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刚刚睡醒,躺在家里舒适的床上,享受着早晨所特有的宁静。而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起床,匆匆洗漱完毕,背上摄像包出门乘坐4号地铁。因为学生家长们在网上约定今天在灵境胡同地铁口聚集,今天是2011年6月23日,我们第12次去教育部请愿。在学生家长当中,有人来北京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伙子,二十多年过去,结婚,生子,一个漂泊者总算有了生活的根。但北京政府不这样看,现在,他们的孩子面临高考,他的户籍在哪儿,就得回哪儿去。对于这些学生家长来说,不是你个人生命的创造决定着你生活的根基,而是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早就限定了你的人生自由。并且,不仅仅是你,一个学生家长,还包括你的孩子。如果这个制度不能及时变革,他们孩子的孩子,一代一代,都走不出户籍制度对他们人生的限制。

当然,政府会说,你可以通过求学改变你的这种命运,但我要说,能以求学改变命运的幸运儿必竟是少数。而现在的问题是作为非京籍家长的孩子,他尽管在北京接受了同样的北京教育,却不能同样地在北京参加高考,求学也出现了问题。如果按户籍制度规定,孩子回原籍参加高考,两地教材不统一,加之方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孩子还得重新去适应老家的高考环境。我想,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顺利地适应。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本来在北京健康成长,为什么非要去经受这样一种人为的挫折呢?因此,一些看透这个问题实质的学生家长,自觉地团结起来,在社会上广泛征集签名,每月一次去教育部递交签名册,呼吁政府尽快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今天也是他们请愿活动开展一周年的纪念日,签名人数超过3万,《财新》、《燕赵都市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和香港记者将前来跟踪报道他们的请愿活动。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