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北京捎来一套刚出版的《怀念李慎之》,上下两卷,共670页。说来这套书是在国内出版的,但恐怕国内的读者很难找得到。因为这套书是由李慎之的生前友好自己掏钱印制的,没有出版单位,没有书号,书店里不出售,只在熟人朋友圈子里赠阅流传。正因为如此,我以为更有必要向广大的读者推荐介绍。

今年4月22日,李慎之先生因病去世,随即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大批纪念文章。《怀念李慎之》一书收录了大约一百三十几篇纪念文章,作者汇集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几代精英,虽然还不完整,但是在当今大陆的政治环境下已是难能可贵。

晚年李慎之以大力主张自由主义而著称于世。这部纪念文集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展示出自由主义在当今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影响。作为一位代表性人物,李慎之的去世对当今中国自由派知识界是一个重大损失,然而,由于他的去世却引发了这样一场规模可观的民间自发的纪念活动,那既是李慎之先生的人格力量的证明,同时也是自由主义理念的思想力量的证明。

一个引人深思的现像是,和“六四”以前的十几年相比,“六四”以后的这十几年,自由主义的言说虽然在整体质量上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社会影响力上却不如人们期待的那么强大有力。这不能不归因于我们当初错失良机。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有些时刻,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处于彷徨徘徊的境地,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指点。人们的心灵恰如一片犁松了的土地,最容易吸收进真理的甘露。在这种时刻,思想的作用、真理的作用可以是十分巨大的。一旦错过了这样的时机,大多数人又会重新变得麻木不仁、听天由命,象板结的土地,真理之露纵然泼上去、流过去,却不能被吸收,不能使它肥沃滋润。我先前也讲过,面对着巨大的强权,思想常常是软弱无力的。然而,存在着这样一些时机,思想可以发挥伟大的力量。它好比分水岭上的一块石头,决定了河流是流向太平洋还是流向大西洋。可是,等到河流已经翻过分水岭顺势而下时,一万个石头也很难再把它扭转到分水岭的另一边。如果早在民主墙时期就有更多的人大声呼唤自由,而后的事态很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可惜,当初有此眼光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要强调的是,在今天,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们面临着更艰难的处境和更严峻的挑战。在今天的中国,一方面是思想言论仍然受到压制,另一方面是单纯的思想和言论似乎不再具有它曾经具有的巨大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坐而言,还要起而行。如果我们的自由主义者不敢直面暴政,害怕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明目张胆的暴行表示公开的、集体性的抗议,如果我们的自由主义者不是努力开辟独立的公共空间而依然只是满足于在官方那里获取一席之地,我们就不可能实现我们的自由主义理想。我以为,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加大推进自由主义的力度,这才是对李慎之的最好纪念。

本书已由丁东先生精选成一册,交付香港时代潮流出版社出版上市。

《北京之春》2003年11月号
《胡平文库》读书·评论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