾当时还在耶鲁大学读书的妻子与小女儿,便从香港离职回到了美国,选择在耶鲁大学攻读一个法律博士学位(JD)。

▲林垚女儿的画作《我们一家》

图片来源:林垚老师微信公众号“林三土”

关于攻读耶鲁大学法律博士(JD)学位,我们在与林垚老师的交谈中他是这样表述的:

“去年离职回耶鲁照顾孩子,觉得比较无聊,所以顺便到耶鲁法学院再读一个法学博士(JD)。”

在美国,由于律师的专业化程度极高,所以对攻读法律博士学位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与严格。因此法律博士(JD)与医学博士(MD)一样,均被认为是美国最为昂贵和含金量最高的两个学位。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及其夫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也都在耶鲁大学获得过法律博士(JD)学位。

但是就对于这样一个攻读难度极高的学位,在林垚眼中看来,也只是“无聊”之后的“顺便”读读罢了。

03.

“Nuke Option”

林垚目前的身份一般被写作“青年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但其在学界被很多人视为是人文社科领域的高手。从生物学、哲学、政治理论,再到现在的法学,每个领域都能做到融会贯通。

北大飞在《人原来可以聪明到这个程度》中说:一篇理论评论文章的最高水平,在于是否能够“横扫”一个话题。在他看来,林垚的文章,无疑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北大飞将林垚的文章对于某一领域的意义称为“nuke option”。

在美国政治传统中,“nuke option”可翻译为“核选择”。根据《韦氏词典》的解释,这个词最初来源于196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战略选择,表达了一种简单粗暴的选择方式。

直到2003年,美国参议院开始考虑如何打破“阻挠议事法”的僵局时,“nuke option”正式成为一项议会程序。当多数党领导人提出一个程序问题,即只需要一个简单多数来完成对某些事项的辩论时,就会援引这一选择。

2013年,林垚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的《同性婚姻的滑坡》一文,在整个同志圈子,就被当做“nuke option”来使用。在这篇文章中,林垚先从逻辑概念拆解了“同性婚姻的道德困境”,而后从宗教、传统和人类自然需求等几个方面一一批驳了反同人士的观点。

林垚的批判时评,并非为了与人呛声,或是显示自己的才能。更多还是来自于他对世界的反思,以及对于“扭曲价值观”的痛心疾首。

正如他6岁时,母亲的话语与大妹的遭遇,让他思考变态的血缘与亲情的关系。也正如他今天在《上帝与罪恶的关系》一文中,思考上帝全知全能的悲悯与人性恶性循环的矛盾。他说:

“他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荒谬的信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或者拒绝,充分的反思。”

在林垚反思之后,他发现“有理由相信万事皆有理由”背后的毒素之深。大妹的母亲是因为爱她所以虐待她,反同人士是因为“卫道”责任而攻击同志,袁紫衣拯救凤天南是因为他是她的父亲……

因此,他每抛出一个“nuke option”,首先就是要破除“有理由”的迷信。如果我们相信的“有理由”本身无法参透,或者难以被证明,经不起反复思量,那么这个“理由”还有什么意义呢?

无论是传统、道德、情谊还是其他诸如此类的人性辩护词,本身就已经陷入自我辩论的循环中,那么它们又如何能够成为人类行为的“理由”呢?

04.

“真正应该做的远不止于此”

如今,林垚长期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他的思考也更多落脚于美国的现实问题。

2015年,他在国内出版了第一本翻译著作《自由主义与荣誉》(Liberalism with Honor)。此书为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政治科学系教授莎伦·R.克劳斯(Sharon R. Claus)所著,于2002年出版。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当代自由主义宪政体制下“荣誉”的含义,强调了“荣誉”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作用。

▲《自由主义与荣誉》

作者:[美]莎伦·R.克劳斯

译者:林垚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2016年,林垚与游天龙、华建平合著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美国选举通识读本》。从白宫总统的权力、各地方州选举前的暗战、美国政党的历史及现状、竞选时的种种手段四个方面解读,通俗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

▲《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美国共同选举通识读本》

作者:游天龙、华建平、林垚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这本书出版的2016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当年11月,美国共和党人川普在大选中获胜,并于次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

在林垚看来,这次是美国右翼势力多年积毒的一次集中爆发,历史意义重大。川普本人一贯的独特言行也使他始终处在风口浪尖的争议中。

在这持续升温的争议中,美国将于11月6日迎来中期选举。在此之前,川普所在的共和党同时控制了国会的参议院与众议院,最高法院中亦是保守派占据多数。民主党则决意抓住这唯一逆风翻盘的机会,力争在中期选举中获得国会多数席位,反攻共和党。

美国选民们也意识到了这次中期选举的重要性,保守派民众与自由派民众均是热情高涨,投票动力及选民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民主党能否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川普能笑到最后吗?这一切,即将揭晓。

本周四(11月1日)晚8点,明白特别邀请青年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林垚做客直播间,为我们讲解“美国政治:川普深陷危机还是大受欢迎?”,深度解读美国政治与选举。■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