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强
关注传媒公关、品牌营销领域。微信公众号:佐强频道

前天,中国网民见证了一场没有悼词的国葬。

满屏的菊花和蜡烛,祭奠一个刚刚逝去的医生。这个英年早逝的医生叫李文亮,曾于去年12月30日在同学微信群发出“武汉肺炎”疫情预警,而被武汉某派出所训诫。10天后,被指“造谣”的李文亮被病毒感染,一个月后不幸殁于此次大疫。

1

为大众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为世人举烛照者,消逝于黑夜。举国无眠,全民哀悼,2月7日晚视《新闻联播》的最后用1分42秒,向李文亮致敬。

自媒体自不用说,传统纸媒亦刊发社论、头版图文,高规格地缅怀这位“吹哨人”。这其中以上海的新民晚报尤甚,这家由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报纸,头版以逝者黑白照、黑底,配社论的方式为李文亮送别。

其实,除了这张头版图被广为流传,新民晚报昨天出街的报纸第4版,还用头条半版的方式报道了李文亮的事迹。

李文亮医生是不是这次疫情狙击站中的“吹哨人”,我不做评价,但他作为一个公共事件中的当事人,应该被报道、被反思,这是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据佐强的不完全统计,以头版导读、压题图、社评或专题报道李文亮去世的纸媒有北京青年报、潇湘晨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广州日报等(见文末)。

2

反观舆论风暴眼、李文亮医生病逝地——武汉的媒体的作为。

先来看看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

头版全是和疫情有关的新闻,就是没有李文亮,也没有国家监委派调查组一事。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就武汉人民不知道。

第6版,也是“战疫”的专题报道,宁愿用公益广告凑版面,也不给李文亮片言只语。

第8版,也就是今天报纸的底版,苍白无力的普法。

整份报纸,8个版面,完全没有“李文亮“三个字。全国人民都在做“天真”的小孩,只有长江日报说他自己那个穿着新装的“皇帝”。

再来看湖北日报。

2月8日,湖北日报出了8个版,全是抗疫专题,没有李文亮病逝的消息,只在头版有个“国家监委派调查组赴武汉就涉及李文亮医生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的简讯。

李文亮是谁?李文亮怎么了?没有作答。

而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楚天都市报和长江日报旗下的武汉晚报更有觉悟,两家报纸的官网电子版的更新都停止在1月23日,李文亮是否出现在报纸上,不得而知。
但佐强可以肯定的是,武汉晨报肯定是不会报道“李文亮事件”了,因为这份报纸去年12月31日后就休刊了。

原来和“李文亮“一起死去的还有这些媒体,尽管他们身处新闻矿区。

钟南山先生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句话没错,但对武汉的媒体而言,武汉其实是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

延伸阅读

全国部分纸媒对李文亮事件的报道汇总及佐强的点评。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没有辜负我对她的敬重。头版头图,配图也比较巧妙,规避风险,用了现场市民敬献的鲜花照。版面语言,一目了然。

同时,南都还在当天的报纸A2版配发了社论。

在这个标题为《国家监委介入调查,告慰英灵凝聚民心》的社论里,作者称李文亮为这次疫情的“吹哨人”。文章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社交媒体对李医生的缅怀、悼念就没有停止。这就是人心。

在A08版,南都还用一整版的图文报道还原了李文亮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市民、网友对其病逝的反应。

头版头图+社论+整版图文,这很南都。

羊城晚报

同城的羊城晚报也称李文亮为“吹哨人”。

昨天的头版,羊城晚报以头版导读+社论的方式关注李文亮事件。

在标题为《“吹哨人”走了 真相应永驻》的社论中,作者“阅尽 ”表示,说真话,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伦理,是保持公平正义的基石。

深圳特区报

我所在的城市机关党报深圳特区报,居然罕见地高规格报道李文亮事件。

头版导读+转载新华社通稿,这很不“深圳”。

A6版双连发,虽是转载国社通稿,但也是一种态度,毕竟没有沉默。

深圳晚报

同样隶属于深圳报业集团的深圳晚报,头版向来以大胆、生猛闻名,但这次李文亮事件的报道处理上略显中规中矩,可能和没有前方记者在武汉有关。

但细看这头版的处理,值班编辑还是很有态度和立场的。

国家监委派调查组赴武汉一事,以大黑体字体、简讯做头条,后两条内容字体依次缩小字体,更多想说的话放在第2版(头版导读)。

潇湘晨报

在传媒行业,有“湘军”一说。在纸媒,潇湘晨报或许可以成为“湘军”的代言人。

昨天出版的潇湘晨报,也关注了发生在隔壁兄弟省市的“李文亮事件”。

头版一句话新闻+深度报道,这规格也不低。

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一路北上,再来看看京城的纸媒。

向来先锋的新京报挺让我失望的,头版没有任何图文,只在第四版的一个角落放了个“豆腐块”。

而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青年报,则在头版底部刊发配图简讯及导读,报道李文亮事件。

环球时报

胡锡进掌舵的环球时报在报纸第7版,以社论的方式,旗帜鲜明地表示“向李文亮医生致以敬意”。

社论认为“(李文亮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反而被训诫,这件事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

发布于 2020-02-0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