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各界的反思(1)

    1991年12月25日晚7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发表电视讲话,宣读了他的辞职声明:“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 他同时辞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于当晚把控制苏联核武器密码的小箱子移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7时38分,缀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红色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寒风中徐徐降落,落进历史的深渊。接着,俄罗斯联邦的红、白、蓝三色旗在夜色中缓缓升起。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确认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主体停止存在。这一天,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1922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只差四天满69周年,离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成功74年零49天。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震撼了全世界,使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沉重打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应该指出,苏联的崩溃实际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二是苏联作为多民族的、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三是苏联CP长期作为苏联唯一的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无论从上述三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来看,苏联的崩溃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剖析。

作为亲历亲为者,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的分析应该最具权威性。温州大学教授、学者马龙闪在《炎黄春秋》杂志2013年第11期发表的文章《俄罗斯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解说》一文,在我看来见解深刻,分析到位。下面给大家阐述此文的重点部分,让大家了解俄罗斯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剖析是如何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从人家当事者那里得到的信息、史实和评说,应该是最全面的,最有权威、也最有说服力的。

最近为研究俄罗斯当代史学史,笔者集全力翻检了不少俄文报刊,看到由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堪称是俄罗斯国家史学权威刊物的《俄罗斯史》,刊登了由其主编A.H.梅杜舍夫斯基教授撰写的《从分析史学观点,看改革和苏联崩溃的原因》一文。该文简括而又精辟地概述了近些年俄罗斯史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

       

梅杜舍夫斯基是在2011年为纪念苏联改革开启25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撰写此文的。他说,过去“就这个问题所发生的争论”,“与其说触及的是事件过程的实质和对它的学术解说,毋宁说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色彩。” 但是,在苏联开启改革四分之一世纪、苏联解体也已过去20年之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完全学术研究的时机已经来临,因为这已为这一问题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时间距离”。他就是抱着这一态度,从分析史学的视角,采取信息认知论的方法,来冷静、理性地研究苏联灭亡原因问题的。

按照梅杜舍夫斯基在这篇文章中对苏联崩溃原因的概括,俄罗斯史学界近些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七种理论,或者说七种观点。但他并不完全认同这七种看法,他从分析史学出发,用信息认知论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可称为俄国学术界就此问题提出的第八种看法;加上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提出的苏共瓦解的“三垄断说”,实际上俄罗斯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解释,总共提出了九种理论或者九种观点。

马龙闪在文章开始先提出中国学者在研究苏联解体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虽然也吸收了俄罗斯学术界有关具体问题的不少成果和资料,“但多是呈碎片状的,支离破碎而非系统性的,且由我们自己做了‘思想加工’。” 而且,“在关键问题上依据一些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甚至子虚乌有或捕风捉影的说法,来注解自己的观点;更多的人不是抱着冷静的科学理性,而是以高度情绪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态度,来解说、‘宣传’这个问题。至于俄罗斯学术界和舆论界从整体上怎么看待、解释苏联解体、苏共瓦解原因这个问题的,我国学术界则很少做过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和系统的研究。”

马龙闪认为,中国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往往采取“我注六经”先入为主的态度,而且操之过急,没有人下足功夫去专注于此。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俄罗斯学术界的解说与他们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他们对此避之而唯恐不及,哪里还会去研究此类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学者为了保持“政治正确”,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种或暧昧含糊或迴避退却的立场。

下面让我们了解俄罗斯学术界解释、评说苏联崩溃原因的这九种理论、九种观点都包含了哪些内容。马龙闪的文章写道:

先看看梅杜舍夫斯基依据现代俄罗斯文献,对俄罗斯学术界解释苏联崩溃原因的七种理论、七种观点所做的概括。

第一是帝国论。这种理论把苏联看作是同其他大帝国相类似的国家,其解体也与这些帝国瓦解有着相似的各种原因,主要是在现代化条件下发生的政治不稳定和民族冲突。按照这种观点,帝国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帝国必须靠维持世界政治格局中各种力量的平衡,一旦失去这种平衡,就会导致“帝国走向极端”并引致解体和灭亡。这一类型的国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家规模巨大;二是国家在民族构成上具有非单一性,就是说它包括相当数量的民族,具有国家管理的超民族结构;三是帝国的所有部分都是靠强力来支撑。维系国家的基础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从经济到军事制度,从宗教到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但相应的是,一旦失去构成制度标志的其中之一,国家的解体就是不可避免的。

对这一理论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帝国”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划清“帝国”与“非帝国”的界限。在他们看来,在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构成都有相似的特点,无非是表现得弹性大小而已。这些持异议者还有一个论据,认为苏联与传统殖民帝国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差别,就是其(联盟)中央与各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同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相比拟,恰恰相反,它们之间不完全是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出于这方面的原因,梅杜舍夫斯基本人也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

早在美国总统里根在1980年代初称苏联为“邪恶帝国”的十多年前,中国官方就将苏联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1969年5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专政论”是社会帝国主义的强盗“理论”》的文章,将这顶帽子戴在“苏修叛徒集团”头上。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赫然指出:“苏联修正主义统治集团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这20年来已经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中共凭什么说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呢?官方给出的回答是引用列宁的一句话:社会帝国主义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具体解释是: “现在的苏联,表面上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它对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专政,奴役各族人民;对外疯狂地进行侵略扩张,颠覆渗透,推行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苏修和美帝都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敌,在欺负人方面,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尤为恶劣。”

上述言论虽然带有情绪化的偏见,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说苏联对外有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对内实行极权专制统治是有根有据的。可以说苏联具有帝国主义的某些特征,但它并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与历史上的老牌殖民帝国相比,差异是明显的。

第二是民族主义理论。这种理论把苏联国家解体的原因看作是没有形成具有明确价值观和公民身份的民族;或者相反,认为是“主体民族没能掌控国家局面”。而“就苏联的情况而言,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造成民族结构标志物的不稳定性,而形成民族精英之后,他们要求建立对本地区政权和资产所有权的监督和控制,并力图把资产私有化”。同样,俄罗斯民族主义也压倒苏联的弥赛亚思想而占据上风,成为主要的破坏因素。

不过一些俄国学者认为,这一理论虽然有其表面上的说服力,但实际上偷换了因果关系,是用国家解体的结果来解释它的原因。就苏联的情况而论,倒是恰恰相反:是民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现象产生了民族,并导致民族的分裂,而不是相反。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多民族的俄罗斯帝国存在了那么长时间,而它瓦解后却重新建立了多民族的苏维埃国家。这些学者拿出的论据是,有相当数量的多民族国家,如西班牙、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它们都是按民族区域分配权力和财富的,至今这些国家也没有解体。即使包括当今的俄罗斯联邦和后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也是如此。

梅杜舍夫斯基虽然大体认同这一观点,但并不同意民族主义是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

1973年,法国历史和政治学家埃莱娜.唐科斯在巴黎出版了她的《分崩离析的帝国——苏联国内的民族反抗》一书,在书中她惊世骇俗地判决了苏联的“死刑”,并且明确地宣布“死因”就是已经进入“癌症晚期”的苏联民族问题。唐科斯强调:“在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是民族问题。像它所继承的沙俄帝国一样,苏维埃国家似乎也无法走出民族问题的死胡同。” 她的这些“盛世危言”在当时的东西方曾经引起一片哗然,因为1970年代中期的苏联正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如日中天的时候,正是苏联与美国在全球争霸难分高低上下、胜负输赢的时候。唐科斯因此被西方学术界称为“苏联问题研究的诺查.丹玛斯”。(诺查.丹玛斯〈1503一1566〉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占星家,曾预言欧洲及世界五百年后历史的发展)当1991年底苏联真的解体之后,《真理报》编辑部忽然想起了这位“巫婆”,于是派出记者找到了唐科斯,询问她对苏联解体的感受。唐科斯却表示:“诚实地说,我不曾想到这件事会发生的这么快。当时我觉得,苏联可能存在到本世纪末。”

许多学者认为,长期积累的民族问题和骤然爆发的民族分离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虽然是被事实证实的东西,但这里要注意的是,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角度看,出现民族分离是苏联发生剧变的直接结果,而民族分离又是苏联解体的直接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解体与民族问题互为因果关系,民族问题具有更长的历史延续性和特殊性。苏联民族问题的发展轨迹走了一个完整的波浪形,从“散”到“聚”,从“聚”到“散”。那么,是民族分离导致苏联解体,还是苏联剧变导致民族分离呢?这里,虽然我们很难把导致“分离”和“解体”的时空确切区别开,但我们能够清楚地把导致“分离”和“解体”的政治经济原因以及各种现象集中起来,从中可以看出民族分离只不过是苏联发生剧变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局。而认为民族分离导致苏联解体显然只是从一些现象出发得出的结论。所以应该清楚,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只能从属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

这个问题在下文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第三是民族一人口理论。该理论把危机的原因“看作是对帝制国家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民族,遭到侵蚀而发生的民族关系的变化”,即主体民族由占国家族群的多数转变为少数,因此,国家“从帝国走向民族国家”。

包括梅杜舍夫斯基在内的一些俄罗斯学者,也不认同这一观点。在他们看来,这种观点虽然如实地描绘了苏联崩溃前夕苏联的民族一人口形势的变化,但是没能对其他一些帝国崩溃的逻辑作出解释,因为那些国家的民族人口并未发生上述数量上的变化。

截至1985年,俄罗斯族约占苏联总人口的52%,而且有连年下降的趋势。但要说俄罗斯人在苏联解体前由国家族群的多数转变为少数,进而导致国家“从帝国走向‘民族国家’”,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世界历史上几个大帝国,没有一个是因为帝国的主体民族由多数变为少数而崩溃的。

第四是社会经济理论。这种理论把苏联衰落的原因看作是制度造成的缺乏经济效力,而这种制度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而是以计划经济和强制劳动为基础的。其后果是,社会发展停滞,政治制度断裂、革命危机爆发和苏联解体。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苏联这种类型的国家,在这方面像停滞不前的具有东方专制制度或专制皇权制度的国家一样,处于现代世界进程的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而一当企图摆脱计划经济的困境,就会导致解体和垮台。按照这种理论,世界石油价格的暴跌就成了苏联不稳定的起爆器。

持异议的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三点驳论:一是该理论没能对这种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作出解释,因为该制度以前也曾遇到过这些经济困难,但却能够通过强硬的手段加以克服;二是这种理论对下述问题也没能作出回答:为什么这种制度不垮台(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就不能使之适应新的经济条件;三是该理论没能揭示出在国家激烈动荡后,传统的政权精英为什么能在事实上保存下来,因为其保存下来是造成他们接踵而来的专断复辟的原因。

社会经济决定论是叶利钦时期的政府代总理盖达尔提出的。他将苏联定位为官僚社会主义。就是说,苏维埃官僚作为一个新阶级高居于社会之上,官僚之所以那么强大,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财产,而国家化了的官僚财产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缺乏对劳动、革新的刺激等构成了官僚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对抗性矛盾。

盖达尔认为,苏联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无限度掠夺农业经济资源,最残酷地剥夺被赶入集体农庄并被束缚起来的农民,以此保证国家获得巨额投资并在短时期内建立起工业结构。结果,一旦农业生产的巨大资源消失,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危机就来临了。这在1960年代初最为明显,当时农业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0%。农业生产的严重危机迫使(国家)增加向农业的投资,长期的农业问题促使国家向国外大量购买粮食,从而使国家依赖于粮食进口。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极为惨痛的附加后果:经济生活的官僚化,结构僵化,缺乏向最活跃的经济环节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建立的企业和整个部门的继续存在甚至发展实际上同其工作的效果没有任联系。本质上,这些企业和部门就像部打空转的汽车,光见轮子转,却不见前进。

因此,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性弊病越来越明显。不具备经常产生和选择有效革新成果的机制,缺乏对有价值的劳动、提高产品质量和推进科技进步的真正刺激。主要资源被集中到国防部门,只在这一领域才存在着同潜在敌人的实际竞争。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其影响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就像比赛中使用兴奋剂一样:在某一时期强行提高了增长速度,但代价是破坏了(社会)有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苏联的经济危机是不是导致苏联崩溃的原因,学术界对此没有统一观点。美国左派学者大卫.科兹和弗雷德.威尔合著的《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对这个问题是这样阐述的:

……经济体制,不管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在它的内部产生问题时,不会突然变得不可运转。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体制以它特有的方式运作良好,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它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而在某个时期,它也有可能运作得不是很好,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在一种经济体制还能够实行大幅度紧缩政策的时候,用“崩溃”一词来形容它就会产生误导。例如,大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30年代面临的就只是大萧条,而不是崩溃。到1933年为止,大萧条使三分之一的美国非农业劳动力失业了。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也没有停止运行,更没有绝对的需要迫使它采取一种迥然不同的经济体制。

所有的经济体制都有强大的机制在经济低潮时期保护自己,即使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在1930年代,对美国资本主义激烈的批判使人们热忱地相信这种体制的“不可运行”已经显示出来了,然而,这种结果并没有引发革命。大萧条虽然严重,但并没有导致革命,而是导致了资本主义的改革。……到194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实现了巨大的转型并趋于平衡,此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历史上扩张最广、最快的25年。

如果说经济危机一定会导致一个国家崩溃,那么,苏联在列宁时代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下就应该灭亡了。在农业集体化和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经济也遇到严重危机,但并未影响到苏联的生存。为什么到了经济状态并不逊于以前任何时期的1990年代初,苏维埃大厦就撑不住了呢?

            (未完待续)

荀路  20215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