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尚未正式结束,但是尘埃已逐渐落定。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周六(11月7日)晚间已经发表了胜选讲话。他表示,希望双方给彼此一个机会,“是时候放下仇恨言辞丶降降温,再一次聆听对方”,又呼吁民主共和两党合作,结束对立。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当局在其智囊的建议下,一直坚忍待变,如果特朗普败选,拜登成为新总统,那么中共将会获得喘息之机。目前,美国选举结果似乎正在朝着北京期望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还有一定的变数。

随着越来越多的舞弊、电脑和人工失误、选票处置不当等问题浮现出来,美国法院,甚至最高法院干预的可能性日益增加,选举结果是否会在最后时刻翻盘成为观察家们聚焦的中心。

但中国为何不赶在第一波向拜登示好,争取美方减缓对中国的压力呢?中国外交部的表态模模糊糊,没有给人提供合理的解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一(11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经宣布成功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汪文斌还表示,“我们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我们历来主张,中美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拜登本人在2020年大选期间对中国及其威权领导人习近平使用的负面描述,不一定对他有帮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人们一度认为拜登与习近平建立了一种友好关系。但拜登最近称习近平为“恶棍”,这也许部分是为了驳斥特朗普的指控,特朗普说拜登会宽容中国。

法国世界报刊出的文章写道,拜登和刚上台时的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了解中国。拜登第一次去中国是1979年4月,拜登自己说他当时还只是“参议院的一个孩子”。2001年夏天,拜登再去中国,这时的拜登已经是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了。在一张照片上,穿着衬衫的拜登靠在栏杆上,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聊天,照片上的习近平似乎不是太放松。 拍照的地方是共产党领导人最喜欢的海滨胜地北戴河。当时,中国将在几个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拜登祝贺中国成为强大的国家,因为他说,“强大的国家在(武器)扩散,人权和贸易领域是认同国际标准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7日报道:拜登会对北京强硬吗?

拜登胜选,他面临着习近平统治的一个强大的中国。拜登竞选时对华政策很不明确,生出许多疑问。而任期届满的特朗普总统被视为是敢对北京政权强硬的总统。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Valerie Niquet这样形容特朗普:面对中国,特朗普敢做! 他敢于拒绝根本不可能有的“和平演变”的幻想,这位学者甚至认为,“面对北京这样的政体,可能必须要有一个特朗普才行。”

她表示,现在我们希望民主党不要掉进同样的幻想之中。不,并非只要中国大谈气候变化问题以显示其保证兑现承诺就已足够,以缓和关系的名义,为了对话重返对话,将会犯下十分严重的错误。

像她这样认知的人似乎大有人在,台湾,香港有许多人这样认为,中国海内外民主人士中也大有人在。前者更多出于对北京习近平强势政权的厌恶与恐惧,担心曾作为奥巴马副手的拜登“绥靖”,后者中原因也并不复杂,独裁的习近平长期执政的前景让他们对中国改变不抱希望,特朗普自发动贸易战以来对北京步步紧逼、敢于对北京强硬、屡屡出招让北京难堪的态势让他们似乎看到专制政权逐渐孤立步步萎缩的希望。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6日在官方帐号通报了布兰斯塔德大使辞职后临时代办傅德恩5日在中国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与中国学者对话的内容,这位代办强调,不管美国选举的结果如何,美国都将继续推动公平对等的对中关系,而且美国两党普遍且一贯支持美国目前的对中政策。

布鲁金斯学会学者西莉亚•贝林认为,对77岁的拜登而言,的确存在着用他当年担任副总统时的眼光看今日世界的危险,在美中关系上,简单地“回归正常”。但世界已改变,特朗普在许多重大主题上改变了游戏规则,拜登不可能回到过去。针对许多担心拜登可能重复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担心,亲民主派的美国进步主义中心学者Katrina Mulligan表示:“不可想象,拜登的外交将会是奥巴马外交的重版”,拜登任期要处理的是威权上升,民主已不在世界各个角落扩张的现实。

『费加罗报』驻京记者引述不少中国问题专家分析称,在北京已被认定为美国 最大的对手之后,面对不可预防的特朗普,清华大学中美中心教授陈琦认为:“北京更倾向于拜登,因为他的行动将更稳定并且可以清楚解读”,北京独立观察人士陈道银认为,在连续两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新冠疫情更使这一关系更加败坏的时候,“拜登的胜利可能会让北京松一口气,华盛顿对北京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会暂时中止”。

有人指出习近平可能回利用曾经与拜登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时期建立的私人关系缓和双边关系。两人的这一关系完全与奥巴马当时赋予拜登与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储君习近平建立关系的使命有关,这一“友谊”后来令竞选中的拜登尴尬,特朗普一方更称拜登为“北京拜登”,拜登今年以来对北京的语气越来越强硬,今年2月民主党内部一场辩论中,拜登指习近平骨子里没有一点点民主意识,他形容习近平“这个家伙就是个流氓”。

拜登揭露中国在南海的扩张以及在香港的镇压。从今以后,拜登不断表示,美国必须对中国强硬。根据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威廉.伯恩斯的意见,拜登应该会更多的在亚洲建立共同对抗北京的同盟网络,在他看来,如何处理美中战略竞争,将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民主党人重掌白宫让北京有另一层担忧,即:一个美国和他的传统西方盟友联合对抗北京的“幽灵”在北京上空徘徊。亲北京的多维分析,“相较于特朗普的特立独行,以‘美国优先’不断退群招致盟友的不满,拜登更会平衡与盟友的关系,这对中国来说并非好事”。“在人权问题上,拜登坚称中国必须付出代价,这与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经常回避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

一些分析认为,观察拜登上任后对北京是否强硬的第一个指标是,目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即“亚洲北约”是否会如期形成。

▲美国之音(VOA)11月8日报道:美国新总统当务之急:结束分裂、增强团结以便与中国竞争

美国主要新闻机构预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Joe Biden)将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随着本届美国大选接近尾声,对当选总统拜登新政府的政策讨论也随之展开。面对新冠疫情肆虐、经济大幅下滑、社会矛盾尖锐、选民政治歧见深刻的艰难局面,拜登新政府在包括对华关系在内的外交政策上最紧迫的事务是什么?

让美国民主制度更好运转

“对拜登而言最紧迫的任务不是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大使(Winston Lord)告诉美国之音。洛德大使说,他看到拜登当选总统有三项最重要事务:首先,增强美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使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好运转,治愈这个国家,结束痛苦的分裂,使我们团结起来,尊重这些年来两党总统共同遵循的法治、人权、规范,从而使我们成为民主的典范,具有可传播到国外的有效软实力。其次,要通过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两党共识,增强国内硬实力,投资我们的未来,以便我们可以与中国竞争,即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先进科学技术、人工智能、5G等等。”

第二项最重要事务是加强盟友合作、结成对抗中国的统一战线。洛德大使说,只有加强与盟友的合作,才能“使我们在与中国坐下来谈判时能对中国有更大影响力,” 洛德大使建议美国重返奥巴马政府倡导的、特朗普总统退出的《跨太平洋贸易协议》(TPP)。

结成对抗中国统一阵线

他表示,由于欧亚国家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侵略性、人权侵犯和经济犯罪,“因此,我们应该与我们的朋友和盟友合作——不仅是真正的盟友,而且应该与一般的朋友合作,以便结成对抗中国的统一战线。”

洛德大使指出的第三项最重要事务是重返国际组织。他说:“美国应该在国际组织中重新赢得领导地位,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该组织在大流行早期表现不好,但美国需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合作,设法解决当前的大流行,并阻止未来的大流行,” 以及重回伊朗核协议和巴黎气候协议。

洛德大使强调,这三项最重要事务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必须体现国际领导,而不是把领导权让给中国。“一旦确定了这一点,并在头几个月里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才可以考虑与中国人坐下来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将拥有更强大的地位、对中国的更大影响力,以及获得中国人尊重和妥协意愿的更好机会”。

洛德表示,在此期间美中两军仍应保持联系,“以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计算错误,这会很危险。但除此之外,在确定所描述的这些国际和国内背景之前,不与中国进行双边大型会晤。”

拜登应继续现有外交政策

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是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退役美国空军准将。他建议当选总统拜登继续沿着现有的美国对华强硬路线前进。

“我们正走在一条良好的道路上,正在弥补过去造成的破坏。让我们继续前进。让我们投资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让我们与其他民主国家合作,加强国际秩序、民主原则、法治、人权、公民自由、自由贸易。所有这些能使人们发挥真正的潜力。我认为,无论谁当选,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停止了对贪婪说‘是’,我们开始对原则说‘是’。”

斯伯丁曾任驻华武官和特朗普总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规划高级主任。他于2019年出版了《隐形战:中国如何在美国精英沉睡时悄悄夺取世界霸权》一书。

他批评老布什总统以来的对华政策对北京软弱,“我们一直在扭转过去的坏政策,从老布什总统时期以来,他基本上避开天安门大屠杀,允许中共领导下的中国进入我们的社会。”

但是,当问到是否担心拜登的当选会给中共喘息机会时,这位以批评中国闻名的专家也强调美国应注重加强自身。“美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集中于我们的工业政策,恢复制造业。这是无论谁当选都要发生的事情……未来4年会看到许多制造业的恢复,美国会实行保护美国人、美国关键行业和制造业的工业政策。”

他还指出,下任美国总统应加强“对科学、技术、基础建设的投资,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30年里就应该做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斯伯丁将军认为,美国对中共的压力“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

美国人本质上仍是全球主义者

前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10月29日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文章说,美国人本质上依然是国际主义者,并不赞成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佐利克在小布什总统期间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和助理国务卿。他对“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著名挑战,对小布什政府期间以及以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过很大影响。

他说,如果拜登胜选,他的过渡团队应该记住前白宫幕僚长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1981年对里根总统的建言,“你有3项优先:经济复苏、经济复苏和经济复苏”。

他表示,“2021年拜登政府需要把重建信心的经济计划跟新冠病毒治疗和健康政策结合起来,重振信心,向沮丧的人们伸出援手。”

他表示,下任美国总统将面临紧迫的国内事项:持续的大流行和磨损的健保制度;不稳定的经济复苏,多数弱势群体落在后面;移民政策令人沮丧;呼吁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种族紧张。“

佐利克表示,拜登将领导一个反特朗普的广泛联盟,但不一定是拜登自己的计划。他的团队应记得克林顿和奥巴马都是在民主党主导国会和很高期待下当选的,但两年后的中期选举均遭失败。“

重返重大国际协议

斯图尔特•帕特里克(Stewart M. Patrick)11月2日在《世界政治评论》撰文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一定是对特朗普政策的大逆转。“拜登的胜利将否定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2016年帮他赢得白宫的‘美国优先’纲领,以及用以巩固其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单边主义和主权主义心态。”

美国会重新加入奥巴马政府2015年加入的、特朗普上台后宣布退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机制《巴黎协定》。新冠病毒大流行推迟了明年举行的联合国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拜登可能会视其为重申美国承诺的重要机会。

帕特里克认为,拜登上台后会立刻恢复美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作用,逆转特朗普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他说,通过简单的行政决定就可做到这一点。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将于2021年7月6日生效。

帕特里克说,拜登将重回伊朗核协议以恢复美国在核不扩散中的信誉,“拜登将扭转特朗普政府对核武器的过时和危险的强调,降低其在美国国防政策中的重要性,并努力防止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新的冷战式军备竞赛。”

在国际贸易上,帕特里克表示,“拜登与特朗普的分歧不会那么戏剧性,但仍然很重要。 差异的程度将取决于民主党的哪个党派,是进步派还是温和派主导。”

美国外交精英并未脱离美国公众

特朗普“美国优先”主张一般被认为是对过去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重大修正。但《外交事务》杂志11月3日发表5位学者合写的文章《美国愿意与世界交往(Americans Want to Engage the World )》,把他们最近对800多位美国外交界人士的调查,与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对美国公众就美国外交政策进行的2020年年度调查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美国外交事务精英与美国公众对包括结盟、贸易、移民、美国的国际角色等一系列外交政策的看法重合度很高,证明了美国的既定外交政策并没有与美国公众脱节。

文章说,比较中显现出一个一致的模式:“两组受访者中的大多数都支持全球主义政策,尽管精英组支持率更高。”比如,就美国是否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97%的精英回答是肯定的,而公众组是68%;对贸易问题,99%的精英和74%的公众认为,国际贸易对美国经济有好处。

与此同时,很少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撤回其对国际伙伴关系的承诺和开放的政策,仅9%外交精英和24%的公众支持美国减少对北约的义务;仅3%的精英和27%的公众支持美国应减少合法移民。

这篇文章还说,美国外交精英与美国公众对外交事务的认知差别,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实际上是在缩小。比如,对特朗普总统的移民和贸易政策,公众的认知实际上是在精英的认知靠近:公众支持贸易对美国经济有好处的比率在2016年和2020年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公众支持减少合法移民在同一时期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公众希望撤离北约或减少美国对北约的承诺同期仅从21%上升了3个百分点,至24%.

▲美国之音(VOA)11月8日报道:中国寻求减缓美中紧张局势 无论谁赢得大选

华盛顿 —本周,中国一名高级外交官表示,无论谁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他都希望中美两国能减缓在贸易和其他问题上的紧张局势。

在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中,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周四表示,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他都期待美中能达成共识,避免两国走上冲突和对抗的道路。他没有透露他希望两位总统候选人中的哪一位赢得大选,但明确表示中国官员正在寻找改善两国关系的途径。

“我们希望下一届美国政府能与中国达成协议,两国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乐玉成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提出的问题时如是说。

美中两国的关系今年因冠状病毒大流行跌入冰点,但在此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就已经有所改变。

特朗普在上任头几个月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但是,两国关系在贸易战期间恶化。随着2020年冠状病毒导致的健康危机不断加剧,特朗普强烈批评中国使得疫情成为全球流行病。

拜登呼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和香港的局势给予更多关注。他也支持在对华贸易方式上施加压力。

美国专家认为,无论谁赢得总统选举,中国都没有理由进行庆祝,因为美国的各政治派别都体验到了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带来的伤害。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与经济学高级顾问兼理事会主席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中国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就会”宽恕并忘记“中国在贸易、科技、香港、新疆和其他问题上不当行为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猛然醒悟。”

一些专家认为,即使拜登政府执政,美中贸易战仍将继续,但双方将在某些领域表现出某种妥协让步的精神,美国同时也将加大努力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

牛津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拉纳•米特(Rana Mitter)说:“贸易战仍很可能继续下去,但可能会有所调整,拜登政府也会更加务实。他的政府将推动增加美国商品出口到中国,但对中国的公开(批评)言论的激烈程度会降低。”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星期四说,维护和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他说:“中方对中美关系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中美之间虽然有分歧,但也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在受中国政府控制的社交媒体上,美国总统大选长达数天的计票工作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兴趣。

连日来,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上,与美国大选有关的话题成为热门话题,与话题标签“美国总统大选”有关内容的的阅读量高达数十亿次。

中国没有自由选举,中国共产党通过一个封闭的内部程序来挑选领导人。中共经常通过国营媒体炒作西方民主国家的负面新闻。

中国官方控制的《环球时报》英文版本周发表题为“中国人关注美国总统大选是为了看笑话”(Chinese people showing interest in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for laughs, comicalness)的评论文章,并列举了社交媒体用户如何发帖嘲笑计票过程中的法庭争斗和一些地方的抗议活动。

美国之音的网络流量显示,中国大陆民众对美国选举新闻的兴趣激增。

▲德国之声(DW)11月8日专访:美大选后“对华关系脱钩将继续下去”

如果拜注销任下一届美国总统,各种极限施压下的中美关系会回暖吗?哪些领域会变得甚至更糟?中国国际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向德国之声表达了他的看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针对美国媒体目前报道的大选结果,您对结果本身有什么看法?

时殷弘:对结果本身没有什么看法,这就是最后结果了。特朗到目前为止虽然不承认,但是他翻不过来了。从美国大部分政治势力来看,无论是从法律观点来看还是从政治观点来看,都不会允许推翻目前的结果。

德国之声:特朗普在任期间,中美关系经历了一连串的相互极限施压,那么如果拜登顺利出任总统,中美关系会出现本质上的改变吗?

时殷弘:有一些因素决定特朗普下台、拜登上台以后中美关系会出现一些有限的、局部的缓解和稳定。还有一部分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注定中美关系从结构上,基本面貌上不会改变。在某些领域可能有局部改善。在另一些领域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恶化。

主要在贸易领域,可能会有所改善。中美贸易协议可能会重新谈判。在外交方面,实际上中美外交在高层上已经脱钩了。拜登上台后,外交脱钩的现象迟早会被扭转。美国会和中国一样,寻求全球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因此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以及反恐方面会进行原则上的合作。另外在民用网络安全和共同抗击新冠大流行疫情方面也会有所合作,这都是从原则上来讲。具体来说,合作的结果将相当有限。

另一方面,在台湾、南海、新疆、香港这一系列问题上,美国和中国的根本对立,接下来在西藏和中国宗教状况的这样一些问题上,美国的对华态度与特朗普执政期间相比,拜登时代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华关系脱钩,将继续下去。对中国所谓的颠覆、渗透、间谍活动所展开的抵制行动,我相信会继续下去。中美之间军事冲突的风险会有所降低。

德国之声:从对待中国的态度来说,你觉得拜登和特朗普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时殷弘:拜登还没有开始执政,不知道有什么不同。他到目前为止的表态相当糟糕。为了竞选,同时也为了表明他内心的信仰,取悦于民主党左派,争取共和党建制派等等。目前的表态很糟糕。

德国之声:在中国国内有许多观察美国大选关心中美关系的普通老百姓认为,如果此次特朗普下台,中美关系会出现缓和,进入回暖期。中美关系会告别剧烈冲突,针锋相对的阶段,您如何看待这种预期?

时殷弘:这样的判断能否代表中国14亿人,还需要充分的调查才能判断。我无法代表中国老百姓,我只代表我自己。

德国之声:那就是说对于有这种期待的人,您觉得他们的预期现实吗?

时殷弘:我之前已经表示了我的态度了,你可以看看合不合理。对于拜登行政当局,我想中国广大民众的预期恐怕不会像德国广大民众预期那样浪漫。德国人也不要浪漫。现在的拜登不是过去的拜登副总统。拜登行政当局也回不到奥巴马政府的状态。Back to the past(回到过去),只能是halfway(回去一半)。修补同盟关系,也不可能做的程度非常高。会有所修复,但是相当有限。这适用于美国和德国的关系,甚至也适用于中美关系。

德国之声:就是说您觉得欧洲人也不应对拜登抱有太美好的幻想?

时殷弘:欧洲人容易有幻想。拜登上来,欧美同盟关系一定会有所改善、有所缓解。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回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和盟国的关系。世界已经变了,美国已经变了,欧洲也已经变了。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德国之声(DW)11月8日墙外文摘:拜登新政,港台是否有操作空间?

有评论认为,不要太期待拜登新政府短期内就会展现明确的对华政策。同时,美中关系回到过去的可能性不大,民主党肯定要想办法展现对华强硬——这就提供给港台中抗争者最重要的可操作空间。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拜登对华政策的慢启动将为港台中抗争者带来挑战》,作者赵思乐认为,不要太期待新政府短期内就会展现明确的对华政策(如果中国没有大动作的话)。现在美国分裂的程度,和面临的内部问题,不在其中的人可能是难以想象的。这次选举面临的争议,应该不需要我多解释。拜登当选后的首要任务肯定是稳定国内,应对争议丶处理疫情,以及可能要先处理种族/警暴冲突。

文章说,美国民主党在对华政策上面临的是两个方向的张力:1. 它的选前承诺里有两大重点很可能需要跟中国打交道,COVID-19疫情和全球变暖, 这两者(尤其后者)都是具有很强全球性的话题,都可能推动美国要跟中国寻求关系缓和。2. 民主党并不想被视为对华软弱的政党,加上实质的中国revisionism(修正主义)的威胁,美中关系回到过去的可能性不大,民主党肯定要想办法展现对华强硬——这就提供给港台中抗争者最重要的可操作空间。

台湾如何应对美国变局?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美国大选后,政府准备好迎接可能的变局了吗》,作者邱臣远说,特朗普政府这几年来,好像对台湾提出了很多的承诺丶做出高规格的措施,但其实这中间有虚有实,像是上次国务次卿科拉克(Keith Krach)访台,也限制了活动跟主题,显然这美方也有所保留。又像是美国卫生部长艾萨(Alex Azar)炫风访台,但台湾却没有获得更多实质上的挹注,邦交国没有增加丶台美间的FTA也没有个谱,甚至新冠肺炎疫苗也没得到美方的任何实质承诺。

作者认为,在美中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脉络底下,选边站只会让供应链重组时缺乏弹性,对国内产业的全球布局来说,只是短多长空,采取兼顾分散风险与生产效率的“弹性供应链”的产业战略思维,来取代重押美国的“去中供应链”的思考,才能因应未来的变局。

中国人为什么替美国选举操心?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要替美国总统中国首富操心吗》,作者李平认为,当世人把抗击中共专制统治的希望寄托在美国时,替美国总统操心就是必然的。无论夹杂了多少暴力丶色情或金钱丑闻,美国这场选战是透明的,选民的意愿还是能得到体现,不是中共铁幕后的权斗丶小圈子选举可比拟的。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上的弊端,不需要港人去操心。民主制度的强大在于其所具备的自我纠错能力,在经历今次严重撕裂社会的选战后,相信美国的选举制度会得到完善。

作者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对香港的影响,也不需要港人去特别操心。抗击中共是美国共和丶民主两党的共识,甚至是社会共识,在国会丶舆论的约束下,就算拜注销任总统,也改变不了大势。港人毋须把凡是未支持特朗普的言论都打为“左胶”,更应操心的是,在中共港共的专制统治下丶在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被剥夺后,如水抗争如何持续?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德国之声(DW)11月8日报道:多国元首贺拜登胜选 北京表态谨慎

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包括英、德、法在内的盟友国家领导人纷纷积极回应,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发推文祝贺。北京方面目前表态谨慎,仅称“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克里姆林宫方面则表示,俄总统普京将等待美国大选官方结果公布后对胜者表示祝贺。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胜出大选,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多国元首纷纷致贺。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推特发文恭贺,表示期待与他合作,又指如果要战胜当前的种种挑战,德国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友谊是不可或缺的。

在周一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默克尔再次对拜登当选表示“衷心祝贺”,她称赞拜登“了解德国和欧洲”,并表示自己过去曾经与之有过愉快的交流。默克尔同时也祝贺哈里斯(Kamala Harris,又译贺锦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副总统,称赞其当选所带来的“激励”作用。

默克尔在周一的讲话中也盛赞“两国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强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是我们“必须珍视的宝贵财富”。她表示,希望欧盟和美国能够继续“肩并肩”,应对时代的挑战,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恐怖主义等。

英国首相约翰逊恭贺拜登当选总统,以及其副手贺锦丽的“历史性成就”。约翰逊形容美国是英国的最重要盟友,他期待双方在多个共同优先领域上密切合作,包括气候变化丶贸易和安全问题。

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公共与国际事务副教授霍夫曼告诉德国之声,即便拜登选上总统后的作风可能与特朗普有异,但就核心立场而言却不见得会有太大转向。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表示,美加是亲密的朋友丶伙伴和盟友,在世界舞台上有独一无二的关系,期待与美国新政府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法国与美国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克服当今的挑战,“让我们一起努力”。

拜登是爱尔兰裔移民后代,爱尔兰总理马丁表示,拜登是爱尔兰的真正朋友,期待与拜登合作,也欢迎他回家。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澳美同盟是深刻而持久的,建立在共同价值观上,他期待与拜登合作,共同面对世界上的诸多挑战。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表示,将继续在多方面与美国合作,并提到拜登在竞选活动中表明“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我们有共同利益”。

印日韩台恭贺 中国谨慎回应

亚洲方面,印度总埋莫迪特别祝贺有印度血统的贺锦丽的破天荒成就,有信心印美关系将更强大。

日本首相菅义伟祝贺拜登,表示期待与对方合作,继续强化日美同盟,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丶自由和繁荣。

南韩总统文在寅指,韩美联盟坚如盘石,非常期待为共同价值而合作,他又在推特贴文引用美韩联合司令部口号“共同前进”(Katchi Kapshida,?? ???)。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推特上转发今年1月11日拜登恭贺她当选的帖文,表示“这次轮到我恭贺拜登及贺锦丽当选”。她指出,双方关系建立在强健的价值观上,期待共同合作,深化双方的友谊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截止记者发稿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尚未对拜登宣布胜选予以公开表态。11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经宣布成功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关于中方表态的问题,我们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

关于中美关系,汪文斌表示:我们历来主张中美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据法新社消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方希望能与下一任美国总统建立对话,并找到关系正常化的途径。该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正等待美国大选的官方结果,并将在结果得出后祝贺获胜者。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莫斯科已准备与美国当选总统合作。他强调称,俄美间的合作不仅将影响这两个国家,而且将影响整个世界。

▲德国之声(DW)11月8日报道:沉默的中国官方和看热闹的中国网民

拜登周六晚间发表了胜选讲话。不过中国官方尚未做出任何反应。有中国大陆学者分析认为,拜登上台可能会为中美关系带来“喘息期”。而部分中国网民在继称呼特朗普为“川建国”之后又开始给拜登起出“拜振华”之类的绰号。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大选尚未正式结束,但是尘埃已逐渐落定。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周六(11月7日)晚间已经发表了胜选讲话。他表示,希望双方给彼此一个机会,“是时候放下仇恨言辞丶降降温,再一次聆听对方”,又呼吁民主共和两党合作,结束对立。

截止发稿,与英、德、法、加等西方多国领导人不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尚未向宣布胜选的拜登发出贺电,表示祝贺。中国外交部也没有对拜登的当选发表评论。

本周四(11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应询就美国大选表示,希望大选能够平稳顺利地举行,希望美方新一任总统和新一届政府与中方共同相向而行,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学者:中美关系将迎来“喘息期”

多位中国大陆学者则分析认为,美中关系可能会随着拜登上台而回暖。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拜登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缓解美国国内疫情,对华关系不会是他要优先推动的议程。但是拜登团队在外交政策上的原则和作风都与特朗普团队大相径庭,他说:“可以预见,拜登上台后将从美国中心主义回归自由国际主义,加强多边合作。这就提供了在多个领域改善中美关系,重启对话合作,让两国相向而行的良机。”

不过朱锋还指出,在明年1月20日拜登正式上台前,“特朗普政府还会采取更凶狠的对华政策”。他解释说,“现任国务卿蓬佩奥等人希望通过打压中国,为自己累积更多政治资本,在共和党代际更替时争取上位,现在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拜登上台可能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喘息期”。他预计“中美会在疫苗、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恢复较为务实的建设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摆的对话和联络机制也有望恢复。但战略互信的重建,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环球时报》采访的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指出,“过去4年间,中美关系和世界都已发生巨大改变,两国精英和民众对对方的看法也几乎彻底重塑”。在这种情况下,“拜登对中国政策的调整,势必将建立在特朗普时代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对华政策的彻底改变,可能正是特朗普政府留给美国最大的政治遗产”。

中国大陆网民:从“川建国”到“拜振华”

中国网民对拜登当选特朗普败选的消息更多显示出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在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相关贴文下充斥着大量插科打诨的评论。例如有人写道:“11月8日,永失我党卧底白宫的地下党员川建国同志。”还有人写:“特朗普要不要考虑来中国直播,可能几年就能把11亿还上!”也有人打趣称:“特朗普:我现在改名字叫拜登!”更有人改写《甄嬛传》的台词:“特朗普:先帝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皇后。”

在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账号下,有网友评论说:“谁当美国总统那是美国人的事,中国人做好中国人的事!别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美国的总统,美国的总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有人写道:“从这次选举网友大调侃中感觉到谁上台对我们其实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谁上台都不会对华友好,我们只需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增强国家实力民族自信,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才是根本!”

网上还有人开始普及“科普贴”,为什么拜登被中国网民起了绰号叫“拜振华”。有一种说法称,今年7月拜登在出席一场大型募款活动期间,为了讨论女性收入不平等和经济救济问题而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引用不但为拜登在美国国内招来“亲中”、“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指责,同时还被中国网民抓住机会,讽刺“天下何人不通共”,也顺势为拜登起下“拜振华”的绰号。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沈逸在其微博账号上写道“奥观海,川建国,拜振华都是段子,有哪个是真卧底的?”

▲美国之音(VOA)11月9日报道:拜登宣布胜选 美中缓和机率增加,习近平反应意外谨慎

华盛顿 —美国总统选举的初步结果显示,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跨过270张选举人票的胜选门槛。特朗普目前落后,其票数依然停留在214张。拜登阵营宣布胜利后,世界不少国家向拜登发出贺信。一些观察家们好奇的是,似乎应该对特朗普下台感到兴奋的习近平为何迟迟不发贺信祝贺拜登?

北京与特朗普政府在过去两年来可以说关系恶化到了极点。双方在科技、贸易、香港、新冠病毒等许多方面都处于针锋相对和严重摩擦的状态。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对峙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

习近平等待缓和美中关系新契机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当局在其智囊的建议下,一直坚忍待变,如果特朗普败选,拜登成为新总统,那么中共将会获得喘息之机。目前,美国选举结果似乎正在朝着北京期望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还有一定的变数。

随着越来越多的舞弊、电脑和人工失误、选票处置不当等问题浮现出来,美国法院,甚至最高法院干预的可能性日益增加,选举结果是否会在最后时刻翻盘成为观察家们聚焦的中心。

但中国为何不赶在第一波向拜登示好,争取美方减缓对中国的压力呢?中国外交部的表态模模糊糊,没有给人提供合理的解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一(11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经宣布成功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汪文斌还表示,“我们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我们历来主张,中美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到目前为止,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已经向拜登发电表示祝贺。中国的外交部公开作出的温吞水一样的评论与在2016年特朗普胜选消息一出习近平抢先祝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在北京访问的香港行政长官周五也对美国选举发表了评论,但她除了希望美国不要干涉香港事务之外,也没有透露出北京方面的真实想法。

林郑月娥:希望美国取消制裁

林郑月娥说,无论谁赢得这场选举都应该停止干涉香港和中国的内部事务。

她批评特朗普当局今年不断干涉香港事务,对包括她本人在内的香港官员实施制裁,取消了香港所享有的特别贸易地位。

林郑月娥说:“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她表示,希望美方能够回归正常,接受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基础。

星期五早些时候,林郑月娥会见了中共政治局常委间副总理韩正。韩正对港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说林郑月娥领导的政府恢复了香港的秩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香港问题是导致美中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6月,中共为了制止香港持续半年之久的抗议示威活动而突击通过的港版国安法。该法的直接目的就是压制香港民主派。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个做法违背了中共作出的香港制度50年不变的国际承诺,改变了一国两制的性质,伤害了香港人民的自由权利。美国和西方世界对中共的这个动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并采取了多项制裁措施。

还是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这个时候道出了中共小心翼翼的良苦用心。他周一在推特上发文说,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立刻向拜登表示祝贺的原因是,“中国要与美国大选保持更大的距离,避免卷入一场争论。这实际上显示出中国对整个美国的尊重。”

分析人士说,胡锡进所说的争论是指习近平盼望美国更换总统给美中关系缓和带来一个契机。中方不愿意因急迫祝贺拜登反而会给拜登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导致拜登强化对华立场。

胡锡进:莫要刺激特朗普

胡锡进稍早在《今日头条》中还发文建议中国在这个时候不要刺激或者调侃特朗普,以免激怒他。他提醒公众,不要忘记,特朗普虽然败选,但他还有两个多月的执政时间,他在国内有火发不出,但要把火撒到中国身上并不费力。胡锡进还称,今后两个月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

一些观察家认为,拜登对中国比较友好,至少会比特朗普友好一些。不过,在竞选期间,拜登的对华立场有所转变,他公开称中国为“恶棍”,并发誓要展开行动,“对中国施加压力,要孤立和惩罚中国”。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拜登的对华政策虽然可能不会比特朗普更加强硬,但也不会从他前任的立场后退太多。他在中国问题可能会更加注重盟友的力量。

中国官方的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在社评中说:“中美关系转向缓和与可控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该报预计,双边关系的改善“显然”会从贸易开始,恢复贸易谈判对于恢复某种程度的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

周一早些时候,中国的官媒发表了基调乐观的社评,认为中美关系将会恢复到一种可以更好预测的状态,比如贸易关系。

环球时报说,虽然华盛顿还不大可能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但北京却应该加强与拜登团队的沟通。

中国官方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主席王会耀期待中国与拜登行政当局展开更多的对话。

路透社引用王会耀的话说:“拜登的当选是重建与美国关系的契机,因为拜登更有可能坚持多边主义。这就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可能开始讨论气候变化、疫情控制和贸易等议题。”

▲德国之声(DW)11月9日报道:拜登时代来临 中国官媒表示乐观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与媒体战。总统竞选期间更是加大对中国共产党批评的力度。现在拜登当选已成定局,中国官媒表示,两国关系将更有“预测性”。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官媒周一(11月9日)在社论中针对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表示乐观,称两国关系可以恢复到更有预见性的状态,并且可以从贸易开始。

《环球时报》承认,美国不太可能在新疆和香港等问题上放松对中国的压力,甚至会“变本加厉”,但同时表示,北京应该努力与拜登团队进行“尽可能充分的沟通”。

该报称,特朗普政府刻意制造中美关系紧张,尤其是在采取向中国施压的竞选策略后,导致美中政策出现 “泡沫因素”。

报导中说:“我们认为挤掉这些泡沫是有可为的……两国关系的缓和与可控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中国日报》在社论中也说,美国对华的强硬政策不会突然逆转,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显然可以从贸易开始,“重启贸易谈判对于恢复中美关系中的一些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

报导中提到,贸易“是连接双方的最后一条线”。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北京还是华盛顿,都没有冒然取消他们谈判达成的来之不易的第一阶段协议”。

《环球时报》最后说道:“中国应对美国战略挑战最根本的方法是要不断壮大自我。我们要成为美国压不垮、搞不乱的强大存在,让对华开展合作成为美国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邹宗翰/杨威廉 (路透社、环球时报、中国日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9日报道:中国避免祝贺拜登胜选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北京今天解释说,这是因为投票的最终结果还没有出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彬对记者表示:“已经注意到拜登宣布自己是选举的获胜者。”

他说“据我们所知,选举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美国现行的法律和程序,”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获胜两天后,即将卸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质疑拜登的胜利。

如果说自上周六以来;祝贺的贺电如雪片飞往美国,但除了中国之外,俄罗斯,墨西哥以及巴西等其他国家,迄今为止也仍未向拜登发送祝贺信件。

法新社指出,2016年11月,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时,结果宣布后的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向获胜者表示了祝贺。

如果美国共和党亿万富翁候选人的失败,有可能减轻对中国的压力,因为中国在2018年华盛顿引发的贸易战中首当其冲,一些专家指出,北京担心拜登会在人权方面施加更多的压力。

当被问及这一点时,中国发言人警告说,中国将继续捍卫“其主权,安全和发展”。 他说:“我们希望下一届美国政府表现出调解的意愿。”

▲纽约时报11月9日报道:拜登接手外交事务“烂摊子”,美中关系为头号挑战

美中关系已降至40年前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美国疏远了在欧洲的盟友,与俄罗斯签署的最重要的防止核扩散条约即将到期;伊朗又在大量积累浓缩铀,而朝鲜则在炫耀自己的核武库。

更不用提全球变暖、难民危机,以及地球上一些最贫困地方面临迫在眉睫的饥荒,新冠病毒大流行已放大了所有这些问题。

候任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接手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一些国家对美国存在敌意的摊子,这些国家强烈反对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口头禅、他的不可预测性、支持独裁领导人,以及抵制国际合作的做法。拜登还可能会在与那些希望特朗普连任的政府打交道时遇到困难,尤其是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国家和特朗普一样对伊朗强烈反感。

但据了解拜登的外交政策专家说,曾担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主席和奥巴马政府副总统的经历,早已让他熟悉国际事务,这可能对他有利。

“特朗普总统已把标准降得如此之低,拜登不需要做太多就能使对美国的看法发生巨大改变,”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马利(Robert Malley)说,他曾任奥巴马政府顾问。“说几句特朗普不说的话,比如重提多边主义、气候变化、人权等,听起来会非常响亮且意义重大。”

以下是拜登政府将面临的最紧迫的外交政策领域:

美中关系的挑战

在许多专家看来,没有什么比扭转与中国关系的下行趋势更紧迫的了。中国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也是特朗普卷入的一场被许多人称为新冷战的地缘政治对手。特朗普的批评者说,在他的任期内,围绕着贸易、南中国海、香港、台湾和技术的美中争端已经扩大,总统的种族主义言论更是让争端雪上加霜。特朗普宣称,中国让新冠病毒传播到全世界,应为此承担责任。

“中国可以说是美国外交政策问题上的放射性核心,”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Asia Society‘s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

拜登本人在2020年大选期间对中国及其威权领导人习近平使用的负面描述,不一定对他有帮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人们一度认为拜登与习近平建立了一种友好关系。但拜登最近称习近平为“恶棍”,这也许部分是为了驳斥特朗普的指控,特朗普说拜登会宽容中国。

中东:改变对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政策?

拜登已誓言要扭转他所说的特朗普伊朗政策的“危险失败”。特朗普退出了2015年达成的核协议,代之以更严厉的制裁,这些制裁已给伊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害,也让美国在伊朗问题上基本处于孤立地位。

拜登曾提出,如果德黑兰遵守协议条款并对进一步的谈判作出承诺,他将重新加入这份限制伊朗核能力的协议。他还承诺立即废除特朗普的旅行禁令,该禁令针对的是伊朗和其他几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

伊朗领导层是否会接受拜登的做法尚不清楚。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li Khamenei)曾表示,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都不值得信任。与此同时,“伊朗迫切希望达成协议,”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主席克里夫•库普干(Cliff Kupchan)说。

尽管如此,库普干说,在与伊朗进行的任何旨在加强限制其核活动的谈判中,拜登都将面临巨大困难。特朗普曾把协议中限制伊朗核活动的弱点引为他放弃该协议的理由。

“增强实质性内容会很难——我们已经看到过这个过程,它并不容易,”库普干说。“我觉得,拜登面临的挑战是,不让这件事失败、害了自己。”

拜登的伊朗政策可能会疏远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内塔尼亚胡利用特朗普对伊朗采取的对抗做法,帮助以色列加强了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并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实现了外交关系正常化。拜登如何处理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将是一个挑战,沙特视伊朗为敌对国。

“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库普干说。

在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中,特朗普采取了对以色列极为有利的做法,这也可能会让拜登在中东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时感到棘手。拜登批评以色列在其占领的土地上修建定居点的做法,巴勒斯坦人希望在那里建立未来的国家。他可能会恢复与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接触。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将迎来一段不舒服的适应期,”以色列专栏作家约西•韦尔特尔(Yossi Verter)上周五在《国土报》(Haaretz)上写道。

与此同时,拜登与内塔尼亚胡也有过一段友好关系的历史。拜登已表示,他不会推翻特朗普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转移到耶路撒冷的决定,美国使馆搬家曾让巴勒斯坦人深感愤怒。

修复与欧洲的关系,找到正确应对英国脱欧问题的方法特朗普经常贬低欧盟,并强烈鼓励英国脱欧,但拜登已表达了相反的立场。与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一样,拜登支持美国与欧盟领导人保持密切关系,反对英国脱欧。

拜登在大选中获胜可能会让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尤其感到尴尬。约翰逊曾支持特朗普,并一直指望在英国脱离欧盟的协议完全生效之前,与美国达成双边贸易协议。拜登也许并不急于完成这种协议。

虽然许多欧洲人会乐于看到特朗普下台,但他们所说的特朗普给美国的可靠性造成的损害不会被轻易抹去。

“我们有过分歧,但我们以前从未对拥有共同世界观有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上月对《纽约时报》说。她说,在过去四年里,欧洲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他们“不能再认为信任美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在基本的事情上”。

解决朝鲜的核威胁

特朗普曾说,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友谊以及与他的三次会晤,成功避免了与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封闭国家发生战争。但批评人士说,特朗普的做法不仅未能说服金正恩放弃核武器和导弹,还为他加强自己的武器库争取了时间。上个月,朝鲜公布了似乎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

“在特朗普的眼皮底下,朝鲜的核武器计划迅速发展,已经扩大了自己的导弹能力,平壤现在有能瞄准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国务院前官员、朝鲜问题专家李维亚(Evans J.R. Revere)说。“这是特朗普很快将移交给拜登的政治遗产,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朝鲜官方通讯社将拜登描述为一条“必须用棍子打死”的疯狗,拜登曾批评特朗普的做法是安抚独裁者。拜登曾表示,他将推动半岛无核化,并“与韩国站在一起”,但还没有具体说明他将如何应对朝鲜的好战行为。

可能对俄罗斯和普京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拜登一直坚称,他会对俄罗斯采取比特朗普强硬得多的立场。特朗普曾怀疑北约是否仍有用,对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情报警告表示怀疑,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表示钦佩,还曾说改善美国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将对各方都有利。拜登当副总统的时候,曾因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推动对其实施制裁,这是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一次夺地行为。拜登可能会寻求延长这些制裁,并采取其他惩罚性措施。

尽管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可能会加剧,但在军备控制领域,拜登和普京都渴望取得进展。拜登将在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到期前几周宣誓就职。他曾经表示,希望在不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谈判延长该条约。

重返《巴黎协定》和国际承诺

拜登曾表示,他就任总统后的首批行动之一,将是重新加入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巴黎气候协议。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已在上周三正式退出了该协议。拜登还说,他将恢复美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资格。特朗普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时候断绝了与该组织的关系,称其是中国的走狗。

中美走向新对抗时代,关系恐难逆转

更广泛地说,预计拜登将扭转特朗普执政期间采取的许多孤立主义和反移民措施,特朗普的批评者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对美国的世界地位添加了可耻污点。拜登说,他将取消特朗普的移民限制,停止修建与墨西哥的边境墙,为移民提供更多的资源,为非法居住在美国的人提供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

不过,特朗普的许多政策在美国获得了相当大的支持,拜登能多快、多有效地改变这些政策,还有待观察。搅乱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动荡和引起分歧的大选,也让人们对拜登兑现承诺的能力有所怀疑。

“恢复某种程度的常态让人松了口气,但与此同时,历史无法抹去,”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项目研究员、法国外交官让-马里•盖埃诺(Jean-Marie Guehenno)说,他曾担任过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副秘书长。“美国过去享有的那种软实力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9日报道:拜登胜选 习近平还在观望

与俄罗斯一样,截至目前,中国是极少数未就拜登胜选发出信号的国家之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或许正在等着“适当的时机”向拜登发电祝贺?但一些中国专家似乎也从拜登的当选中感觉有点“如释重负”。

与中国官方的沉默相反,美国媒体宣布拜登胜选后,拜登就成为微博上最热门的话题。一向被视为“带节奏”的胡锡进主持的环球时报也发推称:“拜登的当选可能为中美关系提供一些‘喘息空间’”。胡锡进还称,“北京应当与拜登团队开展尽可能充分的沟通,为紧张的中美关系恢复到一个有较强可预测性的状态做出努力。”

一些中国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认为,中美的摩擦和对立已遍及所有领域,并处在快速恶性循环的轨道上,当前中美战略互信摧毁,高层政治互动几乎停摆,没有任何实质合作,拜登上台,至少中美可在后两方面有所突破。

后两方面其中包括高层政治互动,这是否意味着中方对习近平与拜登曾有过的“私人关系”抱有期待。众所周知,奥巴马担任总统时期,曾委托副总统拜登与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储君习近平建立“私人关系”,但拜登后来表明,他不会对专制的中共政权宽容。

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则指,拜登上台后,美国在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不会放松,但脱钩的范围有望缩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红对中央社表示,拜登与特朗普相比,“远不那么狂野、粗俗和善变”,他的中国政策将有较多的可预料性及稳定性。而且拜登不会像特朗普那样意图“颠覆和取消”中共的执政地位,而只是想要中国“退回到较宽松的中央集权体制”。

这一分析似有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那场著名对华演讲中提到的美国曾期待中共回到邓小平路线上来,一步步与世界融合。但是彭斯那篇讲话的核心是美国苏醒了,知道美国传统的与中国接触政策失败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明确把中共和中国人民区分开来,其实,美国两党近两年对中共愈加专制,美国接触政策失败是有普遍共识的,中国学者对拜登的分析,似乎正是西方一些学者分析的拜登有可能有退回自己参与核心权力时看世界的那种眼光的风险,但是在反制中共的问题上,拜登的立场已经变得愈来愈严厉。这与美国两党的共识分不开,拜登也难有后退的余地。

时殷红也认为,在台湾、香港、南海、新疆、西藏及人权等重大问题上,拜登与特朗普不会有重大区别,而且,拜登可能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修补美国与欧洲及亚太国家的同盟关系,主导或促成一个“反华统一战线”。

的确,3月份,新冠疫情开始全球大流行,拜登发表文章表示,“美国有必要对中国强硬”,他认为,“要做到这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美国盟邦和伙伴建立统一阵线,来对抗中国的暴虐行为和侵害人权。”

▲纽约时报11月9日报道:拜登当选,中国官媒作何反应?

香港——对前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中国官方媒体的反应谨慎乐观,表示希望他能稳定两国迅速恶化的关系。

但许多媒体也继续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未来的紧张关系发出警告,并暗示美国的民主正在衰落。

在特朗普总统治下,美中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降至近些年的最低水平,贸易战愈演愈烈,双方官员就间谍活动、抗议运动和新冠疫情相互指责。近几个月来,中国官媒对特朗普和美国的批评愈发激烈。

但对拜登周日获胜的即时反应是经过仔细考虑的,表明中国愿意尝试,而且确实渴望关系解冻。

“这一结果可能会为已经很紧张的中美关系带来一段‘缓冲期’,为两国高层沟通恢复、重建战略互信提供了突破机遇,”极端的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在一篇文章中援引了中国专家的话。

文章建议,两国可以在气候变化、遏制新冠病毒和疫苗研发方面进行合作,并称拜登在外交事务上将会比特朗普“更温和、更成熟”。

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反应与此类似,许多世界领导人都对大选结果松了口气。拜登承诺要恢复常态,并重申对多边主义的承诺。

《环球时报》在一条推文中表示,国际社会如释重负,指出加拿大、英国、法国、印度和德国的领导人已经向拜登表示祝贺。“特朗普时代看来是结束了,”该报表示。

但即使中国的宣传行动发出了美中关系进入新阶段的信号,它仍继续推动美国衰落论——随着财富和自信不断增长的中国试图向全世界推销自己成为全球领导者是个可行选择,这种说法在近几个月不断出现。

中国的官媒特别关注美国城市的抗议活动——从今夏开始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到围绕大选的抗议——以证明美国民主的混乱。

在拜登赢下宾夕法尼亚州从而当选总统后,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周六夜间大批人群聚集在费城和大量警力在现场的画面。一名主持人宣称,特朗普与拜登支持者之间“不只有言语攻击,还发生了肢体冲突”。(事实上,几乎没有出现暴力冲突的报道。)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指出,特朗普拒绝承认败选,他在微博上写道,“美国社会眼下高度分裂,为政治的进一步脱轨提供了土壤。”

随着计票工作的进行,这些媒体整周时间都在强调发生政治暴力事件的可能性。自大选日以来,中国官媒就在分享用木板封住的商铺和警察在投票站执勤的照片。

当宣布大选结果时,微博上排名第二的热门话题是周五在佛罗里达州参与支持特朗普集会的两人被飞车枪击的事件。很少有帖子提到发射的是气枪弹,也没提到受了轻伤的两人已经出院。

一些官方媒体似乎对这种不稳定的状况喜闻乐见。就在周六拜登被报赢得大选的几分钟前,中共的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对特朗普宣布拒绝接受大选结果进行了嘲笑。

大约一小时前,特朗普发推错误宣称自己赢得了大选。《人民日报》转发了他的推文,并加上了“哈哈”和大笑的表情符号。

到周日,这种挑衅言论基本已经消失,反映出他们对关系重启的希望。许多主要的官方媒体直接报道了拜登在特拉华州的胜选演说。中国外交部没有立即对大选结果发表评论。《人民日报》删除了那条推文。

不过,那些表达了谨慎乐观的人也警告不要抱有过高期望。尽管特朗普将妖魔化中国作为竞选口号的核心——特别是在他试图转移对他灾难性应对新冠疫情的指责时——两党对中国的公开态度都日益恶化。

两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极有可能继续升温。《环球时报》的文章也指出,香港民主运动、贸易战和台湾问题的争端尚未解决。

南方省份广东的官方报纸《南方日报》在微博上写道,拜登可能会将俄罗斯,而不是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外部威胁,但“我们不必有幻想”。

“有一点也可以肯定,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该帖子继续写道。“这个世界,再不是以前的世界了。”

▲德国之声(DW)11月9日专访:拜登对中贸易政策将更一致而非软化

拜登几乎确定胜选后,各界都开始预测他会如何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专家告诉德国之声,拜登在有战略价值的领域会持续与中国脱钩,并透过多边主义制定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首先,您会如何分析特朗普政府过去4年的对华贸易政策?您认为政策有效吗?

卡普里:从施行关税与贸易赤字的方面来看,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彻底失败了。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最后都会由消费者来吸收。如果是中国进口的零件或原料的话,制造商或是整个价值链就必须吸收这些多馀的税。

此外,特朗普执政时期贸易赤字仍是以净出口的方式在增加。在谈论贸易政策时,我们也还没考虑服务的贩售与交换,以及全球价值链服务化对经济带来的真正影响有多大。这些因素都为美国公司和第三方增加很多层的价值及收入。这是用一种非常粗糙的方式来衡量贸易及贸易的成败。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贸易只是中美两国广泛地缘竞争与系统性竞争当中的一环,如果详看美国根据贸易法第301条所发动的行动,范围还包含了知识产权盗窃丶技术转让和政府补贴,这些行动也制造了一个充满非关税措施的环境。

这些非关税措施对于实际税率影响深远,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的非关税措施包含出口管制丶许可证丶将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些措施除了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企业与个人之外,也对整个生态体系产生连锁反应。

德国之声:拜登会采取与特朗普不同的华贸易政策吗?

卡普里: 拜登执政后,我预期中国与美国的总体竞争会持续,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关系也会顺着现在的轨迹继续发展,双方在一些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也会持续脱钩。但为了因应与中国脱钩,拜登政府也会让经营模式与供应链变得更多元,甚至封闭特定的产业链。

另一个比较模糊的领域包含许多广泛使用的两用科技。拜登上任后,可能会对这些两用科技实施出口管制,但除此之外,美国仍会与中国进行一些无害的贸易。这样的环境会让跨国公司清楚知道,美国在哪些领域打算与中国脱钩,在哪些领域会持续有贸易往来,了解这些条件后,跨国公司必须拟定应对计画。

我认为拜登政府将更加注重多边合作,重视国际组织和框架,并将寻求与盟友合作。这是回归奥巴马执政时期的政策,比如奥巴马的 “重返亚洲”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协定”。

即便如此,当美国在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领域受到威胁时,我预期拜登政府仍可能单方面采取行动捍卫美国利益。

德国之声:那么拜登政府会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吗?

卡普里:“跨太平洋伙伴协定”主要是推动拜登所遵循的这些原则,他的政府在某个时间点会开始讨论是否重新加入,但这对他来说不会是最紧迫的议题。在开始讨论是否重返协定时,拜登政府也必须考虑与美国国会的关系,以及取决于最终美国政府各机构的权力平衡。

此外,如果拜登在任内与中国展开第二阶段的贸易谈判,我不会感到意外。然而,我不认为拜登会软化对中国在出口管制与制裁等议题上的立场,反而可以预期拜登政府会针对出口管制推出更一致性的政策。

当美国商务部在考虑要推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时,我认为拜登政府会与美国商界进行更有效的整合与沟通。当拜登政府开始对外宣传贸易政策后,我们便能清楚预期他们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行动,这种做法对于美国商界会有镇定的效果,而他所施行的政策也会与一个完整的框架绑在一起。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他的贸易政策反反复覆,贸易决策也是非常“交易性的”,往往与他个人利益或动机有关,此作法不会在拜登执政时期重现。

另一个重要的不同处是,拜登政府会重新组织美国国务院。对于执行外交政策来说,美国国务院是十分重要的,而外交对于双边主义或多边主义来说也十分重要。拜登政府会指派有能力的人出任副国务卿或大使这种角色,让这些人能彻底执行政策。

德国之声:您认为中美在哪些领域可以有互相示好的空间?

卡普里:我认为互相示好的空间是存在的。我认为拜登上任后第一件事是他会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议,而我认为在这个议题上,世界各国是有合作的空间的。此外,拜登在美国的国内政策中,特别提到他认为“绿色新政”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虽然要在美国国内通过该法案有难度,但他的政府可以考虑将这个法案的框架或概念延伸至国际合作。

气候变迁是个相对无害的议题,所以中美都可以在这个议题上,贡献一些解决方案,并藉此展开合作。

卡普里 (Alex Capri) 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也是全球贸易谘询机构韩礼士基金会 (Hinrich Foundation) 的研究员。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9日报道:拜登难改中美竞争关系 喘息空间后会是变革开始

美国民主党参选人拜登声称胜选,香港论者普遍认为,中美关系是两党共识,难以改变两国竞逐格局,但措施日后会变得可预期,而由于拜登初期会着重抗疫和经济复苏,以及在国际上重新加入国际组织和协议,无暇顾及中国,中国将有一定喘息机会;但长远而言,拜登领导的美国亦会在对华方面变得强硬。当中,学者沈旭晖预料,拜登任内后期会形成一个「美国领导盟友、逐步与中国有序脱钩的『多边特朗普路线』」,而变革领导者会在四年后出现。

原籍香港的台湾学者林泉忠在脸书上撰文,指拜登在竞选期间虽已表明中国是首要竞争对手,但仍脱口而出,称俄罗斯为美国最大威胁,意味拜登新政府不会像特朗普政府般一味抗华,对华政策在外交战略中比重会下降,亦不主张全面开打「中美新冷战」,这将让被特朗普狙击的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喘息机会。

但他指出,中国过去的政策和人权纪录已令民主党与共和党对中国的不满、失望以及欲遏制中国的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加上曾支持中国加入国际社会、让中国走向自由开放的民主党已生悔意,甚至拜登本人亦已由对华「软鸽派」蜕变为「硬鸽派」乃至「半鹰派」,预料未来四年,新政府会在贸易、科技、台湾、香港、中国人权、南海等议题上,延续特朗普的强硬路线,甚至扩大对香港官员的制裁,并运用该党擅长的国际连手策略,与欧洲盟国连手遏制中国。

另一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在网上和报章撰文均指出,即使拜登企图沿用过去的民主党政策,让中国接受国际规范,亦不会成功,他直言,若可以成功,早已成功,现时的实情是中国崛起并在国际组织中迫使各国接受其准则。他续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仍然是美国的三倍,全国GDP超越美国是指日可待,而根据国际组织的规则,美国要从中国手中夺回领导权并不容易,若拜登没有结构性颠覆,只会令中国加深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届时,美国民情还是会要求当局另起炉灶。故此,形势发展下来,不赞同脱钩的拜登,最终可能变成「有序脱钩」。

贸易战方面,沈估计,声言不打贸易战的拜登,客观形势亦令他不得不打,但方法不同,例如针对华为和抖音的战略性脱钩,拜登会较为谨慎是否使用。

沈旭晖预计,要求拜登转变原来立场的理力会在两年后来临,因为特朗普即使下台亦会继续发挥其意见领袖角色,其言论会对美国国内的右派人士和半数选民有影响力,迫使拜登转为走对华强硬路线。他更直言,拜登任内是国际社会的过渡期,四年之后,改变现时全球格局的真命天子才会出现,在此之前,社会会有更激烈辩论。

中国学者亦对拜登新政府抱观望态度,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教授王义桅接受《明报》方问时称,拜登的政策,预测性较高,对中美和世界的冲击会少一些,但中美关系仍有变数,因为美国是最能破坏世界的力量,也是最能影响中国发展的外交变量,中国已为此做好应对准备。

而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则指出,若中方对美政策有所调整,减低威胁感,中美关系可望有所改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9日援引法国世界报: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不承认自己在总统大选中败选,但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不少大国都已经祝贺拜登当选。对中国来说,美国新当选总统会给美中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周一法国世界报刊出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北京深信,不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将是困难的。文章还表示,拜登曾经承诺要和盟友们协商,对北京“强硬”,但是,美国和中国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中国也期望能够与美国建立更理性的关系。

由勒梅特(Frédéric Lema?tre)撰写的文章写道,和欧洲国家以及几个亚洲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在拜登获得胜利的消息传出后祝贺拜登。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在特朗普当选后的第二天,习近平就打电话给特朗普祝贺,但是,对特朗普的继任者,习近平却没有这么做。世界报记者在11月9日星期一的人民日报上寻找一切和美国有关的文章,可是却徒劳无功。中国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星期一只是表示,“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宣布自己是获胜者,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将根据美国法律和程序来确定”。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一篇社论在既没有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也没有提及拜登名字的情况下表示,“ (中美)关系可以重新启动,以变得更好”。

勒梅特撰写的文章继续写道,台湾总统蔡英文和北京不一样,她在上星期六就向拜登表示祝贺了,蔡英文同时还转推了一月份时拜登祝贺她再次当选台湾总统的推文,以此 提醒大家,四年来在获得特朗普大力支持的同时,蔡英文也获得了民主党官员的支持。未来几年内,台湾应该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主要争端之一。

文章指出,中国官方的态度是,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在其舵手习近平的领导下勇往直前,在未来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中国追赶甚至超过世界第一强国。文章表示,在这一表面上的信心的背后,隐藏的信念是: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将继续是困难的。根据《南华早报》周一的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兼政府顾问时殷弘认为,“在香港、台湾、新疆、南中国海和其他人权问题上,未来的拜登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世界报刊出的文章继续写道,拜登和刚上台时的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了解中国。拜登第一次去中国是1979年4月,拜登自己说他当时还只是“参议院的一个孩子”。2001年夏天,拜登再去中国,这时的拜登已经是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了。在一张照片上,穿着衬衫的拜登靠在栏杆上,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聊天,照片上的习近平似乎不是太放松。 拍照的地方是共产党领导人最喜欢的海滨胜地北戴河。当时,中国将在几个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拜登祝贺中国成为强大的国家,因为他说,“强大的国家在(武器)扩散,人权和贸易领域是认同国际标准的。”

2011年,拜登作为美国副总统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拜登在一家普通小餐馆吃面条,他并宣称,对美国来说,“没有比与中国的关系更为重要的了”。同一年,拜登还重申,自1979年以来,他的分析就没有改变过:他说“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是积极的。2013年,他与儿子亨特一起再次前往北京。

但是,世界报的文章指出,今天的拜登却远没有以前的热情了。虽然他没有像特朗普那样称中国是“敌人”,但是他在《外交事务》杂志上说,那么“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强硬”。 最近几个月,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一样,在国会中投票通过有关香港,台湾和维吾尔人的决议。 除此之外,拜登还提议“与美国盟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对抗中国的过分行为”。

因此,中国对拜登是不抱任何幻想的。但是,中国还是希望拜登能够更具可预测性。现已退休的中国陆军上校、卡内基基金会助理教授吕晶华(Lyu Jinghua)在网络杂志《 The Wire》上说, “和特朗普政府,中国根本不知道谈判是什么。谈判可能是很成功的,但第二天就被放弃了。和拜登政府,有可能可以避免这样的大幅波动。对中国来说,拜登的政策可能更强硬,更难掌握,但它应该更具可预测性,因此,中国应该更愿意讨论和谈判。

世界报的文章还写道,中国政府的非正式发言人《环球时报》在一篇社论中表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有两个主题可以重新启动:一个是抗击新冠,另一个是“基于现实调整贸易协定”。

北京没有掩饰希望进行这样的调整。时殷弘说,拜登政府“将重启贸易条约的谈判,因为现今的条约是不现实的,这也符合北京的意愿”。 私下里,中国领导人希望民主党人与硅谷巨头的亲密关系能够促使拜登在特朗普针对北京发动的技术冷战上改变态度。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10日报道:拜登会像特朗普那样处理中港问题吗

香港去年因修例风波爆发示威浪潮,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发声批评中国的处理手法,令他得到许多香港示威者支持。拜登胜出选举,引起当地关注美国政府对中国和香港的政策会否出现改变,甚至摒弃特朗普的强硬政策。

拜登被视为“传统自由派”政客,强调多边主义。他担任副总统时多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被部份传媒形容为与对方“私交甚笃”,美国总统大选前更有当地传媒声称拜登儿子亨特(Hunter Biden)与中方有秘密交易。拜登阵营则一直拒绝回应此事。特朗普在竞选连任期间就这个问题多次攻击拜登,形容如果拜登当选,中国将会“拥有美国”。

分析认为,美国公众、以至共和民主两党对华态度已经出现改变,处理香港问题上,拜登虽然可能不会以特朗普的方式向中国施压,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跨党派共识

特朗普去年一度称赞习近平“负责任地”处理香港示威浪潮,但之后态度渐趋强硬。另外,美国国会在共和民主两党联合推动下,通过一系列法案,针对香港和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又授权美国政府向香港的社运人士提供保护。

这些法案包括《香港自治法》和《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前者在参众两院都获得全体一致通过,后者在参议院获得一致通过,在众议院通过时只有一票反对。

民主党籍的众议长佩洛西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通过后说,法案通过代表“在北京的打压下,美国重申对民主和人权的承诺”。共和党籍的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特拉维斯(Michael McCaul)在法案通过后也说,美国“需要帮助香港的人”。

中国官方多次批评美国这些行动是“干预内政”。

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分析拜登将来对香港的政策时,不能以他过去的处事手法作准,因为美国国内的情况已经变得不一样。

“拜登当副总统后离开白宫四年,返回白宫的时候,两党对香港的问题、对中国的态度,以至美国针对中国崛起的民情这些问题,已经有一个清楚的共识,以及一个强烈的负面民情。”

总部设在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6 月至7 月进行调查,访问了超过1000名不同年纪和政治取态的美国人,发现大部份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对中国有负面印象,年纪逾50岁、或报称立场偏向共和党的群体中,有最多受访者表示不喜欢中国。

调查指出,大多受访者都不满中国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手法,但同时也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超过70%受访者更认为,即使可能会影响对华经济关系,美国也应该尝试在中国推广人权。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支持者大多对中国持负面印象. 表示对中国「印象差」的受访者数目近年不断增加. 调查在今年6至7月进行,共访问了1003名成年美国人。

路透社今年5月也引述一份据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撰写的报告,指世界多国对中国的负面情绪达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最高”。路透社又引述消息人士说,这份只供中国官员内部参考的报告在结语指出,美国政府视崛起的中国是对“西方民主的一个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一家官方性质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重建多边主义联盟

特朗普过去多次批评中国偷取美国公司的技术和侵犯知识产权。拜登在竞选总统期间也多次发出类似批评,他还于今年4月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指美国必须以“强硬手段”应对中国,否则中国就会继续抢夺美国和美国公司的科技和知识产权,也会继续利用政府资助,让中国的国有企业享有“不公平的优势”。他还形容习近平是个“流氓”。

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秘书长陈伟信接受当地传媒访问时指出,民主党目前还难以稳固掌控美国国会,拜登相对处于弱势,而外交政策是最容易取得两党共识的议题,因此早晚都会重新聚焦中美关系。

陈家洛也认为,拜登当上总统后,对于特朗普掌政时,就香港以至中国问题达到的突破不会有180度的转变,而且拜登的关注点是如何与美国的盟友重新建立一个多边主义联盟。

“即使拜登在态度上没有特朗普般尖锐或针锋相对,但他实际上做事情的时候是以价值观为基础,妥协的空间其实不存在。”

“香港自修例风波以来得到很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今天在美国本土也有许多支持香港的声音。因此我不会有很悲观或很单纯的看法,以为换了拜登上场就会对香港问题睁只眼闭只眼。”

【民主中国首发】11/11/2020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