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这是《时间之书》序言里面的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打一种地就想着收成,你现在的时光,大约处在春分状态。正是播种的时候,该做的就是平整土地,何必焦虑八九月收成的事呢?可是大家想想,你在大一的时候就在找工作,在春分的时候就想着立秋的事了。

◎余世存:上周大家朋友圈都在刷屏说清华大学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事。我们年轻人跟物质利益的挂钩挂得如此快速或者如此贴近,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北大毕业的,但是我可能在最近这一两年生活才稍微稳定下来,才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我毕业之后这二三十年都在做什么?都在“平整土地”,没有要焦虑买房、买车,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到八九月份自有答案。

我们只要想着如何发挥好造化赋予我们的才华就够了,没有必要想这个才华结不结果实,能不能结成一套房子。有人说余世存你的房子是你一本书一本书卖出来的,我说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读书人就认真地读好我的书,写好我的书就够了。我觉得这条生活道路对于我来讲是很清白的,也是很值得的。

放下手机!读书和恋爱才是正事!

◎白岩松: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有手机,一切知识都可以获得。转引一位老先生的话,他说现在年轻人获取知识太容易了,只要不知道什么,百度一下、谷歌一下,立即就知道了。但是问题出现了,他们以为拥有知识就是拥有智慧,这是两码事。他说我们古人是多智少识,现在的人是多识少智。现在人们获取知识太容易了,但是原地踏步,停留在知识上,不再向智慧层面前进,但是仅仅获取知识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转化成智慧和创造的话。

因此,我是真的不愿意看到年轻人天天拿着手机看的全是同质化的东西。手机的问题是什么?你不过就是在跟你同等智商甚至低于你智商的人在天天交流,请问高于你的人在你手机上吗?大部分的时间你都是在进行社交,打游戏,打发无聊时光,看点碎片化的东西,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阅读”。而“阅读”,举例说,这一本《时间之书》经历了世存的“平整土地”N年,前面还出了一本易经的书,转化成这本书,又要经历编辑,最终才成书,今天得以与你们交流。它高于你,远远高于你,读它对于你们来说太累了,于是你们就天天跟“同智”的人在厮混,仅此而已,你怎么提高自己?你不跟智慧打交道怎么提升自己?所以木心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年轻人要成长必须过两关:第一,跟优秀的老年人聊天;第二,谈一场或成功或失败的轰轰烈烈的恋爱。

我们的大学时光比你们幸福多了

◎白岩松:有大学生不断问我,白老师如果有时光穿梭机,让你回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的校园,你回不回来?我说不。白老师你太傻了,回来还能谈恋爱,为什么不回来?我说很简单,你们现在的歌太难听了。如果过去十年台湾没有周杰伦,香港没有陈奕迅,大陆没有各种选秀节目,你们的生活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我们的时代,是华语乐坛的最高峰。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读书,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读书连“泡”的资格都没有——我指的是泡男生,那个时候的才女。

千万不要把天天看手机和资讯解读成“阅读”,绝对不是一回事。昨天我带着我的研究生去了一个很著名的老大一样的网站,结果果真如此,现在他们几乎不可能推送超过3000字的文字,因为超过2500或者3000字,就是断崖式的,没有人阅读。只有古人,像老子先贤们真是可以在5000字里面把人生智慧集粹了。现在大家都只读1000多字的,这是阅读吗?我不认同。

◎余世存: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在奠定我们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很重要。无论是轰轰烈烈的交往,还是疯狂的读书劲儿,这两个都是在奠定你的精神结构。

为什么大家说这是一个三观尽毁的年代,因为三观在这个时代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建议年轻人,要在现代眼花缭乱的技术面前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大厦。把底子打好,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很重要的。

《时间之书》应该“按时”读,读上一年

◎白岩松:我觉得《时间之书》特别不适合一口气看完。您最好在每一个节气那一天或者前后看一下那个节气,用一年的时间看完,我认为是这本书最佳的阅读方式。您如果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您会看混的,而且会觉得很累。因为老余在里面很浓缩,诗词歌赋、古代典籍、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等等都在里面。

比如昨天春分我觉得格外亲切,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看其中某个节气,恰恰处于那个节气的时候,我一定比过去这些天看的时候更有感觉,因为它有一个贴近性。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

◎白岩松:为什么年轻人焦虑?不是因为没有知识,是知道的太多了,但是因为没有上升到智慧层面,没有解决方案,知道的更多就有更多焦虑,他是信息的汇集,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智慧才可以教会你怎么办。我觉得二十四节气应该教我们平静下来,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你通过二十四节气或者是通过世存的文字,了解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之后,你当然知道了自己的小。

你了解了时间的奥妙,你才会慢慢平静下来,才不会那么焦虑,因为焦虑从来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时间可以。举一个例子,你失恋了,你觉得这个世界完全是黑色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安慰假装体现友情,不太起作用,但是真正让你走出来的是时间,不信就看。第一天和第十天就不一样,等到第三十天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又听得到周围的声音了,你又听到了鸟叫,你又看这个花儿挺好看,你就走出来了。否则人怎么活?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告别,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什么在帮你?就是时间。

被我们忽略的大智慧,就在时间之中

◎白岩松:我觉得时间也改革着此时居住人的性格和心态,你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吗?夏天越来越长,冬天越来越长,春天和秋天仿佛消失了,逼迫着人要么绽放,要么毁灭。压力也变得如季节一般,要么就是绽放,只要不绽放就是冬季。

另外就是别高估人类自己,《道德经》里面强调“天长地久”,只有天长地久,剩下都有生命周期。古代圣贤的典籍里面往往拿更大的时间演变成一种智慧。老子说的话就是人一出生就奔死亡而去,这个时间交代的非常清楚,上来就是倒计时。所以如果不读懂时间,什么都读不懂,等你读懂时间了,你的智慧就有了。

我1994年做了一组中国学人访谈录,我采访的那批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在北师大采访了两位,钟敬文先生和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给我讲过一个段子:有一天晚上睡觉睡着,心绞痛,这是要嗝屁了?我就想反正睡不着,写点遗嘱吧,坐那想着想着没什么可写的,睡着了。所以今天一进小南门不到100米,看到路边启功先生的八个字,写给所有北师大的学生,时光一下子回到了20多年前。当然我回不到20多年前了,而且启功先生已经走了那么远,但是那一瞬间仿佛我听到了他的笑声,时间有时候可以转变成智慧。看似那时候只是一个工作,只是一个对谈,只是一批节目,但是给了我太多。就像那时的琉璃厂到处卖启功的字,20一幅,当然都是假的。我就问老爷子,您去过琉璃厂吗?他说,去过,真有写的好的。我说怎么判断哪个是您的,哪个不是您的?他说:但凡写的好的都不是我的,写的不好的,没准真可能是我的。老先生对很多东西,包括时间,包括一些大的很多东西,一瞬间那么的幽默。采访时他曾感慨到,我这一生有什么用?指着我们的摄像机,发明这么一个东西真的很具体,也很有用,但是我们有什么用?那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这一点,却又像所有圣贤一样,为而不争,并不是说悲观就不做了,继续做该做的事情。钟敬文先生也研究大时间,他告诉我:中国人并不都是世俗的,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一下子都进入了半宗教状态。他是中国当时最顶级的民俗专家。世存这本书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很多人会忽略掉书中那24个君子。所以归根到底应该读到自己,读到人,读到时间给我们的启示。最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都是最大的智慧,就在时间之中。

余世存工作室 2017-03-24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