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不久前“乌青体”诗歌引发大众对诗歌的热议之后,近日被媒体称为“天才诗人”的湖北农妇余秀华的诗歌再次引发大众的热议,这次的讨论不局限在对诗歌的吐槽、恶搞和追捧上,而是吸引了诗歌圈内人士的关注及对于诗歌本质的热烈探讨。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残疾农妇诗歌走红

写了1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因为微信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很多网友认为余秀华的诗歌行文质朴、感情浓烈,有些网友更是被其诗歌所感动,甚至痛哭流涕。余秀华是普通的农妇,却有很强的文字天赋,再加上从小身患脑瘫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讨论对象。

余秀华发表在博客上的诗作每首都有几千的阅读量,其最近发表的一篇名为《山民》的诗歌达到了3万多的阅读量。“你把我灌醉,说镇上人群聚集。但我想着山里的一棵槐木。你把我灌醉,说有人请我跳舞。但我想着山里一棵落了叶的槐木……你看我时,我是一堆土,你看我时,风把落叶吹散,我是一堆潮湿的土。”这首诗歌下读者留言称:“感动,是因为我听到了一颗最朴实的灵魂的声音。”也有网友鼓励:“真正的诗人在孤独的时候要坚守,在热捧的时候不要迷失了自己。”

余秀华诗歌引发网络热潮后,她的第一本诗集也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至少一万册,春节过后将与读者见面。出版社的态度是,“哪怕亏本也要出”。

“天才”,“艺术不够高”?

这两日,对于余秀华诗歌的讨论,也由普通大众蔓延到评论家和诗人。旅美女性主义学者沈睿将余秀华比作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后者被称为美国传奇诗人。

而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也认为,“余秀华的诗,语言表达比较有力量,有质感,有痛感,文学性也不低。就算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她也是位不错的诗人。”

而诗人沈浩波则从诗歌写作的分析出发,认为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沈浩波称,“无论是从余秀华诗歌的整体水平看,还是审视其中的局部语言,内在的情感与精神都没有太多可观之处。很多诗歌停留在情感的最表层,既没有深入进去,也缺乏表达的微妙。”

沈浩波进一步认为,公众对诗歌的关注或不关注,赞赏或抨击,与诗歌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公众是公众,诗歌是诗歌,井水不犯河水最好。“倘若一个诗人名动天下,成为公众人物、社会名流,那么不是这个诗人自己有问题,就是时代不正常。”

来源:东方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