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四海为诗:旅美华人离散诗歌精选》 由美国新泽西大学英文暨世界语言与文化系米家路教授编选, 是三十多年以来第一部旅美诗人的诗歌总集,诗选堪称亲历, 见证中西方跨文化遭遇碰撞的经典文本。 诗选于 2014年10月由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目录

沈 睿……………………………………………………… 001
严 力……………………………………………………… 020
马 兰……………………………………………………… 033
哈 金……………………………………………………… 062
孟 浪……………………………………………………… 088
张 耳……………………………………………………… 112
吕德安……………………………………………………134
王 屏……………………………………………………… 153
雪 迪……………………………………………………… 176
张 真……………………………………………………… 201
法 镭……………………………………………………… 221
明 迪……………………………………………………… 243
麦 芒……………………………………………………… 260
星 子……………………………………………………… 276
阿 九……………………………………………………… 292
周 琰……………………………………………………… 316
凡 子……………………………………………………… 333
枫 雨……………………………………………………… 348
绿 音……………………………………………………… 360
米家路………………………………………………………378
何袜皮………………………………………………………403
倪湛舸………………………………………………………417
王 敖……………………………………………………… 440

sihai weijia序《四海为诗》

乐黛云

世界性的移民潮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重大全球性现象。移民潮带来的是全球文化的大迁移、大交汇、大融合,而作为这一伟大运动最前沿的精神现象之一就是离散文学的产生与兴旺发达。在离散文学的巨流中,最能反映文化冲突、文化认同、身份危机以及最前沿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体验的又是诗歌。所谓离散文学在族裔文化与所在地区文化的种种矛盾冲突中产生,包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跨文化生存的生命体验和精神阅历,而诗歌又往往是其中最随意、最精炼、最集中突出的部分。

这部《四海为诗》由原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毕业生、现任教于美国新泽西学院的米佳燕(米家路)用数年功夫编选,是近年来第一部流散海外的华人诗歌的总集,包括23位诗人的500余页诗歌。正如主编者米家路所说,这些诗灌注着海外飘零者诗意的胸怀,而悠远的祖国文化和犀利独特的汉语之光正是他们存在的家园。过去,境外华人的诗歌也不在少数,但从此次新的合集,可以看出一些新的鲜明的特色。例如过去的诗歌多写乡愁、回忆,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忧愁, 今天选集里的诗歌则除此而外,更多对于母国文化的反思、解构与改写,表现出离散主体的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因而呈现出更多播散、移植、混种和变形。这些诗歌反映着两种文化在差异与碰撞中通过生活和岁月的砥砺、磨洗,以及内心的千回百转,逐渐形成了两种文化的协调与合鸣。同时,离散造成的模糊、朦胧和远距离, 又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和美感,而汉语华文又始终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与祖国亲人联系的纽带和载体,这一切都使《四海为诗》中优秀的诗歌离而不散,有了 特殊的生命的依托。

总之,负载着母国文化,却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文化氛围这一情境造就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离散文学巨匠,如祖籍印度――巴基斯坦、 现居英国的萨尔曼・拉什迪;祖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现居英国的奈保尔;原籍南非、现居澳大利亚的库切;原籍中国、现居巴黎的高行健等等,他们都是借用母国与现今所在家园的母题和经历, 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四海为诗》的诗人们和他们一样,都是人在异国他乡,却吮吸着母国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写的是异国生活,却有着在全球化文化视野下对异地文化的清醒的审视。他们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体验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精神的疆域,在文化殖民和反殖民的斗争中陶冶了自己。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与西方作家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同时又有异乡风情和他种文化影响渗透在字里行间,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批评界的关注。事实上这样的文学已经不是简单地可以归属为东方或西方的文学,而是一种越界的或跨界的文学,它既是边缘的也是中心的,这是一种新形态的世界文学,它属于全人类。 《四海为诗》带给国内诗歌读者来自大洋彼岸的清新的泥土的气息和生机蓬勃的姿态,它展示的前景光辉灿烂,不可限量。

是为序。

乐黛云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前副主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