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崭新的公民政治,启航了

中国大陆以“同城饭醉”戏谑之语争取公民行动(照片取自《主场新闻》)

去年双十节上午,台湾政治中枢所在的博爱特区人山人海。如林的手臂和震天的口号,不断发泄着对马政府的怒火。这就是包括公民1985行动联盟在内的台湾多个公民团体,联合发起的双十节呛马大游行。也是继去年8月3日25万人因洪仲丘之死而涌上街头抗议之后,台湾新公民运动的又一出重头戏。在厌倦了国民党与民进党都为反对而反对、彼此焦土封杀导致政府无能治理失败之后,台湾的公民社会终于重新崛起,作为独立的协力厂商力量,介入了台湾的政治生活。

稍前,在香港,新公民运动也是如火如荼。继前年7月29日9万人投身反国教大游行之后;去年8月底,三名学生绝食更引爆长达九天的占领政府总部运动,高峰时卷入的香港市民多达12万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10月29日,因香港当局拒发牌照给港视,12万香港市民再度围攻政府总部。

比港台更早的,是大陆的新公民运动。如果说台湾的新公民运动起于去年,香港的新公民运动起于前年,大陆的新公民运动则起于三年之前,即法律人许志永博士2010年6月发起的《公民承诺》。一批以共同争取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为最大共识与默契的大陆青年,在这份承诺书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宣告了新公民运动在大陆的发端。

此后,在自由、公义、爱的旗帜下,争取农民工子女就地高考的教育平权运动,呼吁官员财产公示的公民连署活动,以及呼吁全国人大批准中国政府15年前就签署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公民连署活动,尤其是实质上属于公民自由聚会的同城饭醉,在整个2012年席卷大陆多个城市。尤其是教育平权,吸引了十多万学生家长卷入,并迫使教育部不得不部分调整高考政策。其呼吁官员财产公示也为主流媒体广泛聚焦,迫使诸如汪洋、俞正声等高官纷纷在十八大前表态赞成。大陆的社会运动长期局限于小众范围,但新公民运动显然已经开始进入主流舆论和主流社会,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突破。

不同空间和不同社会形态的两岸三地,几乎同时跨入了社会运动新时代,即新公民运动的时代。甚至不约而同地都使用新公民运动这个概念,来给自己的运动命名。而在运动的诸多要素上也非常接近。譬如,都以网路尤其社交媒体为主要的集结和动员手段;参与者大多是80后、90后;都以公民团体为主,而特别戒惧政党、政客等各种政治力量的操纵和利用;都是议题宣导型的,事起则来事毕则去,没有特定的组织形态,等等。所有这些,无疑跟80、90年代传统的社会运动有显着的区别。

无论两岸三地爆发新公民运动的具体原因怎样不同,也无论其过程和结果有怎样的天壤之别,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就是政党政治包打天下的时代在两岸三地都过去了,新一代的公民成长起来了,新一代的公民要大声发言了。不同于传统政党政治的崭新的公民政治,启航了。这是两岸三地政治家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他们应对的水准如何,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作者为中国公共知识份子、前《南方周末》评论员

文章来源:风传媒2014年01月16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