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日志(127)

821  当天下午,据戈尔巴乔夫说,亚佐夫、克留奇科夫等人乘总统专机来到克里米亚的福罗斯总统别墅,准备接总统回莫斯科。戈尔巴乔夫称,在未接通政府联系前,不同他们中的任何人谈话。联系接通后,戈氏开始同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克拉夫丘克等一些共和国领导人通了电话。接着戈氏指示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担任国防部的领导职务,立即将所有军队撤回驻地。

9: 40莫斯科卫戍司令加里宁上将发布通告,解除莫斯科的宵禁。

苏军部署在莫斯科的三个陆军师拒绝对群众行使武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见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称,他决心与新政权“对抗到底”。

11: 15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举行会议,再次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是反宪法的,决定授予叶利钦补充权限。叶利钦声称他已控制了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武装力量。

14: 42苏联安全会议成员巴卡京在俄罗斯议会讲话时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国内干下了无法无天的行为”。

16: 11苏联国防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苏联国防部部务会议决定把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军队撤回原地;苏联安全会议成员巴卡京和普里马科夫发表声明说,“实行紧急状态和把国家权力交给一些人是违反宪法的”,要求保障戈尔巴乔夫的个人安全。

16: 22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以及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先后飞往克里米亚会晤戈尔巴乔夫。

17: 00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决定向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 立即解散紧急状态委员会,释放戈尔巴乔夫,在全国解除紧急状态。鲁茨科伊、西拉耶夫等俄罗斯领导人和普里马科夫、巴卡京飞往克里米亚。

17: 04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关于社会政治出版物的决定所规定的限制被取消。

19: 03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夺权行动”是“违反宪法的”。

19: 13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扎索霍夫在记者招待会上称,中央书记处认为不能允许试图建立专制制度。

19: 35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作出决定: “实际停止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履行他的宪法规定的职责并把这种职责转交给副总统的做法是非法的。”

20: 17苏联检察院在散发的一份公告中指出,鉴于非法成立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的行动中存在着犯有国事罪的证据,苏联总检察长已提出刑事起诉,已经指派一些侦查员进行调查。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巴克拉诺夫和季贾科夫在克里米亚福罗斯戈尔巴乔夫的别墅被拘捕。

21: 10,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他已恢复对国家的控制。

21: 39苏共中央书记处发表声明,强调不允许利用临时的权力来确立专横的制度,建立反宪法的权力机关。

21: 42苏联政府第一副总理谢尔巴科夫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戈尔巴乔夫证实自己处于正常的、有工作能力的状态中,并要求内阁履行自己的联责。

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授予叶利钦补充权限以消除“政变后果”,还决定将历史上俄罗斯的三色旗当作俄罗斯联邦的国旗。

美国总统布什同叶利钦通电话,称赞叶利钦“勇敢”。

美国总统布什与戈尔巴乔夫通电话。戈尔巴乔夫感谢美国对他的支持,表示在挫败政变之后将更加坚信改革。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分别宣布共和国独立。

“八一九”事件中,在莫斯科新阿尔巴特大街花园环形路倒下了三个年轻人。时间是8月20日午夜。

23岁的德米特里.科马尔是他们中最年轻的一位,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当一队坦克迎着花园环形路上的人群开过来,人们四散跑开时,他动作敏捷,手里抓着一块粗帆布迅速登上了驶在最前面的一辆坦克,用帆布罩住了坦克手的潜望镜——那是坦克的眼睛。

科马尔成功了!他忘乎所以地直起身来。叭叭叭!后面坦克的炮塔打出了几发机枪子弹。科马尔猝然趴倒在坦克上,再也没有翻身。

坦克继续向前开去,科马尔的尸体依然在坦克上悬挂着。后来见证人回忆说,当时他们以为坦克上悬挂着一套衣服。

37岁的弗拉基米尔.乌索夫就是在看见科马尔中弹时扑向那辆坦克的。

乌索夫的勇敢行为可以说是本能驱使,他看见科马尔中弹倒下了,冲上去想把他从坦克上拖下来进行抢救。在冲到离坦克只有几米的地方,没想到那辆坦克突然向后倒开了。乌索夫连喊声都没有留下,就被卷入坦克的履带下了……收尸时,他的身体支离破碎,就像一剂膏药贴在经过坦克碾压的水泥路面上。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的碎骨烂肉揭了下来。

27岁的伊利亚.克里切夫斯基的尸体是第二天早晨在新阿尔巴特大街的一个街垒边发现的。当时他仰面躺在那里,头部右太阳穴触目惊心地凹进去一个洞。子弹大概是从面部飞出来的,因为有半边脸已不知去向……

这三个年轻人的死亡,使8月20日的这个夜晚变得格外沉重。第二天,俄罗斯议会大厦超短波电台反复播送了这一消息,并且说这是政变者一手造成的,必须向他们讨还血债。

荀路 2021813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