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虽然从中国进口大量食品,但很多日本人对中国食品的印象很不好。很多人会问我:“第一次去中国。吃了中国超市卖的食品或街上餐馆提供的饭菜,会不会生病?”2008年,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出口到日本的毒水饺事件发生以后,日本媒体经常报道大陆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在日本,好像介绍有关中国食品的好消息一个也没有。不少中国人也好像不相信中国食品的安全。我认识几个住在大陆的中国人,他们也担心中国食品,于是只买外国食品。

但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还是能看到好消息。我举一个例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在2013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在2014年7月、在2014年12月也征求社会意见。就是一共三次征求公众意见。中国没有民主选举制度,所以这些征求公众意见是反映民意的好机会。据民间机构“南京天下公”提供的消息,他们提出了一共5条修改意见,有3条已经被全部或部分采纳。这3条意见是:删除“食品安全强制责任险”,删除要求媒体“客观、公正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条款,删除对单位及个人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限制性及禁止性条款。

通过上述“南京天下公”提供的消息,我觉得,《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还是反映出中国政府由于担忧老百姓的举报、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问题”而采取压制手段的一面,但也看到中国政府重视民意的一面,通过征求公众意见,修改了一些草案的内容,可以说这是“新动向”。

但是,在日本,好像没有介绍这些新闻的机会。在大陆,除了官媒的自吹自擂的报道以外,很少有关注《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新闻。介绍的少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想法:

1.公布和施行法律是中国政府。即使《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反映一些民意,中国政府也能操作法律,让《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有利于自己。
2.中国的环境污染、沙漠化、食品不安全等问题,都是跟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关。不实现从根本上的改革(体制改革、革命等)的话,在现行体制下不管做什么活动,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除了官媒的自吹自擂的报道以外,很少媒体关注在现行体制下,一些公民和中国政府(或者政府内一些人)一起从事解决环境污染、沙漠化、食品不安全等问题的活动。但是,我认为:虽然普遍存在上述2种想法,但应该多介绍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这些活动。

要实现从根本上的解决、体制改革的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认为“从根本上的解决”只是通过民众的变化、政府和公民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实现的。不通过老百姓参与的小变化,而谈实现体制大改革(或者革命),那变化什么?要实现改革的话,必须在现行体制上从改善目前情况的小事开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我以前看到“南京天下公”遭遇官方压力的新闻。在那样环境下,他们继续从事改善水质、食品安全的活动。我想继续关注他们的活动。

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