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筹备已久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举行,它是中国在二○一七年举办的最重要的外事活动。共有一百三十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其中二十九个发展中国家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但发达国家、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和地处欧亚非三大洲“十字路口”的中东各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没有出席。美国和日本在最后时刻派代表出席论坛,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朝核/导危机上有求于中国。

“一带一路”产生的时空背景

“一带一路”计划全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习近平于二○一三年提出的。中国希望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港口和石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乃至非洲和欧洲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最初并不是外界所说的向外输出中国过剩的产能这么简单,它主要是针对美国主导的TPP设计的。TPP涵盖了整个泛太平洋地区,却唯独把中国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反TPP其道而行之,它由中国主导并以中国为辐射中心,以美国鞭长莫及的欧亚大陆和美国的长期盟友东南亚地区为广阔舞台,唯独把包括北美大陆和日本的泛太平洋地区排除在外,“一带一路”是由中美(日)博弈催生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中国升级版。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非常高大上,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中国人欢欣鼓舞,连英法德澳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了由中国主导并承担了最大风险的、与“一带一路”计划配套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大批闲置资金寻找投资机会。但各方的普遍质疑是:中国有能力主导和实施如此规模宏大的战略构想吗?为了对抗美国主导的TPP,中国可以推出中国版的TPP,中国有必要另起一个大炉灶,以“一带一路”来对抗和孤立美国和日本吗?

输出“中国方案”的大舞台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从习近平的出身和个性说起,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带有浓厚习近平标记的政绩工程。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二代”和“红旗下的蛋”,习近平与平民出身的江泽民、胡锦涛是有一定区别的。习想干一番大事业,不仅要保住“红一代”打下的红色江山,还想通过“一带一路”扩大中共政权的势力范围,使中共政权成为世界的一大支配者,习本人也得以青史留名。

二○一六年一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开业后,中国有了更大的底气。同年底,反对全球化、鼓吹美国不再介入全球事务的特朗普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签署的第一份重要文件,就是废除了奥巴马政府签订的TPP协议。美国立场的这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使中国对“一带一路”计划有了更大的信心,宣传“一带一路”的用语也开始螺旋形升级:“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该计划一旦完成,将覆盖全球六十四个国家、四十四亿人口以及全球百分之四十的经济产出”。中国的目的是想乘特朗普政府不想介入全球事务、英国脱欧后欧盟受到严重削弱的“大好形势”下,通过投资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引领国际化潮流,同时化解和输出中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尽快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新格局和新秩序的领导者。

危机还是转机?馅饼还是陷阱?

不要沦为国际版的“大跃进”

在经济方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发展开始停滞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固然是一个巨大机会,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中国人目前绝大多数都把“一带一路”当成一个天大的馅饼。虽然还不至于当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也是只配中国人才能吃的囊中物。另一方面,“正确引导舆论”、封锁负面报道和评论是中国宣传部门一贯的拿手好戏。在官方的主导下,国内媒体都一面倒地歌颂“一带一路”计划,几乎没有谈及它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中国的专家学者也鲜有就“一带一路”计划发表自己的负面看法。中共和中国人好大喜功的毛病在“大跃进”时就暴露无遗,但愿“一带一路”计划最终不会沦为国际版的“大跃进”。

与“马歇尔计划”比较

不少评论将“一带一路”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因为只有“马歇尔计划”稍具可比性。“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协助各国重建的计划。中国目前的国力与影响力与二战后的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一带一路”计划比“马歇尔计划”复杂得多,所需要的资金经折算后也多得多(“马歇尔计划”美国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约一百三十亿美元,折合二○○六年时的一千三百亿美元)。另外,“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地域集中,它们有发达的工业基础、优良的社会制度、良好的治安和人文环境,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反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广阔,大都是贫穷无偿还能力的国家,在工业基础、社会制度、治安和人文环境各方面也无一能与“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相比。

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带一路”倡议在习近平上任之初即已提出,但直到他第一个任期快结束时,“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才成功举行。齐头并进的“一带一路”计划太过庞大复杂,所需资金过多,要做也应该先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把其中的一项“一带”或“一路”做好,好大喜功地齐头并进,到头来恐怕会事与愿违。中国由政府主导的对外援助项目的效率向来不敢恭维,如给委内瑞拉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已经打了水漂。如果放手让私企投资“一带一路”项目,必然涉及到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这不仅对严控资金外流的中国是一大难题,政府也更难监管这些资金是真正投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还是流入了贪官奸商们的海外“巴拿马帐户”。国内已是贪腐遍地,如果这些贪腐行为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如何查处和禁止?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些中国官员的话说:“一带一路”计划可能是个陷阱,可能令中国自此卷入从无效投资到地区争端在内的各种国际纠纷。考察过“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位中国省级官员私下说:沿线国家的整体环境不错,资源也丰富,但它们中很多都是贫困国家,基础设施太差,都指望中国投资。如果中国投资,回收成本过程太长,回收难度太大。一些国家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安全问题更令这些考察者担心,最后他们决定暂停对“一带一路”的投资。

“中巴经济走廊”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好的实例。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目前最大的项目之一,这条中国总投资已达六百二十亿美元的走廊,因为穿过印度与巴基斯坦一直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而引发了印度的严重不满。该走廊的建设还引起了当地巴基斯坦民族、政治和经济问题的集中爆发,引起了巴基斯坦人的抗议游行。由于巴基斯坦反政府武装的威胁,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在走廊沿线又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据印度《第一邮报》最新报道: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本次论坛上签署的水利合作备忘录中,包括了在印度河上游、巴控克什米尔境内再修建两座超大型水电站,预计总成本为二百七十亿美元。中国又介入了印巴之间的水资源争夺战,本来已十分脆弱的中印关系再添新的不利因素。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不断延伸和深入,类似的难题会不断接踵而来,中国人对此做好了思想准备吗?

争鸣2017.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