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欧之间,铺设数千公里公路和铁路、在巴基斯坦和波兰建起海港和空港、电站、油气管线……中国计划给“新丝绸之路”投资9000亿美元。欧洲的乐观者希望,由此中国逐步适应西方规则和法律。怀疑者们则警告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没有具体框架条件、没有环境或社会标准的承诺、没有公开的招标;中国声称赞同全球自由贸易、反对经济闭锁,可能是欺世之举。

在中共19大上写入中共党章的中国“一带一路”构想,最近遭遇一系列挫折,预示其未来道路坎坷。主要集中在南亚、中亚、东非等地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政治制度落后,欠缺民主规范,一旦政府倒台,中国大笔投资随时可能付诸东流。

“美国之音”报导,各种迹象显示,被视为中国顶级全球战略构想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即使是被视为盟友的国家也接连遭遇抵制,中国的大笔投资往往被质疑为是一种企图长期盘踞下来的殖民策略。“外交事务”杂志17日刊登一篇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虽雄心勃勃,但远不可能一路顺风。

巴基斯坦转向,斯里兰卡中国项目搁浅

最近“一带一路”又栽跟头的是,老朋友巴基斯坦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中国140亿美元水坝项目投资,改为由巴基斯坦自行筹资建设。巴基斯坦的迪阿莫-巴沙大坝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的关键一环,中巴两国今年5月刚刚签署备忘录,确定中国将获得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迪阿莫-巴沙大坝的项目所有权,然而巴基斯坦现在称,中国的条件无法接受、违背巴方利益。尼泊尔也于14日取消了与中国合作的价值25亿美元的布达甘达基水力发电厂电站项目。

在斯里兰卡与中国签定的汉班托塔深水港项目中,由于斯里兰卡无力偿还中国巨额贷款,只好出租土地,中国的国营企业因此将取得长达99年的经营权,拥有1万5000亩的土地。这一项目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该投资计划目前处于搁浅状态。斯里兰卡位于中东油船前往中国的海路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本月初在北京会见斯里兰卡外长马拉帕纳时还在力促斯里兰卡接受这一项目。

不过,“一带一路”被美国等国家冷落一段时间后,最近也有一些积极的反应。川普总统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都表示愿意在有关项目上合作。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8日针对“一带一路”表示,“如果以开放的形式展开,谁都可以使用这些设施,将对全球经济非常有利”。

中国诱力大,欧洲怀疑其可靠性

在亚欧之间,铺设数千公里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路、在巴基斯坦和波兰建起海港和空港、电站、油气管线,设置物流中心,中国计划给“新丝绸之路”项目投资9000亿美元。由陆海空贸易通道构成的这一网络,被称为“一带一路”,要把位于中国和亚非欧国家连接起来。对欧洲经济而言,这一项目隐含着风险,但也蕴含着巨大机会。

“德国之声”报导,欧洲的乐观者希望,新丝绸之路能带领中国逐步适应西方规则和法律。怀疑者们则担心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他们警告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没有具体框架条件、没有环境或社会标准的承诺、没有公开的招标;中国声称赞同全球自由贸易、反对经济闭锁,可能是欺世之举。

德国外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相信,中国可以填补美国可能告别世界自由贸易秩序后留下的空白。联邦经济部长齐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亦持相同看法,不过她强调,“一带一路必须基于真正的伙伴关系、互利及平等的条件,应延揽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需要有多边性,不能只是单一项目的组合”。

在德意志银行董事会成员里契(Garth Ritchie)看来,扩建亚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国和欧洲的巨大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这一项目有助于减少在建筑、钢铁、运输领域的产能过剩;对于欧洲来说,新丝绸之路项目则至少能在下一次景气不振时成为恰逢其时的支撑。

世界和平与外交组织(WPDO)德国部主席瑙约克斯(Helmut Naujoks)指出,“很多企业领导人必须摒弃对中国的害怕情绪”。瑙约克斯建议想进入中国的德国企业应具备适应能力,并愿意建立起良好联系,否则“你在那里会失败”;耐心也非常重要,“友谊先于生意”。

不仅是在德国,中国也在其他欧洲邻国推介“一带一路”计划。瑙约克斯相信,新丝绸之路能发展成一种双赢局面,“如果德国企业有勇气,两边的生产和贸易都会增长,出现成千上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他说,“中国是全球经济火车头,能给众多国家带来繁荣”。

(摘自世界日报11月19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