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UDN Global

2018年8月24日,亚利桑纳州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家属发出声明表示,自从去年7月公布自己罹癌以来,麦凯恩已经超越了预期的生存期间,但病况的发展及年事已高的结果,仍然做出了无情的宣判,麦凯恩以一贯的意志力,已决定停止治疗。这个声明,宣告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战争英雄、百折不挠的政治家,终究得屈服在无情的病魔之下。

第二天,麦凯恩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只差4天就是他的82岁生日。

将门之子、战俘、豪门女婿、两任众议员、六任参议员,两度与总统大位擦身而过,为国奉献一甲子,叱咤政坛30多年,麦凯恩用81年人生写下美国近代史上一页传奇。从越南战场带着满身伤痕回国,投入另一个血淋淋的政治沙场,他同样奋力战斗,直到倒下为止,而且战功彪炳。身为共和党人、保守派国会议员,他树立的政坛“独行侠”(maverick)典范,跨党派求同存异的精神,更是美国政治的珍贵资产。

▌从将门之子到战俘岁月

1936年,约翰.西德尼.麦凯恩三世(John Sydney McCain III)出生在巴拿马运河区域内的美国海军基地。父亲与祖父都是军人,最终都官拜四星上将,他也顺理成章地跟随父祖踏上军旅生涯。海军官校毕业后,他受训成为海军飞行员,很快地以勇猛而精湛的飞行风格、在多次战斗中毫发无伤而闻名,成为同袍间的领袖人物。

越战爆发后,麦凯恩自行请缨前往越南战地服勤,担任轰炸机飞行员。1967年,在北越执行空袭任务时,他不幸遭飞弹击落,被越共活捉。当时他被弹出驾驶舱,已全身多处骨折,掉落在湖泊里险些溺毙,越共将他拖上岸后不断施以凌虐,把他关进恶名昭彰的“火炉监狱”(越战时期专门关押美军战俘的地方,有“河内希尔顿”的绰号)。

麦凯恩回忆,战俘们在战俘营里,平均每两个小时便会遭受一次讯问拷打,他濒临崩溃边缘而数度寻死,但因越共看守严密而失败。他也曾因受不了酷刑而写下不名誉的自白书,但仍坦然面对这段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临界点,而我当时已到了极限。”

发现麦凯恩的父亲是指挥太平洋军区的高阶将领后,越共才将他送往医院治疗,并提出愿意优先释放他;但担忧成为越共政治宣传工具的麦凯恩,为避免影响战俘同袍们的士气,也不愿违背美国军人守则的戒律,他屡次悍拒优先释放的提议,并要求“先将美军战俘全数释放”,自己才愿意离开战俘营。

1973年,距离越战停火协议生效前不到2个月,麦凯恩终于获释。这段长达5年半的战俘岁月,虽让他之后获颁十余枚大小勋、奖章,却也带给他终身健康损害——他永远跛脚,而且双手无法高举过头部,连梳头都需要旁人代劳。

麦凯恩对于战俘岁月毫不避讳,对于越战给他的人生转折则充满感情。1995年,贵为重量级参议员的麦凯恩,协助克林顿政府促成美越关系正常化,此后时常带着妻儿飞往越南,走访昔日被拘禁拷打的旧地。

▌弃戎从政的公职生涯

返国后,麦凯恩短暂回到部队服役,1977年调派至联邦参议院担任海军联络官,而在参议院的见闻,也燃起他对政治的热情。

考虑军旅生涯发展有限,也放不下对于公职生涯的向往,麦凯恩决定弃戎从政。退伍后,他挟着战争英雄的声名,并借助第二任妻子娘家的商界人脉,在亚利桑纳州企业界大力支持下,于1982年代表共和党当选亚利桑纳州联邦众议员,开启长达30多年的公职生涯。

国会议员麦凯恩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但从政风格却是一以贯之:特立独行、信念坚定、快人快语。

1980年代,麦凯恩以里根共和党人之姿与政府站在同一阵线,支持里根经济学、对苏联不妥协的鹰派立场,以及美国介入中美洲国家内战;但在1986年,保守派教父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卸任亚利桑纳州参议员,而麦凯恩顺利递补成功后,冥冥中似也踏上戈德华特卓尔不群的路线,转职为深具自我风格的保守派。里根执政后期,麦凯恩反对政府在黎巴嫩的军事政策,也抨击里根对于“伊朗门”丑闻的处理失当。

1990年代起,麦凯恩以独立派之姿在国会更加活跃,多次因政见不同,不惜挑战党内高层及同志,与民主党人结盟。

1994年开始,他与民主党参议员连手推动政治献金改革,这个法案遭受两大党主流派强烈反对,直至2002年才通过立法;1998年,他推动不利烟商的法案,受到克林顿政府支持,却遭共和党人强烈抵制,最终功败垂成;2001年之后,麦凯恩在医疗体制改革、气候变迁、枪枝管制、移民法案、修宪反同婚等诸多议题,始终与小布什政府立场相左,他更数度指责左右白宫政策的基本教义派教会组织是“制造分裂的人”。

在外交议题上,麦凯恩始终是毫不含糊的“新保守主义者”——他认为美国基于自卫需求及肩负“国际使命”,不应放弃外交干预行动;但本于自己的战争经验,他对于动武有极高的要求标准,也比多数鹰派人士多了人道关怀。

1990年代,他反对鲁莽出兵索马里,但支持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进行人道干预。911事件之后,他支持阿富汗战争,也支持出兵伊拉克;但之后却对战争进行方式相当不满,质疑小布什政府无法迅速将战争完结,让战事不断升高。

战争以外,他与民主党参议员连手成立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导入跨党派力量调查真相,并推动禁止对关塔那摩战俘施以不人道待遇的法案。

奥巴马时代,麦凯恩成为原则坚定的反对者,政治立场较从前明显倾向保守,对于奥巴马医保、经济刺激法案、大法官提名人选都投下反对票,但他仍是奥巴马在国会中能指望合作的关键力量。

麦凯恩加入跨党派议员组成的“八人帮”(Gang of Eight),为移民改革等议题寻求共识。对于共和党在2013年为杯葛奥巴马医保,不惜瘫痪预算审议、迫使政府暂时关门的激烈作法,麦凯恩也表示强烈反对,不惜遭受党的谴责,对于预算案投下赞成票;对外政策上,他仍秉持一贯立场,抨击奥巴马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坚持美国应军事介入利比亚内战、在叙利亚战争中支持反政府军,以及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挑战总统大位

2000年总统大选,麦凯恩首度角逐共和党初选,但他的问政历史早已得罪党内高层及企业金主,因而不敌主流派属意的小布什。2008年大选,拜经济危机及伊拉克战争泥沼之赐,麦凯恩终于击败党内竞争者脱颖而出。

受限于自己推动政治献金限制的包袱,及与保守派主流媒体之间的嫌隙,他运用一贯的个人风格打选战:仰赖小额捐款、诉诸自由媒体、在每个市镇会议上直接面对基层选民,开着“有话直说号”(Straight Talk Express)竞选巴士上路,与媒体畅所欲言、有问必答。

比起常被质疑的年龄及健康问题,麦凯恩选战的最大隐忧,终究是与党内的貌合神离。他决定出险棋,选择“茶党祖师娘”、时任阿拉斯加州州长的——莎拉.佩林——担任副手,希望藉她的女性身份及保守派原旨主义,弥补自己的“老男观感”及骑墙派骂名。不料佩林欠缺国际政治的基本常识,不但吓跑原本愿意支持麦凯恩的中立选民及自由派,也无法唤回被他得罪多年的企业金主及福音派牧师。最终,麦凯恩以173张选举人票,惨输给政治明星奥巴马的365张。在最后出版的回忆录里,麦凯恩仍替当年佩林的选战表现辩解,只表示后悔没找经常合作的温和派民主党人担任副手。

2008年总统大选虽然充满恶意抹黑及污蔑,但有一幕,至今仍为美国人传颂为政治美德的典范。

当时奥巴马的“身世争议”及身份资格成为选战话题,共和党选民反非裔美国人及反穆斯林的情绪也来到顶点。明尼苏达州某次造势场合中,某位支持者发言表示无法信任奥巴马,因为奥巴马是个“阿拉伯佬”(Arab)。麦凯恩立刻驳斥:“不,女士。他是一位正派的人,爱家的男人,是一位公民,只是我与他在基本政见上有所歧异。这就是这场选战的本质。”

▌独行侠的最后战役

2016年大选,麦凯恩对于共和党推选特朗普角逐大位表示忧心。他公开表示,特朗普对于国安议题无知且危险,并将特朗普支持者指为“满屋子的疯子”。

大为光火的特朗普不甘示弱地反击:“他是战争英雄,只因为他被俘虏了。但我喜欢没被俘虏的人,好吗?”

对于特朗普侮辱穆斯林,以及对于非我族类的霸凌,麦凯恩沉痛表示:“尽管我们的党提名他,但不表示他就得以毫无顾忌地侮辱我们自己的同胞。我呼吁候选人为我们国家所能及所代表的价值,树立一个良好典范。”选战中特朗普荒腔走板的行径,让一度同意支持“党提名的人”的麦凯恩表示,他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支持这位候选人,宁可“在选票上写下特朗普与希拉里以外的优秀保守派共和党员”。

但随着特朗普当选,麦凯恩的政治生涯也因健康状况而将走入尾声。麦凯恩于1990年代曾接受过几次皮肤癌治疗及摄护腺手术,但健康状况大致良好。2017年7月入院进行左眼清除淤血手术时,却发现了脑瘤病灶,随后确定在脑部罹患病势凶猛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经过一次脑部手术之后,麦凯恩短暂返回国会,对于共和党废除奥巴马医保的提案,戏剧性地投下关键反对票,并发表演说呼吁朝野合作:“我这一票给予参议院重新来过的机会,我鼓励我的同事们不分党派,能够信任对方,停止政治恶斗,把人民的医保需求放在优先位置。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此后,他返乡养病,未再出现在公开场合。最后这一年,他仍关心政治,不忘表达支持特朗普税改,但强烈反对排外的移民政策、孤立主义,以及担忧俄罗斯渗透美国。

麦凯恩毕生以捍卫美国的光荣传统为使命,在人生日暮西山之时,也不忘留下对美国人民的最后期许。今年5月出版的回忆录《波涛汹涌》(The Restless Wave)一书中,他写道:“在我离开人世之前,我希望看见我们的政治开始回归到这样的目标与实践,亦即让我们国家的历史有别于其他国家历史。我希望看见,我们能重新发现,我们的相似之处多于差异之处。”

另外一个遗愿,或许也是对于自己人生典范的最后交代:麦凯恩表示不愿意特朗普出席自己的葬礼。

获知麦凯恩的死讯,奥巴马发出声明哀悼:“我们之中少有人能经历约翰曾经遭遇过的考验,或被要求必须表现出那样的勇气。但我们都能立志,勇于将更高的善放在自我利益之上,约翰向我们充分展现了这一点。为此,我们所有人都亏欠他。”

作为美国人心目中勇气的化身,被誉为爱国主义本身、共和党永远的独行侠,美国政坛只怕再难出现这么一号人物。在政治两极化、党派化日益严重的情势下,麦凯恩的遗愿是否能够实现,也只有留待历史检验。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国背负满身伤痕的老参议员,以及他精彩人生所体现的美国精神。

译者秦传安 2018-08-2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