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法与科学的联系,深不可测。仅以格鲁教派为例,在学习必修课五部大论之前,需完成的基础课程包括《摄类学》《心类学》《因明学》《宗意》等,就涉及了许多科学内容。

《摄类学》,在名相方面,谈到了什么是颜色?我们的世界有哪些原色和附助色?什么是水?什么是人?什么是众生?什么是无常和无为的天空(没有瞬那的变化)?无常是怎样由一刹又一刹那的变化构成?以及声音的种类等等。包括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心类学》,把心分为七个种类,进行解析,阐述了意识、了明,都是同一个意根,以及现量和比量等心理学知识。

《因明学》中,解释了什么是正因和似因,阐述了精密的推理方法,告诉我们怎样以一个实相,了知肉眼看不到其它万物的本质,并产生对生命的敬仰,包含了深奥的逻辑学等知识。

而涵盖了显宗一切法要的五部大论,更加深入科学。仅以《俱舍论》为例,就解释了时间的形成,身体的构成,如五根、五蕴,色界和无色界,以及如何度量山的高度、水的深度等天文、地理、医学方面知识。

显而易见,西藏佛学,包含了精神所触及到的一切物质现象,并给予精确的分析,同时,又超越这些物质现象,深入地展现一个深奥的精神世界。

以上的例子,仅仅为格鲁教派学习佛法的次第,并且只有显宗部分。

“密教雖然很殊勝,但是不要急,沒有顯教的基礎,成就密教就有困難;顯教的基礎打穩,密教功德自然生起。”这是达赖喇嘛尊者以一位格鲁教派的导师,在台湾向大家讲授《心经》时的循循善诱。因此,完成显宗教育后,还要学习密宗。密宗又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無上瑜伽好像是山頂,我們在平原,所以佛陀漸次引導着我們爬山。”尊者在同一次讲解《心经》时,向信众简洁地展示了密宗修习的次第和境界。

密宗涉及到人体的气、脉、明点、微细气、风等等。通过更深沉、细致地了解身体构成,培养细微心,从而认识五根、意识等,都是非常脆弱的,容易被外界干拢,产生分别心。怎样才能把这些脆弱的意识,剥离到细微的境界、毫不分心地安住,找回原有的唯明唯知,自然的光明呢?

尽管人之初是纯净的,但是成长中,由于与外在环境的接触,心被染污了,产生了烦恼,被情绪主宰着,这种情况下,观察事物是不准确的,甚至可能产生幻覺.

萨迦派的四大远离,提醒我们,执著于今天,就不能成为合格的修行人,更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我们做一切善事,都不要为了今生,也不要为了来世,要完全把自己奉献众生,不仅让他们今生快乐,还要生生世世都快乐、圆满和平安。

但,这是不容易抵达的境界。达赖喇嘛尊者在讲解《利他六度》时谈到:“珍視他人的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利益,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必須修心才成。佛教發此利他之心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名為自他平等易位法,另一種名為因果七要義.”

真的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你内心,被污染的烦恼,也就是粗糙的意识,逐渐细微,而越细微,内心会越平静,越清楚,越能安住在某一意识之上。

我们粗糙的气脉,分为内外两种。科学认为,外气断了以后,人即死亡。但是,密宗认为,最细微的意识,可以长时间地专注在一个所缘境上。也就是说,五根的气息完全断了以后,还会有一个细赋的当下,一心不乱的定在某个意识之上。

西藏有句谚语,“不看你活着的时候是否富贵,只闻你死后有没有臭味。”很多高僧大德圆寂以后,即使在盛夏里,也不会出现异味。这样的境界,正在为科学所追寻和探索。

密宗里也谈到了意识的来源和相续性,证明了灵魂生生不灭的道理。尊者在波士顿讲解《利他六度》时,也谈到了灵魂循环往复的理由:“你的意識既然是唯明唯知者,所以必定是出生于前一剎那的意識,亦即出生前一剎那的有明有知者。意識不可能出生于物,不可能以物為其出生的主因。意識既必出生于前一剎那的意識,意識之流的起源就無法斷定,故說那普遍的、最精細的意識無始無終,此即轉生之說的論據。”

因此,许多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达赖喇嘛尊者,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次召开科学研讨会。

完稿于2010年5月 达兰萨拉

文章来源:朱瑞博客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