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北边的某个镇,我和当地的县、镇人民政府的职员一起吃过饭。那时候,我发现在他们十几位没有一个本地人。他们都是部长科长等干部。简而言之,职位较高的公务员,很少有出身本地的。
那时候,我还访问周边的几个村。村长、村书记等领导都是和当地的普通农民一模一样,而他们和县、镇的职员之间在经济水平上、职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村里没有中学,没有有文化的人才;镇里没有高中,没有高级人才。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的村长说“上高中的人不回家乡”。当然,上大学的人不回家乡。我去过中国的不少农村。到处都有同样的事情。
我认为要发展公民社会的话,必须促进出身农村的知识青年回家乡,让他们成为本地政府的“干部候补职员”。中国农村已经出现了不少关于环保、运营民间图书馆、维权、解决纠纷等市民活动。这些民间活动,如果和当地政府没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的话,给全社会的效果有限。要让他们的活动更普及,更有效果的话,必须当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出身本地、爱家乡的干部职员的协作。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实际上中国农村很少有这些人才。
我在日本讲过上述的想法。一个“中共派”的日本人学者反驳我的主张:“出身农村的知识青年不回家乡。日本也有这些情况。”可以说那个学者没看过中国的情况。的确,很多出身农村的日本人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上班,不回家乡。但是,在日本还有不少大学毕业生愿意留在家乡,在本地政府工作。日本不像中国似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回家乡。
今年三月份,我们在日本山形县举行了中日市民交流的研讨会。湖南女子大学的教师谢鹏提及这件事,分析对于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回家乡的原因:“第一、在中国传统乡土观念中有一个衣锦还乡的概念,即一个在外成功了,风风光的回到家乡”,“第二,现代价值的金钱导向和快捷成功观念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与职业选择”;而他还指出“今天越来越多公民从城市退回到家乡、农村,为建设家园努力。一些大学毕生开始逃离北上广,不再蜗居在大都市。”
要实现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家乡,积极地为建设家园努力的话,不但必须改变年轻人的价值观,而且把家乡改为对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有魅力的场所。一般来讲,在内陆地区的农村,民间经济不发达。这些地方的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地采用本地出生的大学毕业生。地方政府采用职员的做法,在本质上,和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政治体制没有关系。在任何政治体制下年轻人也会愿意为发展家乡工作。我认为地方政府里很少有出身本地、爱家乡的职员的现状,这是比贪污腐败等更迫切的课题。贪污腐败是可以扫除的,而在没有爱家乡的职员的现状上,农村没有什么前景。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