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2

米列尔

普京家族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就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ОАО”Газпром”)。他安插在这家公司的总裁和整个集团的董事局副主席,就是他最信任的米列尔(АлексейМиллер)。米列尔从普京第一次上台出任总统后不久,即2001年,便开始担任俄罗斯这家最大的所谓国企“垄断集团”的领导职务。正因为如此,米列尔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与“天然气工业公司”下属子公司的董事会,如“天然气基金”(Газфонд)、保险公司(СОГАЗ)、天然气工业公司银行(Газпромбанк)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Сибнефть,即原西伯利亚天然气公司)

除此之外,米列尔还进入了NordStream AG公司的管理委员会,它经营着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工程,名为“北方之流”(Северныйпоток)。米列尔个人还持有“天然气工业公司”0,00095828%的股份,他是国际能源评奖委员会——“全球能源”监督委员会委员,俄罗斯政府“燃料动力综合体”问题以及矿产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委员会成员。

米列尔1962年1月31日生于苏联列宁格勒一家保密工厂员工的家庭。他1979年中学毕业,按他自己的话说,那时虽说成绩还可以,却没有能拿到“金质勋章”,因为那时候,他并非门门都优秀。后来他上了列宁格勒财经学院(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финанс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институт),攻读工程师-经济师专业。米列尔大学毕业后,曾在民用住宅设计院上过班。1989年,他在列宁格勒财经学院通过了经济学副博士论文答辩。

米列尔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列宁格勒市青年宫组织了一个自发的青年经济学家“合成俱乐部”(Синтез),来者都是风华正茂的社会精英,后来他们几乎都在俄罗斯官场崭露头角:当过俄罗斯副总理的“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АнатолийЧубайс)、2000-20005年普京的经济顾问伊拉里昂诺夫(АндрейИлларионов)、圣彼得堡市副市长马涅维奇(МихаилМаневич,1997年遇刺身亡)、2000-2004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副部长德米特列夫(МихаилДмитриев)以及曾经出任过俄罗斯财政部长的库德林(АлексейКудрин)。其中一些人,后来还与米列尔一起,成为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同事。1990年,米列尔当上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经济改革委员会的一个科长,而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恰是米列尔的大学同学,后来的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而他的前辈丘拜斯,1990年就已经出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第一副主席和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了。

米列尔后来进了圣彼得堡的副市长马涅维奇的班子任职,负责做列宁格勒自由经济区开发计划。尽管这个计划做得非常出色,但是计划的执笔人之一米列尔却没有得到任何升迁,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有被提及。丘拜斯去了莫斯科之后,副市长办公室的人,有的追随他而去,有的在列宁格勒政府另有安排。米列尔就属于“另有安排”的一类人。1991年,他被安排在列宁格勒市政府对外经贸委(КВС)工作,当时对外经贸委主任是普京,办公室厅主任是阿尼金(АлександрАникин),普京的另一个大金刚谢钦(ИгорьСечин)担任普京办公室主任。一般来说,进入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都要相当知名的个人或者机构推荐,从这个角度上说,米列尔倒真是个例外,他不过就是尾随过一群名人,并且跟着他们一路走来,一直走进了市政府。

再说米列尔调入列宁格勒市政府对外经贸委工作,他的顶头上司就是普京,他后来坦陈,普京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米列尔自1991年至1996年在经贸委工作期间,极为擅长于西方银行拉关系,包括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Bank)和“里昂信贷”(Лионскийкредит)在内的一些国际著名银行,后来都成为“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合作伙伴。那时,米列尔除了善于在外资企业之间穿梭斡旋和获取利益之外,还负责监管“欧洲”(Европа)宾馆的经营,他还是宾馆董事会成员之一。总之,米列尔在为圣彼得堡拉拢外资银行投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俄罗斯传媒也有人说,外资进入圣彼得堡是高手的策划,米列尔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比如“里昂信贷”就是列宁格勒老市长萨博恰克一手引进的,再说米列尔那时还没有进入经贸委工作,德列斯涅尔银行为圣彼得堡投资,则是萨博恰克的顾问雅基亚(ВатаняромЯгъя)参与谈判的结果。

也有人说,米列尔在事业上的成功纯属偶然。1992年5月,圣彼得堡市苏维埃研究讨论外经贸委的工作问题,宣布了俄罗斯政府给予圣彼得堡特殊出口商品配额,如柴油、木材、锯材和水泥等,将它们出口至西方,用易货的方式换取圣彼得堡急需的生活日用品。但是,俄罗斯联邦议员萨里耶(МаринаСалье)和格拉特科夫(ЮрийГладков,现为圣彼得堡立法会副主席)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出示的调查报告却指出,普京领导的对外经贸委,不仅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订购了西方的食品,而且更可怕的是,根据已签署的合同,西方的贸易伙伴竟然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予交货,而且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当然,今天的俄罗斯国会议员已经没有人再想旧事重提,可是,当时怎么就没人能一查到底呢?有当事人回忆说,普京作为外经贸委主任,当时确实被叫到市苏维埃主席团谈话,当时他面色苍白,懊悔不及,承认了错误。市苏维埃认为,外经贸委领导不作为,责令市长萨博切克“彻查普京和阿尼金玩忽职守”的问题。但是彻查的结果却是,普京继续留用,阿尼金离职。米列尔取代阿尼金当上了外经贸委的办公室厅主任,之后,他又得到普京的提拔,荣升圣彼得堡外经贸委副主任。

再说米列尔当上副主任之后,性格大变。他当时的同事回忆他的时候说,他一升官就判若两人,与人交往,高傲自大,动辄发火,整天一脸怒容,令人心生恐惧。有位同事回忆说,他经常故意让造访的人在接待室里无端地苦等,借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有一回,一个西方代表团来访,他叫他们在接待室里等了四十分钟,手下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米列尔却说:“我先喝杯咖啡,让他们等着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另一办公室同事说,米列尔是个不错的官僚,却不是个称职的官员。他没有任何主见,事事不愿承担责任。他生活和工作完全像个影子人——他无所不在,你却难以捕捉。

就这样,米列尔在副主任的位置上一直做到1996年。那年夏天,圣彼得堡老市长萨博恰克(АнатолийСобчак)竞选列宁格勒市州长败北,整个市领导班子被炒了鱿鱼,树倒猢狲散,市政府至少一半以上的干部被迫离职,其中也包括普京和米列尔。得胜的州长雅科夫列夫(ВладимирЯковлев)想撵走普京,普京无奈,只得走人。后来,州长任命自己的亲信特卡乔夫(ГеннадийТкачев)出任外经贸委主任,特卡乔夫也顺理成章地撵走了米列尔。

米列尔离职之后,去了“圣彼得堡海港股份公司”(Морскойпорт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做了该公司的发展与投资部经理。普京去了莫斯科,做了叶利钦总统的办公厅副主任。1999年,普京得志当上总理,不忘记拉米列尔一把,让他做了“波罗的海管道系统”(Балтийская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система)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再后来,普京在莫斯科受到叶利钦垂青,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他依然不忘旧部,召唤米列尔前来莫斯科,让他当了俄罗斯联邦能源部副部长,普京可谓厚爱米列尔。

再说米列尔1999年在“波罗的海管道系统”股份公司做总经理,据他公司的同事后来回忆,他在位仅仅一年,事业并无建树,就被普京调到“天然气工业公司”,取代叶利钦时代的寡头维亚西列夫做了董事长。普京此举,毫无新意,意在排除异己,在利益巨大的能源领域安插亲信,确保源源不断的银两流入利益阶层的钱袋。

米列尔上任之后,主要负责能源部门的国际经济活动与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国际合作,实际上就是他在列宁格勒市政府外经贸委,在普京的领导下所做的那些事情,只不过工作覆盖半径从一个城市变成了全俄罗斯。一年之后,即2001年,米列尔出任地下资源利用条件评估和施托克曼诺夫油田产品甄别方案委员会主任。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联邦能源部“不倒翁”部长,能源老寡头维亚西列夫(РемВяхирев)被赶走之后,米列尔当上了俄罗斯能源最大的企业之一,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这标志着切尔诺梅尔金和维亚西列夫垄断俄罗斯能源时代的结束,普京和米列尔国家垄断能源时期的开始。

米列尔执掌董事局主席的大印之后,领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结构调整,重新激活维亚西列夫时代失去的活力,使公司的财务状况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由于普京的强势作用,俄罗斯石油市场的玩家,接受了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企业换帅的事实。但是,米列尔执掌帅印之初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几个月后,米列尔调整了领导班子,他的“结构重组”才算真正开始。不过,他马上就发现,公司的重组其实异常艰难,因为他那时还没有自己的得力管理人才,而所谓重组,却又要求他把公司旧体制里的管理人员统统裁掉。他被逼无奈,咬牙下了狠手,2001年公司开始裁员,他在一年之内,将公司所有的副总全部除名,其中包括管理高手杜比宁(СергейДубинин)、负责全独联体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普什金(АлександрПушкин)、财务专家舍列梅特(ВячеславШеремет)以及总会计师博卡德列娃(ИринаБогатырева)。

米列尔在“大清洗”之后,便效仿普京,将昔日好友逐一请进天然气工业公司,并将它们安排在关键位置上,比如他“波罗的海管道系统”的老同事谢列塔(МихаилСереда),现在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公司管理部门的头头;另一名同事谢列兹涅夫(КириллСелезнев)现在是区域间天然气公司(Межрегионгаз)的总经理;瓦西里耶娃(ЕленаВасильева)当上了总会计师,而掌管财务的副总,就是米列尔在圣彼得堡市政府的同事克鲁格洛夫(АндрейКруглов)。当然,米列尔明白,这年头做事不可太绝,要留点后路。于是他手下留情,继续留用主管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另一位副总阿纳年科夫(АлександрАнаненков)和负责外贸出口的科马罗夫(ЮрийКомаров)。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也认命了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一批干部,如比较有来头的梁赞诺夫(АлександрРязанов),他被任命为副总时,是国家杜马的议员,而再些早些时候,他曾担任俄罗斯国营苏尔古特天然气加工厂厂长。

米列尔的“大清洗”为自己树敌不少,被贬斥的前天然气工业公司高层对他怀恨在心,盼着他赶快下台。他们四处放风,说米列尔没有领导大型企业的能力,普京把他放到董事长的位置上,就是来为普京清除异己的,是一种临时安排。被米列尔取而代之的老寡头维亚西列夫,更是四处煽风点火,他说,米列尔根本就没什么本事做董事长,屁股没坐热,就得滚蛋,要么就得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不过,维亚西列夫的话似乎不怎么灵验,因为,米列尔慢慢在天然气工业公司扎下根来。到了2004年,米列尔的地位就相当巩固了。

有人说,他的天然气工业公司领导层班底很坚固,因为其成员都是米列尔“圣彼得堡海港股份公司”、“波罗的海管道系统”和圣彼得堡市政府的一伙哥们,关键是,他们都是普京的哥们和铁杆。2006年以后,米列尔基本上扫平了他前进路上的反对派,再也没有人敢怀疑他在天然气工业公司的领导能力,在普京的授意下,公司与他的工作合同又延续了五年。

为了满足克里姆林宫的钱袋,米列尔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清除异己。他克己慎行,在他当上董事局主席的头三年,他没有实施任何业务改革,相反,2002年底,他和普京一起有效地阻止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提出的“将天然气输送系统”、“开采系统”和“加工系统”从总公司分割出去,归国家统一管理的改革方案。米列尔不仅身体力行地反对这一方案,还请求普京的支持。普京在2003年2月“天然气工业公司”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任何机构都不得破坏俄罗斯天然气行业所谓国家的“全面垄断”,并说,联邦政府绝不支持“分割计划”。

2003年秋季,普京又宣布,反对欧盟提出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停止出口垄断的要求。至此,维护全面垄断就成了天然气工业公司里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也成了反对改革的一块挡箭牌。正因为如此,一些俄罗斯民营天然气输送公司和开采公司都丢了饭碗。米列尔还夺走了向独联体国家输送天然气的控制权,害得原来以此为生的“依杰拉”公司(Итера)走投无路。不仅如此,米列尔还极力维护普京的意识形态控制。由于普京不喜欢俄罗斯НТВ(该电视台实际的大股东就是天然气工业公司)电视台在2003年莫斯科轴承厂剧院人质事件中的报道倾向,米列尔便将台长约尔丹(БорисЙордан)除名。

米列尔入主天然气工业公司最大的业绩之一,就是在他执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期间,将该公司推上了俄罗斯同行业公司之首的地位。由于天然气工业公司2003年大规模收购股票而拉升了51%的联邦股票,且10.47%的俄罗斯国家股票却都落在与天然气工业公司子公司的平衡点上。普京为了强化对天然气工业公司的直接管理,甚至指示米列尔冒险将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合并,用前者的10.7%的股份换得后者100%的股份。最终,由于克里姆林宫内部的权力斗争,股份交换没有实现,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股份为国家出资收购,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Роснефтегаз)做了平衡。此后,俄罗斯股票市场逐渐走向自由化(取消了对证劵市场股票交易的限制),截止那时,已经存在了15年的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资本增长了219倍。

米列尔执掌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大权,还使得该公司的贸易方向逐渐走向全球化。他在2005年就提出了将公司打造成国际市场强者的目标。两年之后,即2007年,米列尔在公司的年会上就明确宣布,天然气工业公司不仅是俄罗斯国家能源经营的冠军,并且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贸易的行业领袖。

米列尔对天然气行业最大的“贡献”,当属他动用手段消除了行业竞争,人为制造行业垄断——他通过金钱收买了“依杰拉”公司的控制权;强迫诺沃戴克公司(НОВАТЭК)20%的股权流入天然气工业公司;强迫萨哈林-2项目中的外国股东听命于天然气工业公司。

的确,此时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已不能小视,它的经营领域极大地拓展了,触角伸到了石油(2005年,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Сибнефть)电能等方面,保证了其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先权。比如,它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就占俄罗斯出口到欧洲天然气的40%,还与德国(E.On BASF等公司)和意大利(ENI)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天然气工业公司同时还开展多种经营,如敷设跨越波罗的海的“北方之流”(Северныйпоток)和跨越黑海的“南方之流”(Южныйпоток)天然气管道;签署了一系列为亚太国家提供天然气的战略协议,但是,米列尔签约不过是虚晃一枪,力图通过这些协议逼迫国家调整天然气价格才是其真实意图。

米列尔的业绩都是根据普京的指示完成的。2010年秋季,普京在秋明州(Тюменскаяобласть)的新乌连戈依(НовыйУренгой)颁布重要指示,他说:“请务关注资产所有权问题,不然你们不但将失去秋明的西布尔天然气公司(СИБУР),而且也会失去其他企业。”米列尔和他的团队唯此为大,将普京的这一指示列入天然气工业公司四年发展和振兴计划。他以象征性的低价,将已经卖给俄罗斯“依杰拉”(Итера)天然气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索回,同时将恢复了对西布尔天然气公司、“东方天然气工业公司”(Востокгазпром)、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工业公司(Запсибгазпром)和诺尔特天然气公司(Нортгаз)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米列尔还全面拓展这个庞大的天然气帝国的业务领域,参加了“俄罗斯市政体系”项目,“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的“天然气工业公司银行”(Газпромбанк)还得到了“俄罗斯市政体系”项目25%的股份,不久,米列尔又将股份卖出。可以断言,迄今为止,米列尔已经彻底掌控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命脉,再也没有人敢妄自断言,说他难以胜任,最终死无葬身之地了。而且,米列尔经常在克里姆林宫那间装潢豪华的小厅里受到普京的秘密召见,并且经常倾听总统先生关于“提高公司透明度”的最高指示。然而业内人士心知肚明,所谓最高指示,就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普京和他亲密战友们的财务透明度吧,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普京委任米列尔担当董事长的根本意图。

米列尔的“天然气工业公司”,最终取得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龙头老大的资格。但是,由于他在天然气输出问题上,两次挑起与乌克兰的国际争端,在国际能源舞台上败坏了俄罗斯天然气行业的声誉。然而,他却因此得到了普京的奖励:他被授予“四级为祖国服务勋章”等多项奖励。

米列尔的身家多少,也像其他七大金刚一样令人扑朔迷离吗?根据俄罗斯记者马兹涅娃(ЕленаМазнева)统计,米列尔个人在“天然气工业公司”占有0.00095828%的股份。仅以2008年的分红状况为例,米列尔的总收入为530万美元,其中280万美元的收入是他担任“天然气工业公司石油公司”(Газпромнефти)董事长的收入。根据2008年6月22日“天然气工业公司石油公司”董事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总共拟拿出1744万美元为9位股东(7位俄罗斯董事和2位意大利Eni公司的经理)分红,这个数额与2007年相比翻了2.6倍。公司各部门经理瓜分从“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的EBITDA石油公司得到的0.023%的红利,约合183万美元。米列尔本人作为公司董事长,独分EBITDA公司0.035%的红利,约合279万美元。除此之外,米列尔2008年还有别的收入,例如,2008年他从“天然气工业公司”本部拿到至少56万美元的年终奖。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