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的维吾尔语叫喀赫勒克,意思是乌鸦很多的地方。叶城是汉名,清政府置县时定的。这里现在看不见乌鸦了,是新疆到西藏的重要转运站。西藏阿里地区的军用和民用物资都经过这里。我当年也是从这里去阿里。

碰上各乡农民在街头演出文艺节目,是政府组织庆祝“十一”国庆的活动。我们看了一会,然后去叶城清真寺。寺前广场现在成了大市场,人群熙熙攘攘。据说前几年还不是这样。世俗化进程真快。这里的清真寺一般不让游客随便进。一个打赤脚的老乞丐坐在清真寺门口台阶上读古兰经,发现我给他拍照,怪叫一声跳起来跑掉,让我很内疚。

下一站莎车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所在地,后来统治过新疆广大地域的叶尔羌汗国也在这里。莎车被认为是新疆保留民族特色比较多的地方,但也已经满街是汉人。

我们去一个麻扎。那麻扎对穆斯林是一个重要地点。麻扎在一片广大墓地当中。一座光线幽暗的建筑物,里面有几个盖着墨绿色绒布的坟。建筑物顶部垂下密密麻麻的旌旗,笼罩其上。麻扎周围一些信徒坐在不同位置,以沉思默想的姿势手数念珠。

我们横穿墓地,顺便参观了一些非常美丽的陵墓。尤其是一些老墓上面残存的古老瓷砖,美得简直不可思议。墓地另一端,穿过街巷便是莎车王墓。叶尔羌汗时期的十数个君王在此入葬。但那些君王多数已不为人知,名声最大的却是一个叫阿曼尼莎的王妃。她之所以被后人纪念,在于她组织音乐家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十二木卡姆”,使其能够传给后人。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有三百六十首声乐曲和器乐曲,选用了四十四位古典诗人的作品及各种民歌民谣,共计四千四百九十二行诗,全部演唱完需要二十四个小时。我听着十二木卡姆音乐,安静地站立,做出穆斯林的祈祷手势,有一种很美好的感受。

路过英吉沙县,刚想停车,过来一个维吾尔人,用很权威的手势指挥我们把车停到一个商店门口。我们还以为他是停车场管理者,结果发现他是卖刀子的。看来他惯于此道,装成停车管理者的模样把游客的车引到他的刀店。

英吉沙小刀名气很大。我早就听说过。不过我对刀没多大兴趣。旁边店面的中年维吾尔人跟我说,我们进的店是假的,他的店才正宗,是有四百年历史的老厂,而且是国营的。为了展示刀的锋利,那位中年维吾尔人挽起袖子剃自己胳膊上的毛。如此直接的推销,促使唯色买了一把银身英吉沙小刀。她从八十元砍到五十元。刀子的确漂亮,像是贵妇人带的。唯色也当场仿效那男人,剃了自己一根手指的汗毛。

当唯色玩她刚买的刀,说她现在知道了英吉沙有小刀时,一位维吾尔人告诉她英吉沙还有艾沙。英吉沙是艾沙的家乡。国民政府时期艾沙做过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共产党来后流亡海外,致力于东土建国,是流亡维吾尔人的精神领袖。

快到疏勒,路过一个水库。我们把车开到水边,看到一帮捕鱼人。他们在岸边搭了一群窝棚,晾晒着大片渔网,岸边靠着数条渔船。男人们划船下水,女人们在岸上补网。捕捞上来的小鱼被摊开晒鱼干。跟打鱼者聊天,他们从山东来,已经在新疆境内打了多年鱼。这个水库叫东方红水库(肯定是文革中修建)。他们今年刚搬到这里。问他们生活如何,回答是刚够糊口。

晚上在疏勒的麦西热甫餐厅吃饭。被联合国安理会列进恐怖组织名单的“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运动”首领艾山·买合苏木就是疏勒人。当地人讲的艾山·买合苏木出逃的故事非常有传奇性,说他当时已被警方控制,准备逮捕。他以有病为名,在乡下一个维族医院住院。医院工作人员按接到的指示监视他,当地派出所也派了警察看管。半夜,突然来一群警察,开着当地人称“沙漠王”的高级越野车,携带武器,很正规,拿出逮捕令,将艾山·买合苏木带走。几个小时后,又一拨警察来带他,才知道前面一拨警察是假的。后来发现艾山·买合苏木在阿富汗出现,再后来听说他成了本·拉登的助手。

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