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30,2023

高法的判决不允许在大学录取中看肤色,但鼓励录取时看学生的个人经历。这不是新鲜做法,美国的大学一直在这样做;甚至不是新鲜说法——这几十年一直有学者呼吁大学在录取时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取代种族因素,就是说用照顾穷人家的孩子来取代照顾少数族裔。一些华人新移民可能觉得,高法这个判决会让名校录取更多华人学生。他们将会失望。

独立日假期前,美国最高法院像是在爆米花,接连做出重大判决,让人目不暇接。昨天宣判SFAI v. Harvard和SFAI v. UNC,禁止大学在录取新生时把种族作为一个因素考虑。一些华人新移民可能觉得,高法这个判决会让名校录取更多华人学生。他们将会失望。在笔者看来,这是个大致公道的判决,但不是一个对华人新移民的孩子上大学有利的判决。

高法的判决不允许在大学录取中看肤色,但鼓励录取时看学生的个人经历。这不是新鲜做法,美国的大学一直在这样做;甚至不是新鲜说法——这几十年一直有学者呼吁大学在录取时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取代种族因素,就是说用照顾穷人家的孩子来取代照顾少数族裔。这个判决无非是采用了这种流行已久的说法,认为这样更公道,不违反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

换言之,在将来的大学录取中,肤色不再是一个明文规定的考虑因素——本来就只有40%左右的美国大学在录取时把肤色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但美国大学有足够的非肤色录取因素来保持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可以预见,将有更多大学,尤其是名校,会放弃使用SAT考试成绩,增加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高中学区等因素的考虑权重。

笔者大致赞同这种原则。每个种族都有穷人富人,但孩子决定不了自己出生在什么家庭,决定不了自己的家长是谁,更决定不了家里有没有钱,能不能住在好学区。事实上,在大学录取中把种族作为一个因素考虑,最受益的是少数族裔中的富人子弟和上中产子弟。不管什么族裔,穷人儿女在差学区得80分要付出比富人和上中产子弟在富学区得90分更多的努力,也需要更高的天份。大学增加这些录取考虑因素的权重,比直接把肤色作为录取因素更公平一些。可以预见,从这个判决中受益的,首先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学区的白人学生——这也是SFAI发起诉讼的初衷;其次是那些地区的拉丁裔和非裔学生。华人新移民很少往在那些地方,很难看到他们的孩子如何受益。

今天高法的判决在原则上类似于得克萨斯现行的做法。得州公立基础教育主要靠各县市房地产税养活,富裕学区房价高,税收多,学区好,但贫穷学区和地广人稀的农村学区,经费捉襟见肘,学区差。小布什当州长时,想补偿这种教育不公,立法规定,不论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只要学生在班里成绩属于前10%,自动进入最好的州立大学。

一些富裕白人家长和第一代华人移民家长反对,因为挤掉了他们子女进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学如UT Austin的机会。Top 10% 规则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好高中前20%的学生可能水平比差高中10%的学生还好。居民区有穷富,学区也有优劣,但学童少年决定不了住在哪里,上什么中学。州政府这种做法,至少给了一些穷苦人家孩子机会。父母穷苦,政府管不了,但是至少在少年人生开始的时候,政府给提供了一个机会,没让人从小自生自灭。这是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尽量给贫穷家庭的孩子一个机会。

Top 10% 则实施多年,在左右博弈中修修补补,但基本精神一以贯之:学生家庭起点不平等,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政府尽量给家境不好的孩子一个大致平等的起点。如果让整个穷苦阶层的人和他们的儿女都看不到希望,这个社会肯定要出大问题。政府能帮的有限,但至少要通过公共政策做些调节。在这件事上,当年小布什这些得州共和党人是群负责任的政客。在得州人口中,非裔、墨裔和农村地区白人的平均收入低于其他大部分种族,其所居住的中小学校区经费不足,教学质量差。客观上,墨裔、非裔和农村白人成为Top 10% 规则的主要受益者。

Top 10% 规则只适用于州立大学录取,政府只帮这一把,能不能毕业还要看用不用功。在立法的时候,小布什当州长,州议会由共和党控制,都不是什么“白左”。立这么个法至少说明,这些政客没有自己阔了,就理所当然地觉得穷苦人家的孩子上不了大学是活该。穷苦人家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了一把,政府虽不是菩萨,但在你人生刚起步的时候多少拉你一把。这是文明,无分左右。

得州政府的做法让我想起当年在国内城乡结合部中学挣扎的岁月。如果天朝官府也有类似的规则,我等会省却许多因触目惊心的不平等而考不上大学,沦落在社会底层蹉跎的时光。那时候,高考是全国统考。同样的分数,在北京上海可以念本科,在山东大专都上不了。世上没有绝对公平,但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尽量让学生在人生起步阶段公平一点,拉一把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正常官府的天职。但被拉了一把后,关键还是在个人努力。自己要争气,才不会糟蹋公平的机会。

美国有很多不公平,但大部分国民有比较稳固的公平观念,得克萨斯这么保守的地方,州政府都有一些平权政策,维护公立教育的基本平等,尽量让社会底层孩子有机会上进。相反,没有基本公平观念的人多了,组成的社会大致是个丛林世界。从那种世界来的第一代移民,可能最急待改变的就是丛林世界观,虚心学习这个社会的一些公平和公道做法。

今天,看《纽约时报》采访了一些大学负责录取的人员,说这个判决后,“学校愈发倾向于录取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或是初代申请者——也就是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这种做法符合那个判决的原则。不少中国第一代移民家长以为这个判决后,美国名校将被迫按考试成绩录取,他们的孩子更容易上名校了。高法这个判决的效果跟他们的想法正好相反。《纽时》说:“一些校方预测,对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等标准化指标的重视将会减少,而更多强调通过推荐信和申请文书来体现的个人素质”。美国大学和法院对小区做题家的兴趣有限,父母在母国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能照搬到美国长大的孩子身上。事实上,在今年大学录取中,已经有80%的学校不再要求SAT成绩。

对于中国来的第一代移民家长,这个判决的意义在于,它再度表明美国的大学和最高法院对小区做题家的兴趣有限。还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吧,别把他们逼成小区做题家。在下一代眼中,第一代移民家长的人生没有多少吸引力,逼他们重复自己的小区做题家经历,实在是一种摧残。从中国来的第一代移民注定是过渡的一代,他们大多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很多甚至处于边缘以外,不容易完成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现代文明化转型,能给第二代最大的礼物可能就是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再重复自己的边缘命运。

高法这个判决后,大学录取会更向贫穷家庭、农村家庭、父母没上过大学的家庭倾斜,受益人数最多的将是底层白人家庭的孩子,其次是墨裔和非裔家庭的孩子,底层华裔家庭的孩子也会受益。可以说,这个判决实际上是以照顾弱势阶层的学生取代了照顾弱势族裔学生,具体衡量指标变了,但目标没有变,就是在大学录取时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经历,尽量做到公平和公道。

来源:学而困之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