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陶洛诵!”大门口传来我的同班好友静珊一声清脆的喊叫。

“你看,每次到我们家找你,不喊我的名字,总叫你的名字。你说可笑不可笑。”每次罗文听到这一声喊,都要笑着重复这句。

静珊她们还在继续办我开创的“动态报”。静珊说我:“你办油印的嫌不过瘾,想办铅印的啦!”用她一双略微突的大眼睛盯着我,幽默地来这么一句。写到这里,我的心痛得颤了一下。五十多年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静珊是我们班功课最棒的。她学习非常轻松,长相甜美,性格安静,心地单纯善良。高二时,语文杜梦鱼老师让我们寒假写大字,开学要交。静珊跟我要了两本交上去,敷衍了事。我惊讶她的潇洒。我后来听她初中一块儿考进来的同学说,她曾经在全校大字比赛得第一。

我们班全部是外校考进来的各校的尖子生。一进女附中,静珊走到我跟前,赞赏地笑着说:“你作文里的语言像诗一样美。”原来她妈妈是参加判卷的中学老师。我的作文是她妈妈发现的,与我的小学考中学的作文一样,被选为范文。

静珊说她在高中时的愉快时光都是和我一起度过的。文革前后,她家发生巨变。(我在“留在世界尽头”一书中有些,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她姐姐还是需要再写一写。事关那些出身不好而又侥幸进入大学门🚪槛的人会是怎样?静珊的爸爸家族是江西的大地主,历史上参加过军统。姐姐静愉也是师大女附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革前夕,学校要学生去四川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她姐姐被淹死在当地河里。背上背着一口铁锅,锅里还有两块大石头。先说是被阶级敌人杀害的,埋在烈士陵园里。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说是自杀的。

我去静珊家,她正蹲在地上流着眼泪整理姐姐的遗物。她告诉我,姐姐在日记里写看到农村残酷的斗争场面很受不了。“要不然就大病一场回北京,要不然就死。”她写道。对于我们班有干部子弟讽刺她姐姐自杀还想装烈士。静珊对我解释说:“她会游泳,怕自己死不了。”又说:“她什么都要得第一,拉小提琴也要得第一……”

我曾见过她姐姐一面,沉静端庄。一个花🌸季少女,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谁还记得这条“质本洁来质本去”的美丽生命。我至今无法释怀。

从静珊姐姐联想到我上幼儿园时,那时我们家住在老君堂三十四号科学院宿舍。与我们隔街斜对面有户姓凌的人家。

每次静珊在外面叫我,我就窜出屋子,去处理“中学生动态报”发生的问题。静珊和小菊因为帮助重庆杨益言先生为被害的罗广斌翻案一事去了重庆。顺便还拜访了我在重庆的姑姑。

“中学文革报”停办后,我和李金环与静珊一起去了武汉,住在静珊的姨家。武汉两派斗争激烈,长江的水都染红了。有个组织叫“百万雄师”,忘了是属于哪一派。因为名字取得响亮,一直记到如今。姨是中学校长,奇迹般的毫发无伤。让我和静珊去学校帮她请假。学校学生—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开始以为我们是来找他们串联的,很热情。后来听说我们为“走资派”,脸色大变,可也没说什么。

罗文,罗克则和王建复,还有在报纸第五期时加入的三个女孩等人去了硝烟纷飞的东北。

第十四章

“我们险些成为夫妻(不是危险的险),你一点儿都不了解我。竟然说我的最高理想是在摩托车后驮着个女的。”这是罗文在我出国前给我的一封信里说的。

罗文办事情的速度快得惊😲人。六七年一月份,我跟随蒋孝愚他们去新疆,罗文问我需不需要红色塑料皮上印着红卫兵三个字的证件。我来不及问他怎么印的。匆匆收下一个当做纪念保存了很久。

罗文七九从东北服刑提前释放。他的罪名是“窝赃”,别人偷了自行车🚲放在他那里。判了他五年徒刑。给罗克平反时,公安局问伯母有什么要求,伯母说:“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罗文赶快释放回北京。”

我在遇家见到罗文。他一如既往地白皙英俊,眼大有神。看不出丝毫受苦受难的痕迹。他已使君有妇,我亦罗敷有夫。两人克制着内心的激动,没有任何亲热的举动。我说怎么帮别人放家里一辆自行车就判了五年?罗文说:“他们就是要整我。”他根本不知道自行车🚲是朋友偷的,宽厚的罗文一点儿都不怪罪那个朋友。

可是我跟他开的这个玩笑,却令他耿耿于怀。事情是这样的:

罗文又以他惊😲人的速度离了婚。一天,他穿着摩托服,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来到我家。我以为是个外星战士呢!他问我要不要跟他去一个地方办什么事儿。我说好。我坐上他的后座,他让我搂好他的腰。摩托车飞奔在北京大街上,我长发飘扬,心情激荡。不由自主把脸颊贴在他的背上……等摩托车到达他的目的地,停下来我都不知道,还沉浸在美梦之中。罗文一脚踏在车蹬上,一只脚伸出来踏在地上,侧过头来。我这才从梦幻中惊😲醒。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我反咬一口说:“罗文,你最高的理想就是摩托车后面驮着个美女吧!”憨憨的罗文当时气得无言以对,以至于要回来写信跟我理论。我喜欢逗他玩儿,有时不分轻重。他却总是认真!

这次在澳洲悉尼重逢,离我们相识整整五十年,已从一个纯真的少女蜕变成一个耄耋老妇。我们早已不是贞夫洁妇。我们在这五十年中,也不是没有机会圆我们的青春之梦。可是为了自爱💕和尊重对方,我们都没有逾越雷池半步。

第十五章

爸爸妈妈终于知道罗文不是个等闲之辈。

由于“中学文革报”的大量印刷,“出身论”一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恨的,爱💕的,骂的,赞👍叹的……不一而足。最大的贡献在于解放了千千万万被踩在社会最低层的所谓出身不好的人的思想,没有原罪,大家生而平等,拥有同样的做人的权利。身材瘦弱的罗克以一己之力,还给中国犹太人群体以人的尊严。以至于“争鸣”杂志主编温晖先生对宣扬普世价值观的罗克赞赏备至,在文章中毫不含糊地写道:“文化大革命中,中国也就出了一个遇罗克!”

对罗克单挑无产阶级专政,许多拥护者为他捏把汗💦💦💦。伯父伯母更是为他们的长子,他们的爱儿,他们的希望罗克担心。他们平时并不叨叨唠唠,对川流不息到他家的人都热情招待,尤其对东北来的孙钢更是喜爱。对我就更别提了。但有一天,伯母突然转过脸来,对正在热烈谈话的我和罗文说:“他们(指当权者)弄死你们还不就像弄死几只蚂蚁🐜。”还用手捻搓了一下。罗文和我一下子安静下来,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爸爸感到危险在向我靠近。

我小姑姑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首先她长得非常非常美丽,不是普通言辞可以形容出来的。我九岁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十八岁。我跟她上了趟街,回家后跟妈妈说:“以前我走在路上别人都看我,和她一起走在路上别人都看她。”妈妈笑着说:“是吗?”

父母都很疼爱她,给她一叠钱💰,她马马虎虎没放好,钱💰落到地上,我帮她捡。她在哈尔滨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上学,平时和我大伯伯陶乾住。她暑假来京看望男朋友陈元才。陈元才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学校学生会主席。

小姑姑是个非常任性的女孩儿。妈妈在她学校订了人民艺术剧院三张话剧票🎫,让我陪他们俩去看焦菊隐导演的“风雪夜归人”。小姑姑坐在我们中间,我看的十分投入。不知道从哪场剧起,她就把头伏在前面的靠椅背上,说不舒服要走。陈拧不过她,坚持都最后一幕大结局前,我心不甘情不愿被他倆带了出去。全场都敛声并息等待看结局。小姑姑看出我的无限遗憾,安慰我说:“洛诵,不生姑姑气吧!”又说:“陈元才不懂事,我不舒服,他一直不肯走。”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惋惜地说:“那票🎫很不好买,抢的人很多。”

第二天,我去上学,听见我们班同学黄建谊正在给大家讲话剧“风雪夜归人”,我急忙问他:“你知道最后那个人怎么样了?”“他疯了!”“你昨天也去看了,我怎么没看见你?”“我在家看的—-我听人讲的。”他妈妈和我妈妈同在女十三中教书,我妈妈教语文,他妈妈教英文。

总算知道了结局,我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有了着落。

这件事人让我领教了小姑姑的厉害,也看到漂亮女孩怎样对男孩颐指气使,可怜的男孩如何俯首帖耳。

我十八岁了,我的人生好戏要上演了,小姑姑当导演,这次她是真正的好心想让我不重蹈她的覆辙。

第十五章

小姑姑的不幸源于与她相爱💕的人在五七年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而用爸爸的话来说:“人家争着和右派离婚,她却和右派结婚。”

婚后的姑姑姑父被分配到山西太原某中学教书。文革开始,姑父和姑姑被红卫兵揪出来罚去修路。山西大寨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榜样,文革中大串联兴起,全国各地许多学生涌向大寨。姑姑他们修的是去大寨的必经之路,她告诉我,她最怕的是我在串联的队伍里看见她,给我丢脸。

六七年,她到北京上访,叙说自己的冤情,发现自己的事儿根本不值一提。冤死的多了去了。却正赶上爸爸妈妈反对我和罗文交往。她就给爸妈出谋划策对我则现身说法。她说的最令我惊心动魄的一句话是:“见这种人家的大门都应该绕着走。”

她当时和姑父感情还很好,没离婚。我心💕想:“你自己做有情有义的人,怎么倒教我做无情无义之人?”

当我离开中国只有一年的八六年,我有机会去山西太原和姑姑相处几天。姑姑早已和姑父离婚,新的姑父是兵工厂厂长,姑姑和新姑父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住在太原人称“小中南海”里。

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姑姑跟“右派”姑父(实际上摘了“右派出”帽子)受够了罪。她又要强,她对我说:“我只要一出家门,就把嘴角往上一翘,做出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有一天,给学生上课,我莫名其妙地咯咯咯笑起来了,学生看我笑,也跟着笑。全班一起大笑,直笑到下课铃响才止住。”

姑姑的课教得好,人长得又漂亮。爸爸夸她:“当姑娘时像姑娘的样子,当少妇时像少妇的样子。”姑姑做姑娘时,苗条挺拔,留着两条黑黑长长的大辫子,她喜欢在辫稍头系上五彩缤纷蝴蝶结。记得小时候跟她上街,有男孩看她着了迷,一直跟她走到我家门口。她结婚生子体型更加完美无缺,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细腰丰臀。举手投足,性感优雅。离婚后,是学生家长介绍她和新姑父结婚。

这两个姑父都好棒好棒的。都长得帅,各有各的才。两个姑父都出生在劳动人民家庭,第一个姑父出身是工人。第二个姑父是贫农。他们都爱极了小姑姑。我想,他们能够前后拥有真诚聪慧美丽动人的小姑姑是他们的福气。我这次去山西,小姑姑拿出个珍藏的相册,只给我看,她女儿陶陶凑过来,她让她走开。里面有她年轻时十几位追求者的照片,其中有位穿着戎装站在飞机旁的飞行员英姿飒爽。我对她说:“我还知道一个从美国留学回国的科学家找到爸爸要你的地址。妈妈拿出你和陈姑父的订婚照片给他看,他失望而归。”姑姑说她不知道这件事,但知道这个人是爸爸的同学。见过她小时候,记得爸爸有这么个妹妹。是妈妈把这件事压下来的,不让爸爸告诉姑姑。我告诉姑姑后,姑姑昔日的追求者名单又多了一个。

第十六章

小姑姑当时给父母献的良策是找一个貌比潘安的年轻人代替罗文。她对父母说:“不然她会难过。”可怜的父母竟对她言听计从。搜索枯肠,在他们的社会关系里寻人。皇天不负苦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爸爸办公室同事的儿子金龙🐲。爸爸是在若干年前一次工会组织的潭柘寺郊遊里见到这男孩子的。知根知底,相貌端正。算算也该长大成人了!

爸爸主动找到金先生,请他带上公子到我家共进午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大的金伯伯带着他同样高大潇洒相貌堂堂正正一表人才的儿子来了。潘伯伯还带来一只色泽油亮的熏鸡🐔,爸爸让妈妈去厨房切一切。

金龙🐲经过我身边时,紧盯我看了两秒钟,我预感到不对劲儿,正在这个尴尬境地,突然从门外来了一个人,土头土脑的微胖青年还叫着我的名字。我仔细端详:“何伟?!”“是我,你认出来啦!”何伟是我史家胡同的小学同学,浓眉大眼,颇得老师喜爱。凡有出风头的事都少不了我,梁丽丽和他。他家原住在演乐胡同和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家对面。万市长的儿子万季飞在六年级时转到我们班。在小学毕业之前,何伟随父亲单位下放到甘肃兰州,我和梁丽丽去送他,正赶上人们用担架抬着他瘫痪的奶奶上汽车。何伟走后,给我和梁丽丽写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信。

“你怎么变得这么土?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是吗?”何伟上下打量自己他觉不出自己的变化。何伟的意外出现缓和了紧张的空气。大家听何伟比手划脚讲兰州保皇派和造反派的斗争如何进入家庭,有的家庭👪分成两派,以至于不在一个桌上吃饭。

何伟说他还要去找梁丽丽,我说我跟你一起去。借机逃脱了父母精心为我安排的相亲场面。

等我回家后,金伯伯父子早已走了,无意中听见妈妈说:“洛诵这样,金龙🐲还看上了她。”爸爸埋怨妈妈:“你怎么把鸡🐔切成那样!”

金伯伯回请我们全家去他家吃饭。

这件事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让我深深记住的是父母对我人生幸福的关切,对我的爱💕。

第十七章

“你可别把这本书写成琼瑶式的小说!”罗文在生日宴会结束,众宾客告辞,只剩下我们俩和女儿时,他指令我写书📖并提出详细的要求:“可别学生腔,文绉绉的。”

五十年后回忆这段人生最单纯最纯粹的初恋情感还是令人心💕动。罗文在他书📖里说是因为我爸爸不让我去他家。事实并非如此吧!和罗文“险些成为夫妻(不是危险的险)”这是罗文给我信里的话。为什么没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妈妈曾经亲自到罗文家一探究竟,想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个家庭像磁石般深深吸引我。罗文妈妈接待的她,对她说:“洛诵和罗文志同道合。”

五十年以来,我和罗文一直勇敢地走在反对共产党一党专制的革命道路上,尽管人在国外,不忘初心💕,继承罗克的遗志,为中国人民的人权,民主,自由而战。像精卫填海,面对中共这头怪兽。是的,我们仍然在鸡蛋碰石头,他们捏死我们任然像捏死蚂蚁🐜一样。既然生而为人,就该像个人样,说话是人最基本的权力。妈妈那句惨痛的话:“我要是个哑巴就好了!”五十多年来,时时响在耳边,催促我写作不停。

我热爱每一个为了中国进步献身的革命者,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看到有位记者为了揭露地沟油而被杀害令人发指)。五十年了?中国的政治进步倒底有多少?目前的情况是不进而退。遇罗克烈士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自由文化运动号召把每年三月五日定为“遇罗克日”,让人们怀念这位人权先驱,让人们向英雄学习!

出处:北京之春
整理:2018年12月1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