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

日本大部分的媒体以习近平和安倍的第一次会见而报道这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一步”。但我跟不少日本人谈到这个话题时,对这个新闻有兴趣的日本人不算多。这样的理由之一,是因爲来日本的中国游客今年初开始增加得特别多,在东京的银座、在大坂的道顿堀,到处都能看到坐在大巴上的很多中国游客。另外,2012年以后,在商场里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人觉得中日关系早就开始改善了。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对不少的日本人来说,中日关系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东西,改善不改善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我老家是在日本九州的小城市开小餐馆的。主要的客人是工人、退休老人、本地政府临时职员等。他们当中去过中国的人并不多。我和他们讲中日关系时,他们的反应是像学习物理学似的很难理解。而我开始对中国有兴趣的时候,周围就有不少对中国有兴趣的日本人。他们大都是大企业职员、公务员、或者“左翼”知识分子的孩子。他们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了。在我的印象中,从事中日交流的人士里,不少人是在他们小孩子的时候,就是生长在让他们喜欢中国的生活环境中,而对那些不是生长在这种环境的日本人来说,中日关系就是别人的事情。

但在日本,1970、1980年代是“海外旅游潮”。也有些人,包括我,生长在跟中国没有缘分的环境下,但通过旅游或者媒体介绍的中国消息,开始对中国有兴趣,后来成爲研究中国专家的。跟中日关系没有关系的老百姓,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多得很.1970年末开始的中日之间的交流是“日本的亲中派市民”和“中国的官方”的交流。目前很多的经济、文化、学术、NGO等领域的交流,大都是以日方的官?民和中方的官方政府进行的交流。对不少中国老百姓来说,经济交流是跟自己无缘。对不少体验抗日战争的人来说,中日友好意味着他们丢了讲自己被日本军伤害体验的权利。

在最近2000年的中日关系史上,基于正式国交而展开交流活动的时期太短。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都是不基于两国之间的稳定的国交上进行,而是通过民间交流形式进行的。但1972年以后的中日交流反而是太依靠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市民交流一直是落后的。目前中国开始变化了,政府和公民的距离越来越扩大了。不少公民对于中日关系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态度,于是一边发生“反日”等活动,一边出现很多中国游客访问日本,在自己的博客上赞美日本社会的现象。

我现在担心的是日本市民的态度。今后较长时间,想去中国的日本人可能不太增加,这意味着市民交流的退步。我开始关注中国的时候是在1980、1990年代,当时日本有两种关于中国的消息:(1)批判或者骂中国的政治和社会;(2)介绍中国的酒食文化、民俗、旅游、历史的魅力。目前(1)还是多,而(2)太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日本人很难对中国的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因此,最近我开始想写(2)之类的文章。

文章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