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博亚林诺夫

博亚林诺夫在突击阿富汗前总统阿明行宫时阵亡

1969年,正是苏联国力不断上升,国际扩张日益加剧之际。3月19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мин)指示,克格勃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以完成苏共所授予的超级任务,这支秘密部队的细节及其所作所为,直到2015年前后才部分曝光。因为这支部队在苏联解体后,依旧改头换面地存在,近两年,退伍老战士逐渐浮出水面,尽管保密条例仍在生效,但他们已经与社会开始有所接触,他们的故事也开始流传起来。这支克格勃超级部队,就是鲜为人知的克格勃“改进军官编制训练队”(Курсы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офицерского состава,以下简称“训练队”)。世人看罢不禁要问,为何令人闻声丧胆的克格勃组建新机构,要给它起个如此不伦不类的名字?那是因为,克格勃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他们给这个超级部队起了个中性名字,意在保密。

“训练队”是苏联二战之后,第一次将作战部队纳入国家安全机构。苏联才不愿高调给它命名,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之外,苏联还想在实战中秘密检验“训练队”的功效。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改变,苏联认为,国家仅靠大规模军队作战解决国际政治争端的时代已经结束,而美国推崇的特种部队境外秘密战,机动灵活,速战速决,值得效仿。苏联克格勃高层说,“训练队”的宗旨就是准确选择目标,进行定点打击。经过培训的克格勃超级战士,可以奉命在国与国发生战争行为的时候,秘密前往执行任务,事前和事后,均不声张。如“训练队”的战斗队员,于1979年12月27日,突袭阿富汗前总统阿明(Hafizullah Amin),先将其围困在喀布尔郊外行宫,最终将其杀死,史称“风暴333”行动。“训练队”战士均属于克格勃特殊侦察员,他们的行动,是为配合苏联正规对外侦察和特种部队提供援助。

“训练队”所领受的任务非同寻常,高度专业,完成与否取决于入选战斗队员的素质。第一批“训练队”的教师是当时苏联最有工作经验的克格勃精英,他们所选队员的标准,就是选择在职特工中的强中之强。1969年,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Брежнев)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也对组建“训练队”大力支持。

“训练队”的总指挥为博亚林诺夫(Григорий Бояринов,1922-1979)上校。他1941年毕业于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步兵学校(Свердловское военное пехотное училище),卫国战争期间仅为苏联红军迫击炮排排长,1942年在苏联内务部边防营服役,曾在红军狙击手学校当过校长,还组建和领导过红军特别破坏分队,端掉过意大利师的师部,后来出任苏军边防军参谋长。博亚林诺夫1953年毕业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军事学院(МГБ),1959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М. В. Фрунзе)。1961年他开始在捷尔任斯基高级红旗学校(Высш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школа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目前易名为“俄罗斯安全局学院”)任教。他自1969年之后,受命出任“训练队”最高指挥官,1979年,博亚林诺夫被克格勃派往阿富汗,率领“泽尼特”特别小分队突击前总统阿明行宫,博亚林诺夫在战斗中阵亡。

上述提及的“泽尼特”特别小分队,即是苏联“训练队”的8个特别小分队之一,除此其余还有“泽尼特”2号特别小分队、“格罗姆”特别小分队、“卡斯卡特”特别小分队、“卡斯卡特”2号特别小分队、“卡斯卡特”3号特别小分队、“卡斯卡特”4号特别小分队、“奥美卡”特别小分队。博亚林诺夫上校的“训练队”所用师资,均为克格勃专家,或在战斗中曾建立战功或者荣获勋章的战斗部队军官,一句话,所用师资都是边实践边教学的军人。

其实,克格勃成立“训练队”,并非苏共首创,而是冷战时期受欧美启发。早在“训练队”出现十多年前,欧美就已经组建了多个特别战斗分队,在国际冲突中屡建功勋,之后,苏联才急起直追,后来,苏联竟然后来者居上,不仅成立了“训练队”这样的特别作战部队,而且克格勃学校也如雨后春笋在苏联各地成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高层希望趁着苏德战场上下来的红军特工尚在,利用他们极为丰富的作战和谍报工作经验,为冷战服务,果然冷战过程中,开始之后,红军的经验没有浪费,全都奉献给了克格勃的发展。

克格勃的“训练队”创建之初,隶属于苏联克格勃红旗高等学校(Высш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ая школа КГБ СССР),那时授课教师和前来上课的学生,干部身份均属于克格勃第一局(Первое 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КГБ СССР)。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训练队所培训的干部执行的都是极为秘密的侦察任务,所以,他们的业务归属为克格勃第一局的“С”处,即特别行动处。“训练队”的基地,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巴拉希哈(Балашиха)小城克格勃训练基地内,当年苏联红军第一批特种侦察员即是从这里出发,上前线执行秘密任务的,其中包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红军女侦察员卓雅(Зоя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她在莫斯科郊外执行破坏任务时,被德军俘获,后遭处死。著名的英裔苏联间谍阿贝尔(Рудольф Абель)就曾经在此任教。巴拉希哈克格勃训练基地,二战之后还曾经是克格勃101间谍学校旧址,曾经培养了苏联整整一批对外精英侦察员。

“训练队”的主要培训科目,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初各种课程为时一个半月。开始时“训练队”官兵在一起培训,后来,他们加强了对军官的培训,才开始分开培训,军官不与战士在一起,还延长了军官的培训时间,从一个半月延至三个月。“训练队”第一批学员为60人,他们都成为后来苏联克格勃特种部队的骨干。随着集训的深入,“训练队”每年招收两批学员,所有学员的集训时间均延长至5个月。克格勃101间谍学校注重对学员的战术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就是培养学员在严峻的形势下,深入敌后从事侦察和破坏活动,其主要课程有,情报侦察、目视观察、技术观察、散布虚假情报、伪造文件、秘密渠道转场、战术性或物理性进入复杂目标、目标的物理或技术防御特点及其攻克手段、布雷与破坏活动、国外和自制爆炸物的清除方式、国产与进口武器的使用、肉搏战、在极端条件下使用操作交通工具、各种通讯工具和加密技术、野外建立基地方式、极端条件下的生存方式、克服自然与人为障碍的方式、建立自主机制的精神意志品质的心理准备、为直升机和小型航空器登陆打造平台,以便海空陆战队的登陆作战以及作战部队在战斗地区的安全保证等。

在克格勃而言,国际恐怖主义不是一个新词,苏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便开始国际恐怖突发事件。1972年9月5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持枪袭击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驻地,残酷杀戮震惊世界,也使得“训练队”加大了针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训练,他们增加了培训课程,如反恐和反极端主义集团的特殊作战教程。克格勃高层将“训练队”的培训期延长至7个月,还增加了“高山反恐作战”等补充培训项目等。“训练队”还应克格勃高层的指示进行了公开演练,克格勃副主席扎哈罗夫(Виктор Захаров)中将亲自到场观摩。克格勃要求“训练队”在反恐演练中,加强对学员在山地和空降作战中的心理素质训练,实践证明,这些对日后他们在阿富汗作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训练队”培养学员的年代恰是冷战高峰,所以,其所培养的学员后来很多都编入 “泽尼特”和“卡斯卡特”特别小分队进入阿富汗执行克格勃特别任务。学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亦有目的地观察和发现教学与实战的脱节之处,随时反馈给分队与总部指挥员,以便提高“训练队”的教学水平。

早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克格勃就已组建过类似“训练队”的机构,比如在战争爆发第三天,苏联内务部便奉命组织了摩托化特别旅,编入苏联著名侦察员苏多普拉托夫(Павел Судоплатов)中将指挥的第4游击分队,该旅在敌后曾大显神通,给予德军有效打击。1955年又在该旅的基础上成立了克格勃第一局第13特别分队。再说指挥官,1979年,“训练队”指挥官博亚林诺夫在阿富汗进攻阿明官邸的战斗中阵亡,一级上卫,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卡兹洛夫(Эвальд Козлов)曾代理指挥,1983年后,戈洛夫(Сергей Голов)正式出任“训练队”指挥官,他也曾参与过进攻阿明官邸的战斗。戈洛夫对克格勃特种部队的发展起到过关键作用,苏联解体前,“训练队”易名为苏联“信号旗”(Вымпел)克格勃特勤中心(Центр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КГБ СССР),苏联解体后易名为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特勤中心(Центр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ФСБ России)现在是俄罗斯国家安全局阿尔法(Альфа)特工分队。

上面说到的苏联克格勃“信号旗”特勤中心,于1981年8月19日,在“训练队”的基础上组建,其主要成员均为“训练队”毕业生,他们都是具备国际作战经验的特勤战士,谙熟多门外语外国情学,徒手格斗和火器射击很是精通,还有较高的跳伞与潜水技术。1993年10月,戈洛夫上校奉总统叶利钦之命,率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特勤中心的战士,参与攻打俄罗斯政府办公大厦白宫。戈洛夫退役后,特勤中心转入俄罗斯国家内务部管辖。

原“信号旗”特勤中心培养的学员,来自苏联不同国家,苏联解体后,他们便各回各家。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Эдуард Шеварднадзе)曾分别在1995年8月29日和1998年2月9日遭到两次暗杀,格鲁吉亚有证据显示,组织者为国家安全局局长基奥尔卡泽(Игорь Гиоргадзе),他也是苏联克格勃“训练队”的毕业生,“训练队”教师们闻讯,纷纷站出来为基奥尔卡泽辩护,可是在各种利益相互纠葛的前苏联,谁能确保,昔日训练有素的克格勃特工,不会堕落为今日争权夺利的工具?

文章来源:孙越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