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变态辣椒的婚礼说起

2014年10月5日,位于大阪市中心梅田附近的福岛教会,为一对来自中国的新人举办了婚礼。虽然新婚夫妇的至爱双亲未能亲自前来参加儿女的婚礼,但是他们的好朋友以及教会的教友们大约五十余人见证了这场婚礼并为他们献上至诚祝福。

新郎本名王立銘,笔名变态辣椒,为因特网上知名的时政漫画家。近年他在因特网发表的针砭时政的漫画引起中国当局的忌讳,甚至因其转发网友言论而招致警察传唤,其公共平台微博、微信都被封杀。

变态辣椒原本打算从5月份开始在日本滞留三个月,且玩且行,不料他在的日本体验遭致中国官媒《人民网》题为《看清“变态辣椒”亲日媚日的汉奸相》的火力批判。变态辣椒深感回国危险,便与妻子商量之后,决意留在日本。

教会婚仪之后,性情之友聚集在一家意大利餐馆为新婚夫妇举办了喜酒宴。到场的不仅有居住在关西地区的中国人、日本人,甚至有远道从台湾、从东京赶来的朋友。

“我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不让人感到恐惧的国家。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努力啃日语。”目前,新婚夫妇打算延迟在日本的滞留。

“得知新人遇到困难,我们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开始新生活。”酒宴上,大家对新人今后生活提出建议,并就中日两国的政治、社会等问题进行交流,并伴随者吉他优美的音色唱起《干杯!》,再次衷心地祝福。

这次婚礼的举办者是住在大阪的文学研究者·作家刘燕子女史为中心的私人性沙龙—“燕子信笺”。这个沙龙义务接待了许多来自中国的自由知识人、公民运动的践行者,其中不乏政治异见者。她和她的志工朋友们不仅带他们(她们)去参观京都、大阪等名胜古迹,还积极向日本社会介绍他们的思想与践行。

近年来外务省与日本的民间国际基金交流会等机构也积极接待中国自由知识人、公民运动践行者,但是主要在首都东京,而在大阪, “燕子信笺”沙龙为主要接待方。

“燕子信笺”的参加者以关注中国的中日朋友为主。但是,在东京,这类研讨会主要为中国研究者、专家们。而在大阪,参加者既有大学教师,也有公务员,企业经营者,普通市民,甚至非中国研究专业大学生等,跨越不同的领域与行业。沙龙中也有来日本之后才开始关注中国政治·社会诸问题的华人。换言之,“燕子信笺”并非中国研究专家的纯学术集合体,而是一个市民沙龙。

来自大连的W小姐于2009年来日本,现在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燕子信笺”沙龙的志工活动酒宴上,无论对方是鼎鼎大名亦或无名小卒,W小姐都站在自己的市民立场,就中日关系、中国问题,大大方方,洒洒罗罗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时,W小姐对中日关系、中国的政治空气并没有特别在意,赴日之后因中国的亲朋好友对日本印象不佳,持批评立场,她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在日本的意义,并渐渐认识到“不能给别人添麻烦”等这些浸透于日本人日常生活根底的思维方式与内在秩序。

“耳闻目睹日本人恪守礼节与伦理因而能安心安堵地生活时,我意识到中国要普及这些生活常识的前提为必须实现民主化。我希望中国成为人权、民主、法治之国”。W小姐说。

(二)文学者践行的中日交流

沙龙的参加者职业多种多样,思考方式也迥然相异。比如遇到中国政府对西藏僧侣镇压这样的话题时,平日对华“友好”或者“不友好”的参加者之间意见会发生冲突。谈及日本曾经发动过的战争以及宪法第九条问题时,他们则在认识上会分道扬镳。

燕子本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原则,力图沙龙成为来自中国等地现场发信、并相互共享资源、进行有质品交流与研讨的磁场。

“沙龙的目的为超越各自的立场,成为创意的公共空间,沙龙没有任何特定的政治团体参与,欢迎思维幅度宽容的朋友们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燕子说。

燕子是湖南人,1991年留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关西大学文学、教育学硕士毕业之后,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耕耘于写作、翻译。2000年,她与留日学生中的性情朋友一起创办文学刊物《蓝·BLUE》。该刊尝试践行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作家)的构思的焦点—桥,超越人类的憎恶与隔阂,凝聚着对和平与美的夙愿,以文学的力量,搭建中日之桥。

《蓝·BLUE》以其独特的中日双语的编辑方针,向读者译介同时代的中国的地下文学、抽屉文学、独立电影、有品位的纪实文学作品等。这些文学与艺术,在当时,不用说日本,就是在中国,也鲜为人知。

《蓝·BLUE》休刊之后,燕子仍然通过执笔于中国当代文学而孜孜搭建她的中日之桥,向日本读者积极译介刘晓波、王力雄等自由知识人以及廖亦武的厚重作品《中国底层社会访谈录》,还有西藏女作家茨仁·唯色的《杀劫》、《图伯特的秘密》等作品。她在出版社集广舍的网页上有一个固定的日文博客也叫“燕子信笺”,通过这个博客介绍中日作品、她还风尘仆仆地采访自由知识人与公民社会的践行者,向日本社会报告他们的的活动,促使日本关注被忽视的人道·人权问题。当这些朋友们来日本时,她就在召集沙龙活动,促使中日双方近距离的交流, 就这样,自2011年3月起,“燕子信笺”沙龙开始市民现场共享交流活动 。

(三)桥之夙愿

亲近于文学的人,或许觉得燕子的这系列活动已经脱离了文学,但燕子本人并不这样认为 。她说:“我仍然是一个文学者,文学者具有见证现场、记录历史的责任,是同时代的证人。”近年,日本媒体中关于中国自由知识人的介绍也增多起来,这与燕子的先行之力分不开。

燕子始终在研究中国文学以及中国问题,但她的这些活动,并未给她本人带来现实利益。

日本的大学,尤其是有关中国研究的学科,大多数以与中国的大学互派留学生等交流项目吸引人眼球,因此,都在意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不愿意与中国政府认定的“异议派”知识人接触,而且中国研究的学者们很恐惧因此无法入境中国,因此,即便他们知道中国知识人遭到当局迫害的消息,也睁眼闭眼,王顾左右而言他。当然,也许这中间也包含日本人不喜争端,凡事静观的习惯。

“我理解日本以‘沉默是金’为美德,也很尊重日本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不过,需要警醒的是,沉默中个体的尊严与自由遭到浸害。今天,中国的良知知识人、公民运动的践行者遭至蛮不讲理的打压,而邻国日本不应该对此冷漠、麻木不仁。”燕子说。

无疑,燕子本人也不止一次遭到当局的麻烦。不过她还是老样子,一边教好书,一边从事她的文学活动。

这一次操心变态辣椒的婚礼之后,她因过劳成疾,差点倒下。也许她过去也无数次遇到挫折,却依然柔韧的坚持与果敢的践行,她食量很小,身材苗条,却好像蕴藏着很大的能量,真是不可思议。

本来这类聚集不同意见、不同职业的交流活动,应该是包含笔者在内的日本人应尽之为,而我们却没有做到,因此,我们应当对在大阪坚持这样宝贵活动的燕子表示感谢。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她践行的中日之桥的含义。

日本人中有人认为译介被中国政府打压,或者说与中国政府公式见解持异议知识人、公民运动的践行者,会不利于中日友好,事实上,我亲耳所闻这样的意见。但我认为这种认识局限于与中国的交往只是与中国政府为对象的交往。这正是由于至今为止人们所重视的“中日友好”之弊,往往只着眼于政府之间,而轻视个体间成熟交往与心灵之通。

燕子认为普世价值才是中日友好的基础。普世价值蕴涵民主主义、人道挚爱、个人尊严、民族尊重等多重含义,但我想首要之意,没有任何人喜闻乐见于个人自由、民族尊严受到践踏吧。倘若站在独立个人的基本立场,不难理解燕子的“桥”之夙愿吧。

(作者麻生晴一郎:自由写作者。1966年出生于福冈。东京大学毕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度过。曾在电视台任纪录片导演。现在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向日本读者传达接地气、通脉搏的中国动向。作品有《北京艺术村:抵抗与自由的日子》等。《变化中的中国——寻访草根现场》曾获首届亚细亚·太平洋报告文学奖。)

本文为月刊《潮》三次连载的《在日华人》系列的终章。副标题:在日华人之物、之思想、之生存方式,在日本逐渐生根发芽,并丰饶着日本社会。

转自纵览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