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首次公布了学生体质调查情况,2005年北京市学生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在持续增长,但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平均为51.9%;其中小学六年级已超过40%;初三接近70%;高三学生接近80%.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学生体弱。专家认为,造成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差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排课时普遍超长”,60%的中小学校长在调查中承认,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平均每天要上8节课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课时50%,小学、初中、高中依次递增,部分高中生平均每天要上12节课。此外教师还要占用午休、课间休息时间进行集体补课。学生的课余作业量也过大。

上述情况当然不是北京市独有的,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的。半数以上中学生的身体越来越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体质将持续下降,比体弱更严重的是精神的衰弱。这是“考试教育”带来的恶果,当我们把教育推入单纯的考试轨道上,一门心思打造“考神”,选拔应付各种考试的“超人”时,教育的本身目的便退场了。教育的出发点本来应该是常人教育,不是超人教育。我们知道,无论智力超常,还是智力低下的,都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学生不过中人之资,是智力普通的常人。在教育中,两头小、中间大将是个基本格局,教育首先要面对常人,而不是超人。通过教育可以造就一代代心智健全的普通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服务社会,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孩子在教育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成长起来,其中可能有出类拔萃之辈,也可能没有,这是自然的结果。考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充其量只是教育当中的一个环节。特别能考试的永远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中间状态,不能为了挑选个别“考神”而改变整个教育思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应该用常人的尺度,而不是超人的尺度,不能本末倒置,整天让常人教育盯着“考神”、准“考神”。

当考试成为最终的目的,所有的课堂、所有的校园生活只能围绕着考试的轴心转动,学习的乐趣让位于考试得高分的刺激,求知的冲动代之以成为“考神”的荣耀,人找不见了,只有分数的光环。教育成为考试的附庸,考试仿佛有了神奇的生命,考而优者通吃,“考神”成为教育的支柱。于是繁衍出势头迅猛、一浪高一浪的考试经济、考试文化来。据说四川、重庆一些中学的竞争已进入高价买考试能手的新阶段,有了“考神”开路,就有了可以大肆宣传的资本,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择校生,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再用巨款去买更多“考神”,如此循环,学校在经济上就可以起飞。考试决定一切的制度性缺陷尚未找到补救之策,考试经济已是浊浪滔天,要想有所改动,就会触及这些既得利益,如此一来改动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在变态的教育氛围中,学校自然眼巴巴地盼着学生人人成“考神”,在考场上大赢特赢,唯一不能的就是输,没有一家学校愿意输,输和赢已超出了人类教育的初衷。所以只能能最大可能地牺牲学生的、老师的时间,消耗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精气神,去应付各种考试必须的事情。初中三年,一切为了考重点高中而存在,高中三年,一切为了考重点大学而存在,对学生,青春六年全部绑在考试战车上,他们的身体能不弱吗?中学老师的压力当然更大,如果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考试能手,不能带出更多更强的“考神”,他们的辛劳就全部付之流水,这一届成功了,下一届不成功,照样前功尽弃。在中学生体质调查之后,如果来一次中学教师体质调查,也许结果会更加触目惊心。

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