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加速中国经济衰退,北京下定决心提前启动新的经济扩张计划,被指将与2008年的“4万亿(兆)”人民币刺激计划类似,“大水漫灌”、“资本通胀”、“人民币贬值”将再次登场,习近平主席的“二次改革”及此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也将付之一炬。然而,新刺激计划是否能起到提振经济作用,或重蹈过去4万亿计划覆辙,取决于投入资金和放出的钱流向,以及近期疫情能否有效控制。

目前疫情持续让中国经济陷入衰退。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35.7%,比上月下降14.3%,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29.6%,比上月下降24.5%.疫情的影响已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减缓这一趋势,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大力推动复工复产,提前启动经济扩张计划。

从1月底至3月3日,央行通过逆向回购、专项贷款等方式,累计释放流动性近4万亿人民币。中国已有15个省公布2020年度重点项目名单,通过发行专项债、追加财政投资等方式,累计将新增投资近25万亿元。由于2月中国仅有三分之一企业复工,中小企业受冲击严重,中国还计划提供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约1443亿美元)的减费降税。

中国当下经济扩张计划,会不会成新版4万亿计划,却重蹈覆辙?2008年底至2009年,为应对金融海啸,北京采取4万亿刺激计划。虽然拉动经济,但也造成后患,导致经济过热、资本通胀、金融畸形发展,使产能低效扩张,有效需求被严重透支等问题。那次4万亿信贷刺激对后来近十年经济、社会造成两大后遗症:房价暴涨、产能过剩。

2015年以来,中国紧急踩煞车。习近平实施二次改革,采降速调整策略,对行政体系、金融体系进行整肃和重构。2015年底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及降成本和补短板),一定程度上是为解决2008年过度信贷刺激的后遗症。

之后,在信贷宽松上,政府一直强调杜绝大水漫灌、要定向滴灌,防止钱再次流入楼市、推高楼价。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既有节奏。高层会议密集召开、专家建议轮番登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断推出、剂量不断在加大。

从经济体量差异看,目前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或许不是新版4万亿计划。今次计划货币数量达到甚至超过4万亿,但影响却不可与过往相比,因为现在中国经济体量比2008年大多了。2008年,中国GDP总量约32万亿。2015年,GDP总量约68万亿。现在中国GDP总量已近100万亿,是前两者的3倍和1.5倍。

由于经济体量不同,同样信贷数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绝对数量足够大,或许整体影响不会太大,但若短时间内钱集中向某个领域,同样可能造成重大冲击。这就要看钱主要是流向楼市、流入生活消费品市场,或流入股市?

近期多个省相继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规画,总额超20万亿的新一轮投资大戏拉开序幕。从已披露信息看,基建投资仍是重头戏。投资基建依旧是最直接有效的刺激,但这一轮自上而下都形成共识,要投向新型基础设施,即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

有迹象表明,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但数位(数字)经济却成“逆袭者”。譬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领域,“线上模式”可抵消停摆产生的损失,企业继续办公、学生继续学习。长期看,数位经济有极大增长空间,疫情爆发让更多行业认识数位化建设的重要。

因此,后疫情时代,数位经济会成“新基建”投资重点,比如云端计算,是数位经济的基础设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过去提基建马上想到刺激“铁公基”,但如今以云端、AI、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展现活力,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会不会重蹈4万亿计划覆辙,对提振经济会起多大作用,取决于政府投入资金重点是什么,以及信贷放出的钱将流向哪里?如果钱短期内集中流入房市,会重蹈覆辙。如果钱长期流入消费市场和新基建(如云端、AI、5G技术),疫后经济提振便有另一番景像。

但在抗疫与复工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疫情能否在短期内缓解控制,将决定新经济刺激计划是否得以真正实施和见效。

世界日报2020年03月07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