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背后的故事1

傅红是我的画家朋友之一。

这幅画是他2005年的作品,那年八月底我在离家很远滨海的一个属于城市人渡假休闲的著名别墅胜地初次邂逅它。

傅红的“肖象画”是炉火纯青的,他笔下的每一幅人像的精神都被凝聚在他的画作中,观赏者在欣赏画作时彷彿可以透过一种神祕的气息与画里的人物对话。他描绘的女体与一般画家不同,肌肉线条透出画家运笔的力度,能感受到一种自然、大地、壮濶之美。

以往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各大肖像创作竞赛中为他羸得无数奖项。

然而,这一幅似乎不同。

傅红没有使用他惯用的鲜丽色彩,简单的冷色调子在明暗层次中表现出主体的一种压抑、迷离。彷彿走进时光隧道、前方的光照到的是跳跃着混乱和迷离的女体,光明与黑暗、喧嚣与静默呈现着诸多强烈对比。

严肃规矩的女性迎着光,灵魂深处却隐藏着狂舞迷乱的赤裸欲望。

西方文明的悲剧诞生于象征理性的太阳神阿波罗与沉醉情态的酒神戴奥尼西斯,两者之间不断争斗,相互杂沓。

尼采说:“悲剧带有一种在梦境艺术领域中不能听到的调子。正因为不能听到,这幻境中的想像才更加绚丽丰富,我们对悲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嗜好,从悲剧中我们似乎更能获得某种莫大的鼓舞和动力,它比情欲的撩拨更动人心弦,比深情的演绎更能震撼人心”。

一进画廊我就被这幅摆在入口的巨幅油画深深地吸引……

当这幅画在雪梨的肖像创作大赛得奖后,傅红透过另一友人问我可有收藏此画之意?

一来,他知道我很喜欢、二来他就像一个父亲一样舍不得离开这幅对他的创作历程而言意义重大的创新作品。

他希望让他身边的朋友收藏,在未来的日子里比较有机会再见到它。

这些理由促使我们彼此成全。

终于,傅红给了我和先生这样的一个幸运。

这幅画背后的故事2

今年(2007)十月王军涛到我家来,他看到这幅画,当时他第一时间和我谈论的观感与我的理解相当类似。

想不到在他离去之后,这幅画留在他脑海的印象引发了一系列他对自己心灵和思维的层层反思。

接到他的信,信中表达了他对此画作的一番观感。我在惊叹他思维穿梭的深刻与灵活之余,从他的信中也了解到70年代的北大思潮和知识分子菁英们的一些想法。

军涛的气质,除了散发出一种古典厚实的庄重和美感之外,和他相处过的人都发现他有一种现代人很少有的“骑士精神”。

他的语言,文字似乎承担着某种生命的重量,我虽难企及却始终心向往之。

王军涛曾说:“我不是一个挑剔的人;尽管在我自己的追求中,讲究完美。但是,在别人的领域中,我愿意做一个很好的理解者。”

这些精采的文字如果只存在我的档案中未免太可惜,发表他的信没有征求他的同意,但我相信他会带着那毫不掩饰率真宽厚的笑容。

容许再一次被我“借用”。

王军涛说:“……离开你家后,我一直想对傅红的那幅画发表些看法,因为那幅画触发了我对自己心灵史的一段反思。

在那幅画中,那个端庄典雅的淑女,映衬在三个模糊夸张的女性之前,令人不禁想起这个典雅淑女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混乱和充满欲望的渴盼的。

窥破淑女内心的这层秘密,是我70年代末在北大就做了的。那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正在重建内心世界的座标。我们童年的理想主义深深受着中国共产党人禁欲主义的约束。文化大革命,特别是上山下乡让我们这代人,摆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后,又在痛苦的生活和理想幻灭的状态下摈弃了那种正儿八经的禁欲主义,进入某种无约束的解放状态。文革结束后,我们进入大学,各种西方的思潮蜂拥而入中国。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咀嚼着这些思潮,然后以这种新的自己消化的思潮,重新解读自己的刻骨铭心的体验,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其实,傅红的画,是我们那时的一种解读古典淑女的思路。那就是以潜意识结构注解那些正常行为掩盖着的真实内心世界。

这一思路现在在大陆已经被超越了。超越的思路有几种。

第一种思路是沿着这条思路本身的路径走下去,探索更完善和更准确的心理结构。

傅红的画可以看作是基于模糊的佛洛伊德潜意识的框架。而这一框架在以后的心理学中被看作是深深烙上奥地利中产阶层心理体验的局限性。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形成的心理结构中,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要更健康和正面。

第二种思路,是拓广潜意识结构的内容、形成来源和过程、以及潜意识与意识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种思路是重建古典的意识观。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后现代的解构,古典作品和审美存活下来了。因为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在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冲击下没有感到解放的幸福而是限于巨大的苦恼中。古典时代的哲学和文艺作品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第四种思路其实不是思路,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取消顽强地注解意识和心理的努力的态度,把所有的感受交付过程,让心灵在当下的情境中随波逐流。这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

我个人是在大学后期开始超越这一思路的。我的进路是在开放的心态和情感中回归古典心灵和精神核心。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非古典的思路保持一种幽默地调侃,我的感情和平常心态是随意的。但是,我的核心价值却是古典时代的虔敬、负责和英雄情怀。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客观的心理和意识结构,所有的都是人的选择。

你的选择是你的心灵的品质的反映,又进一步定位你在个人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位置和层次。

我不想放弃对完美纯粹的追求。如果不这样,我会觉得人生很不值得,或者无聊枯燥。因此,我根本不理睬这个世界,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借用佛家语言,信解行证自己的选择的古典价值。

回到傅红的画。无论沿着哪一条思路走,这幅画的内涵都太简单了。

一个古典淑女端庄体面的背后可能是不同的心理意识和精神过程,或者就是几种截然对立的混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构。

如果我是傅红,探讨一个虚伪的古典淑女,我还会在里面放上金钱和暴力等。

如果我想探讨一个更复杂的意识结构,我会放进十字架和鸽子,表明早年和社会化的意象与潜意识的冲突和紧张结构。

但是,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在那巨大情欲波浪中放进诺亚方舟!

这是人与外界的结合;任何心理和意识的表述都不应忽略的重要资讯。〈摘录〉

一般人对艺术品的解读和评论都只会对创作者和作品提出看法和意见。

王军涛不但把它解构得如此“详尽”,还提出“如果是我,我会……”

夜深了,我再一次回到这一幅画前。

再一次追寻画中“她”的注视。

她在注视的是什么呢?

是注视革命家那颗毕生献身于对抗压迫的心灵?还是凝视自己义无反顾撇开恐惧和焦虑去经历的狂喜和陶醉?

思维里所潜藏的理念,总是以某种微妙的方式紧扣一起,我们的凝视终会相遇吗?

会相遇于何处?

是在生命凶险奋斗的途程中?

还是壁立千仞的悬崖?

在歴史时空奇妙转折的瞬间,你、我、她、我们、不都正抬起头来仰望那“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吗……?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