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李白 2019-01-26

一、

1981年,意大利里维埃拉,一处旧庄园。上流社会的17岁美少年,爱上了父亲的助理,一个来自美国的青年。两人爱得如火如荼。6周后,青年回国,半年后,来电说,我要结婚了。

这是一段隔着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大环境,注定不会有结果的感情。但,两颗年轻的心贴合着,不顾一切爱了。影片结尾,父亲对陷于失恋之痛的儿子,说了这么一段话:为了快速痊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付出的就变得越来越少。但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是多么浪费。如何过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但你要记住,上天赐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现在,我不羡慕痛苦本身,但我羡慕你会痛,还能有这样的体验。

父亲用抽象的语言安慰了儿子的失恋,对他讲出自己的人生经验,那就是:人生短暂,那些丰沛的情感,值得我们用生命去体验,用青春去铭记。要知道,时光残忍,青春的肉体会蚀刻坍塌,生而为人的美好悸动,也会逐渐消逝或麻木。所以,即便受伤了,不要试图遮掩,不要急着恢复,请试图体会这伤痛,珍惜这脆弱。

暮年时,曾经的少年这样怀念他的恋人:“你是我将死之时唯一想要说再见的人,因为只有这样,这个我称之为人生的东西,才有其意义。

是啊,少年和他父亲,都在告诉我们:有生之年,每一刻当下的情感,都值得你我用力体验,拼尽全力记住这感觉。

二、

隔着时空,颜真卿也将全情二字,贯穿了一生。

颜真卿出生于西晋望族琅琊颜氏,和王羲之一样,是世家子弟。家里祖祖辈辈都出书法大家,看重学识。很自然地,颜真卿也写得一手好字,爱与朋友怀素、张旭等探讨书法。字写得再漂亮,可他不自夸,因为从小他爹告诉他,《颜氏家训》里有一条:不以书自称。

41岁,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性情耿直得罪人,被派到山东平原郡任太守。随后,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反唐,叛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只有颜真卿的平原郡守住了。因为他看出端倪,早早修筑城墙,挖掘壕沟,充实粮仓军备。但他族兄颜杲卿守的常山郡在苦战六日后,失陷了。叛军抓其儿子颜季明,逼颜杲卿投降。子死,父仍不降。颜杲卿被绑在桥柱上,割了舌头,斩断双手,凌迟而死。这一日,“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馀人”。

历史上的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在安葬二人尸骨时写下。其中有一行,反复删改涂抹,“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那一句是在说,彼时颜杲卿曾派人至京城请求救援,行至半路,被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承业拥众兵,但见死不救,于是孤城苦战,直至城破、人亡。

看天下第二行书,看得是什么?是这个人啊,是他那一刻的全情,化在笔墨间,隔着千年岁月,铺陈在后人眼前。

三、

后又有人起兵反唐。73岁的颜真卿被派去招抚反贼。诏令一出,皆知有去无回。颜真卿留家书,嘱咐“奉家庙、抚诸孤”,不日就出发了。朋友劝他,要不装装病吧,或许就躲过去了。可他说“君命也,将焉避之”。反贼当然没有被招抚,反劝颜真卿归顺。颜真卿说,听说过颜杲卿吗,他是我哥哥。被囚寺庙2年后,颜公被缢死于树下。后世学者说,颜真卿的好,在于他“碑刻虽多 , 而体制未尝一也。盖随其所感之事 , 所会之兴 , 善于书者 , 可以观而知之”。

这个人的书法好,是因为这个人好。从年少至年老,每一时每一刻,他都全然地活在那个当下里,真切感受着体会着,并把他丰沛的感受,表达在浓淡疏密的笔墨里。笔墨好看,是里面有人的高贵性灵啊。

他写书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他忠烈,也不是为了青史留名。他只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并将这清醒与淡然,贯穿于一生。

四、

写了这么多,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只用了八个字就概括。他说: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这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男人,在喝过酒后,用这八个字,告诉后人:你这辈子真心爱过的人和物,你经历过的情感和岁月,里头藏了你这辈子为数不多的深情,请温柔待之,莫起嗔恨。这样做,人就活得轻松自在了。

今日周末,愿君自在。

作者 editor