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琅施塔得的血与火(五)

朱小萍、余伟民的文章在详细地叙述了喀琅施塔得事件的起因后,又将布什维克党人是如何残酷镇压喀琅施施塔得人起义的具体情况作了披露:

无情的镇压与惩罚

军事进攻准备就绪,苏俄政府对喀琅施塔得的武力镇压就开始了。俄共(布)十大召开前夜,3月7日18时35分,从谢斯特罗列茨克和红山炮台向喀琅施塔得进行了试探性炮击,对方几乎没有回应。列宁在俄共(布)十大的报告中暗示,到3月8日晚喀琅施塔得可能会有新闻传来。苏俄高层确信,在武力进攻下,叛乱将很快被平息。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在经过一夜的炮击后,第七集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下达了强攻喀琅施塔得的命令。士兵们披着用来伪装的白色披风在没有任何掩体的开阔冰面上匍匐前进。3月8日整整一天政府对喀琅施塔得进行了炮轰,并用飞机向“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以及喀琅施塔得城堡投放了525俄磅炸弹,但政府军的进攻遭到了喀琅施塔得人的猛烈反击。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对政府军的几个据点进行猛烈炮轰,使得据点许多房屋着火,至少五门政府军大炮被击毁。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政府军仅仅夺取了7号要塞。更为严重的是,被派去沿解冻的芬兰湾进攻要塞的红军的情绪不稳,从感情上来讲,他们同情喀琅施塔得人。部分红军士兵甚至公开拒绝执行进攻的命令。最为典型的是第561团,他们和喀琅施塔得的560团一样都是由库班人组成的,他们被调来执行进攻任务,但全团官兵都拒绝进攻。3月8日,该团有一个营约六百人向喀琅施塔得投诚。从南方军区调来的混编团曾一度冲入喀琅施塔得,但却遭到了猛烈反击,不得不退却,并且有两个连被俘。3月8日22时,政府军不得不退回到最初的阵地。政府军的第一次强攻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政府报刊力图掩盖真相,富有政治经验的托洛茨基在给季诺维也夫和图哈切夫斯基的电报中写道: “今天的《彼得格勒真理报》上说,对于我方狂风暴雨般的火力,喀琅施塔得的反击是软弱无力的,因为害怕浪费弹药,他们只用了轻型炮反击等等。这种不真实的消息在我看来是十分有害的。应该或者是不告知细节,或者是告知全部真相,因为居民们,特别是海军完全清楚事件的进程。上述做法会破坏他们对报刊的信任。”

手头有一本《苏联通史.第三卷》(潘克拉托娃主编,人民出版社1954年9月出版),70年前的苏联官方对喀琅施塔得事件是这样描述的:

喀琅施塔得的叛变 苏维埃政权的内外敌人,急于要利用这些经济的和政治的困难。反革命分子——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白卫分子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都积极活动起来。他们装出无党派人士的姿态,撤消他们以前所提出的“打倒苏维埃!”口号,而提出了新口号: “赞成苏维埃,但是不要共产党人参加苏维埃!” 1921年3月间在喀琅施塔得爆发的反革命叛乱,最生动地表现出阶级敌人的这种新策略。

喀琅施塔得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根据地。当革命及内战时,波罗的海舰队成千上万地派出了绝对忠诚于革命的战士到各前线去。当时在新补充的海军人员中,有好些是偶然收入的分子,往往是未经革命锻炼而失去阶级地位的分子。当时波罗的海舰队中的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好。混进了舰队而占领导地位的托洛茨基分子,腐蚀了一部分共产党水兵。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及无政府主义者以“无党派”人士的姿态,加强其在舰队中的破坏作用,在3月1日所举行的水兵大会上,他们竟使它通过了一个反革命的决议。喀琅施塔得落入一小撮白卫走狗的手中。

喀琅施塔得叛军的军事行动,是由以科茨洛夫斯基将军为首的白卫军事专家指挥的。喀琅施塔得叛军得到国内外一切反革命势力的支持。逃亡在巴黎的白卫分子为叛军征募金钱和粮食,美国红十字会用它的旗帜运送粮食到喀琅施塔得。立宪民主党米留可夫向喀琅施塔得反革命派提出“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口号。
在揭发阶级敌人的阴谋时,斯大林同志说: “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这就是俄国反革命魁首米留可夫当时所提出的口号。反革命分子懂得,问题不在于苏维埃本身,而首先是在于由谁领导苏维埃。”

喀琅施塔得在白卫分子手中达17天。彼得格勒国防委员会未能在叛乱初起时平定它。季诺维也夫和叛徒交涉了7天,因而使他们有时间加强防守。红军精锐部队被派往粉碎喀琅施塔得的反革命,当时正在开会的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派了三百名代表由伏罗希洛夫率领去增援。3月16日,革命士兵穿着白色长袍作掩护,在不断的机枪及大炮火力下,经经过敌方弹雨所爆炸的3月薄冰上,冲向喀琅施塔得的主要炮台。伏罗希洛夫在进攻队伍的前列,表现出布尔什维克的勇敢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榜样。

3月17日,喀琅施塔得的反革命巢穴被打垮了。

对照朱小萍、余伟民根据当时苏俄档案写的文章,上述苏联历史除了日期和数字,其余文字大部分不符合事实真相。布尔什维克对于历史事实采取去真存伪、掩饰歪曲的手段,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无所不用其极,以售其奸,喀琅施塔得事件是一个典型。

下面接着看布尔什维克对喀琅施塔得人的镇压:

政府军第一次进攻的失败使得本以为在经过一次打击后喀琅施塔得人就会挂出白旗的托洛茨基不得不对这个问题加以重新考虑。托洛茨基向中央政治局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其中写道: “只有在解冻前可以占领喀琅施塔得。一旦海湾通航,喀琅施塔得就和国外建立了联系。到那时,整个岛对我们来说将成为不可抵达的。希望对方由于缺乏粮食而投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因为在通航前起义者的粮食是够用的。图哈切夫斯基刚刚打来电话,说彼得格勒已经开始解冻。无论如何,必须在最近几天消灭叛乱。为此,必须征召相当数量的富有战斗力的共产党员和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到彼得格勒去。应当采取果断措施。”

据侦查情报称,喀琅施塔得有140门大炮用于海岸防御,防御的兵力达28000人。要想发动进攻,必须有两倍甚至是三倍于此的力量。苏俄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首先是加强第七集团军炮兵部队的力量,从西线调来三个营加二个连的重炮部队。又调集了二个步兵旅。四支空军部队也从西线抵达彼得格勒。其次,鉴于第一次进攻时部队的骚动和拒绝进攻等情况,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手段,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如设立革命军事法庭巡回审判庭(审判程序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设立革命三人小组,在每支部队中安插情报员;在进攻中设立严密的散兵线,防止军人后退;那些被认为是不可靠的部队在被解除武装后调往离喀琅施塔得很远的后方;被认为是带头起哄的军人被立即处以枪决。3月9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秘书科列金斯基向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发出电报: “根据彼得格勒委员会的要求,立即在24小时以内征召150名坚定、坚强、有觉悟的CP员做临时指挥,以解决喀琅施塔得事件。” 到3月12日,共有将近三百名俄共(布)十大代表被派往喀琅施塔得,他们不仅仅是去担任军事指挥,更重要的是去加强那些进攻部队的士气。另外,从3月9日起,政府开始对一些罢工工厂的工人进行重新登记,采取这一措施后,彼得格勒大部分工厂得以复工。政府还对彼得格勒加强了情报侦察工作。

3月9日,双方炮火不断。政府军对三个炮台和两艘战列舰实施重点打击。喀琅施塔得方面则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并重新占领了曾被政府军夺取的七号要塞。就在这一天,临时革委会委员维尔舍宁在奥拉宁包姆被捕,他声称他来此地是为了执行委员会交给他的与政府进行停战谈判的任务。此前一天,政府曾收到芬兰电台的报道,喀琅施塔得人向政府建议谈判,但镇压的车轮已经启动,政府对停战谈判不予理会。

3月10日,政府军仍然对上述的几个点实施打击。到3月11日,包括北方军队集群、南方军队集群、利戈沃后备军和彼得格勒后备军在内的政府军总共集结了步兵一万六千人,骑兵354名。此外,在附近地区还有一个旅和两个团待命。整整一天,双方都持续炮击,政府军派出29架飞机加强侦察工作。鉴于解冻日期的日益临近,托洛茨基建议加快强攻要塞的准备。苏俄高层对战局高度关注,全俄肃反委员会呈列宁、斯大林的战报不断地从前线发往克里姆林宫,对彼得格勒的政治局势、军队进攻喀琅施塔得的情况、获得的关于喀琅施塔得的情报加以报告。

俄共(布)武力镇压喀琅施塔得起义的行动,受到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强烈反对。3月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孟什维克)发出呼吁书,要求制止杀人行径,“我们不了解事件的详情。但我们知道喀琅施塔得曾要求改选苏维埃,释放因工人运动而被捕的社会主义者、非党工人、红军战士和水兵,还曾要求于3月10日召开非党工人、红军战士和水兵代表会议,共商摆脱苏维埃俄国目前困境的出路。工人政权本应查明喀琅施塔得事件的真正原因。工人政权本应在全体工人阶级面前公开地与喀琅施塔得工人及水兵达成协议。但他们却宣布戒严,提出命令投降的最后通牒并把枪口对准工人和水兵……我们应当干预并制止流血事件再次发生。我们要求当局在彼得格勒各工厂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立即与他们举行谈判。要立即选出参加这些谈判的代表。” 3月8日,俄国社会革命党在“答诽谤者”传单中指出: “布尔什维克政权依靠的不是工农苏维埃,而是赤裸裸的暴力。现在所有的工人都会明白,将政权转入真正自由选举的苏维埃手中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取消戒严,全体劳动者享有言论、出版、结社和集会自由;自由改选苏维埃及其他工人组织;释放所有因政治信仰不同而被捕的社会党人和非党工人农民。真正的劳动者政权万岁!”

而俄共(布)对此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应当汲取这个经验,我们应当接受喀琅施塔得事件血的教训,我们应当给非党人士作出结论,他们口头上高喊保卫苏维埃政权,暗地里却在破坏苏维埃政权。同志们,你们应当清楚,你们面对的是死心塌地的反革命分子、地地道道的白卫分子,任何妄图通过反共产主义的途径暗中破坏苏维埃政权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因为苏维埃政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基础上的。”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包括喀琅施塔得的起事者,对什么是苏维埃政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俄共(布)党内也有人反对进行镇压。3月10日,女教师玛丽娅.尼古拉耶夫娜.沙捷莉因对喀琅施塔得人进行军事镇压而退党。她声明: “我被共产主义学说及其 ‘一切为了人民’ 这句口号的圣洁和美好而深深感染,于1920年2月成为俄共预备党员。然而就在有人对和平居民、对我深爱着的喀琅施塔得的六七千个孩子打响第一枪的那一刻,我想到我可能被当作那些滥杀无辜者的同谋,因此我从打响第一枪的时候起便不再认为自己是俄共预备党员了。” 机械工希舍洛娃在3月10日的退党声明中愤怒地说: “我请求不要把我视为俄共党员,因为我打心眼里觉得CP员就是一帮暴徒。他们就像凶残的野兽那样不肯放过自己的猎物,恨不得吸干人民的鲜血。我拥护临时革命委员会,它正带领劳动人民走光明正确的路。”

布尔什维克对喀琅施塔得人的镇压使它在道义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让俄国人民因此认清了它的真面目。而它一旦撕下假面具,就不再顾忌自己的所作所为了。下面接着看它的凶恶表演:

为了迅速镇压喀琅施塔得起义,政府除了在物质上尽量满足部队的需要外,还采取了更为强有力的政治措施。3月13日,南方军队集群司令谢佳金发布了关于处理临阵脱逃等案件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不仅是军人的案件,而且部队驻扎地居民的案件都划归彼得格勒军区/州革命军事法庭巡回审判庭管辖。

3月14日,预定从北方发起的进攻由于有两个团发生兵变而推迟。这两个团的士兵全副武装地走出营房,喊着“不要到冰面上去”、“召回部队”等口号,表示拒绝进攻喀琅施塔得。这些军人被解除了武装并被逮捕。两个团分别有41名、33名士兵被判处枪决。判决书向全体军人长时间地反复宣读,以示警告。3月15日,图哈切夫斯基发布命令: “……苏维埃政权用解除这些团的武装和逮捕表明,无论是目无纪律还是叛变,都不允许在红军中发生。所有奸细和造谣者都要为自己的反革命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当被他们蒙骗的英雄们请求给予机会夺取喀琅施塔得,在苏维埃俄国工农面前赎罪的时候,我相信并且希望,重新看到自己的老战友成为英雄。前进!向喀琅施塔得叛徒进攻!” 这一天,政府军在进攻方面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而是着力于整顿军纪,修筑防御工事,集结军队,为强攻做准备。
面临政府军围攻的喀琅施塔得处境日益困难。军事上,尽管喀琅施塔得在这一阶段对政府军的还击仍然是有力的,但已经明显感到防御力量的不足。科兹洛夫斯基事后回忆: “要知道他们海岸线的总长度超过了30俄里”,但 “要塞可用于对付进攻的自由的卫戍军是那么有限,散兵线中不得不每隔5俄丈才安排一个人”。况且自愿去最前线防卫的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青年水兵,他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从未参加过战斗。用于防卫的有生力量的缺乏使得司令部的防卫计划没有完全得到实施。政治上,随着战斗的加剧,喀琅施塔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一部分无党派人士(包括军人)开始不服从临时革委会,他们在工厂、军舰进行宣传,暗中破坏临时革委会各种措施的实施。临时革委会力图控制内部局势,它要求成立革命三人小组负责维持秩序,多次发出命令要求共产党员及居民交出武器弹药。3月15日,临时革委会决定解除所有共产党员政委和担任一定职务的共产党员的公职,并且对他们实施特别的监督,责令其不得进入军港,所有重要据点由非共产党员占领。同时,临时革委会还不断地向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发出呼吁,阐明起义的目的,以期获得支持,但彼得格勒已处于戒严状态,喀琅施塔得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均无法活动。

在此期间,喀琅施塔得获得的外援主要来自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的俄侨。尽管侨民界对起义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捐款为起义者购买粮食,支持临时革委会。3月8日,国际红十字会三人代表团抵达喀琅施塔得,他们表示愿意提供粮食、药品援助,但同时指出,由于没有得到芬兰政府的许可,这些物资只有偷运过来。3月9日,代表团返回芬兰,其成员维利肯(前沙俄海军军官)作为对即将运来的粮食进行分配的监督员留了下来。据契卡人员阿格拉诺夫的调查,在临时革委会的一次会议上,佩特里琴科报告说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从国外派来了信使,建议临时革委会允许他作为立宪会议主席回到喀琅施塔得,在立宪会议的旗帜下同布尔什维克政权展开斗争,并表示愿意提供武力援助。临时革委会除瓦列克表示赞同,佩特里琴科和基利加斯特态度不甚明确外,大部分委员对此表示反对。3月11日,维利肯指出,只有在支持召开立宪会议这个口号的条件下起义者才能定期得到粮食。当天,喀琅施塔得获得了大约四百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公斤)的粮食,使得本已紧张的粮食供应稍加缓解。尽管没有接受任何政治义务,临时革委会的成员也难以掩饰其内心的矛盾,他们明白,这一举动将把喀琅施塔得人与白卫军联系在一起。

在1971年出版的《苏联共产党历史》中,关于喀琅施塔得事件是这样叙述的:

1921年3月初,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叛乱。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成分在国内战争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革命的水兵大部分都开赴前线去了,补充到海军里接替他们的是政治上没有受过锻炼的农民,他们反映了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情绪。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和白卫分子利用喀琅施塔得布尔什维克组织的薄弱,疯狂地煽动反对余粮收集制。

在国内战争中被打垮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不敢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改变了斗争策略。喀琅施塔得叛乱的头目提出了“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党派!”的口号来欺骗群众。反革命势力企图用这个口号引诱群众去消灭苏维埃制度。前立宪民主党首领、亡命之徒米留可夫在他提出的“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中,也暗含着这个目的。反革命势力想排除共产党人对苏维埃的领导,消灭苏维埃,在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制度。

国际资产阶级把这一叛乱称为“人民革命”。他们派遣自己的代理人到喀琅施塔得,企图把它变成全俄暴动的中心。但是,喀琅施塔得这个被资产阶级报刊称为“不可进犯的要塞”,受到了米.尼.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红军的攻击。以克.叶.伏罗希洛夫为首参加扑灭叛乱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树立了英勇果敢的榜样。1921年3月18日经过冲击,要塞就被拿下来了,喀琅施塔得叛乱被扑灭了。

这个《苏共党史》比起《联共(布)党史》稍微能说点真话。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共党内的开明人士逐渐增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反戈一击的决定性力量。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未完待续)

东欧政治笑话(27)

当年捷克斯洛伐克人互相安慰说: “天气这样冷是由于西伯利亚的大门开了,冬天来了。” 他们表示很羡慕不会遭到入侵的以色列,因为“它不像我们这样被‘友好’国家所所包围。” 还说,有哪一个政府比瑞士更中立呢?这就是我国政府。“它甚至不管自己国家的事情。” 言外之意是一切都由苏联人取而代之了。

荀路 2021年3月18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