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林本利著《政策失衡的反思:是谁拿走了社会的公义与你口袋里的钱?》

杜耀明:奇形怪状的社会经济政策——介绍林本利著《政策失衡的反思:是谁拿走了社会的公义与你口袋里的钱?》
林本利——《政策失衡的反思:是谁拿走了社会的公义与你口袋里的钱?》

民主虽然不是万应灵药,但香港长年受困于房屋供不应求、土地短缺难求、社会贫富悬殊、民生问题如山、退休保障无计等等,难保与没有真普选、只有小圈子选举的政治制度无关?林本利的新书正好为香港经济民生与政治民主的关系,提供一些思考线索。

新书虽然由作者的报刊文章编汇而成,但经过编辑分类,清楚突出社会民生问题挥之不去的关键,正正在于执政者观念混淆、手法不当、偏帮既得利益者,导致政策目标不彰,政府公信力下滑,社会失去愿景。

其中房屋及土地两大难题,最能突显问题所在。在房屋供应上,特首梁振英连住宅楼宇空置数量也搞不清楚,更遑论分析公私楼宇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的原因。作者指出,问题不是房屋数量不足,而是分配出问题,因为全港永久性居所单位比全港家庭户口多出二十六万,尤以公屋分配为甚,近年落成的二万个公屋单位只安置九千居民。同时,土地资源珍贵,政府却向地产商倾斜,提供多种优惠措施,如免地价环保露台、停车场、空中花园等,而丁屋政策又让每名原居民男丁享有兴建二千一百平方尺单位,政府至今坐视不理,继续放水,如此下去,估计未来须用二千公顷土地兴建丁屋,却又大叫欠缺土地兴建公屋。

土地方面,作者批评政府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因此没有考虑收回批给私人会所经营的俱乐部及高球场用地,却不惜拆毁他人家园,大洒公帑,发展新界东北,甚或大举砍伐,开发大屿山。林本利指出,其中两块俱乐部用地共三百公顷,理应可兴建六万个五百尺单位,或卖得一千亿元,但政府竟决定维持现状,每年收取些微地租,供约五千尊贵会员享用,再花费一千二百亿元公帑发展新界东北,未免是匪夷所思。

政策的荒唐反映政府照顾既得利益者多于巿民福祉。作者接着下来便分两部分论述贫富悬殊和民生艰苦的种种现象。林本利批评,政府维护财阀利益,让他们做大做强,阻碍新经营者进入巿场,寡头垄断取代了巿场竞争,也扼杀了个别产业的生机。例如货柜码头二十四个,其中二十三个由两大集团经营,不仅不开发更多货柜码头,让更多经营者参与,政府竟反其道而行,取消兴建十号货柜码头,任由他们霸占巿场,窒碍货柜业的发展,也使货柜业工人减少择业机会,多年来被迫接受难堪的工作条件,最后引发货柜码头工人罢工。

在作者看来,政府以自由经济政策推崇者自居,只是自欺欺人。政府一直是有形之手,如容许两间专营电力公司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方面四位一体,准许利润亦贴近百分之十,远高于其他国家。同样,政府以铁路为主的公共交通政策,只会令巿民生活担子百上加斤。一方面,铁路的主要股东是政府,却又是上巿公司,追求盈利为先,而巴士乘客量日减,票价不得不上升,以应付庞大投资增加。再如的士、电讯服务、幼稚园学劵、私家医院,政府不是管制得太死就是太宽容,使巿场力量无法发挥,导致资源滥用以至价格无理上涨,加重巿民负担。

欠缺民意认受的政府,除了政策失衡、观念混淆、无视巿场外,更是管治混乱、丑闻不断,民主无望自由有损,埋下一个又一个政治危机及社会矛盾。不过,作者亦指出,政府不时“派糖”以取悦巿民,但由于不少属于临时措施,缺乏全盘考虑,因此漏洞不少,既无从改善贫富差距,也不能为长者提供退休保障。

林本利在批评之馀,亦提出不少改革建议,由促进经济到改善民生,他都有不少另类看法。当然,特区政府只照顾既得利益,自然视而不见,却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深思。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