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那个时候,王小波还活着。

在《东方》杂志上看到他和王力雄的争论,王力雄写道(大意):中国知识分子的痞子化倾向……他举的例子是王朔,还有姜文,王小波回应道:如果有人问我谁能代表中国的知识分子,如果我要说演员、导演之类的,那一定喝了不止二两啦。

我当然喜欢王朔,也喜欢姜文,而且觉得“痞子化”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太喜欢这种“喝了不止二两啦”这种言说方式,一并连王力雄、王小波一起喜欢上了,更喜欢的是这种讨论问题的态度大家都不急不躁,甚至有点自说自话,嗯,一种清高感。

事实如此,这些人到现在也很不错,无论喝多少,都不会讨厌他们。

转眼到了微博时代,王小波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啦。

微博上有一个经常性的话题,就是“反智”,比如有人会这么说话:“文化的反智会为革命描绘美好的理想,然后以文化的名义进行反智运动,以自由的名义对开放的、自由的文化进行堵塞和灭杀,以全体人民的名义对人们进行专政。”

听上去都是好话,但怎么听怎么别扭,反倒让人觉得智商太高是种负担。王小波无疑是智商很高的家伙,他的杂文和小说的“闲话”里,经常有对自己智商相当自得的描述。

我非常愿意承认,很羡慕智力超群的人,但心里头,对别人当着我的面炫智商又很不爽,因为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属于智力平庸者。

上了微博以后,才搞清楚十几年来隐隐约约在心里的,对王小波那点别扭究竟是什么——他让我“自卑”,读他的文章,有点紧张感、压迫感。

“瞧啊,你们这些庸人。”仿佛听见小波先生站在高处说,听了这话,环顾左右,哟,说的好像就是我。

微博上说人“反智”,是比较常见的运动,你没读过某本书?反智!你说了一句傻话?反智!你喜欢韩寒?反智!你和我意见不合?反智……其实,刚才说了,原本是羡慕高智商人群的,被歧视久了,只好“反(你们的)智”了。

我知道这怪不着王小波,他生存的年代,确实大家智力普遍看上去比较低,甚至INTERNET也刚刚进入中国,还没显示出像它日后所拥有的那样巨大的威力。

不过,如果能活到现在,而且真的天天泡微博上的话,王小波说不定也被人骂“反智”……弄不好,这就是王力雄、王朔、姜文到现在还躲着微博走的原因。

智力不够,瞎猜的。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